宽运法师: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 十四

不读《华严》.不知佛富贵(十四)

──宽运法师西方寺「华严吉祥法会」午斋过堂开示

接下来是:「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究竟安隐。」

若得五欲:什么是「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

(一)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二)色欲,色即世间之青、黄、赤、白及男女等色。谓人以色悦情适意,故贪求恋着,不能出离三界。

(三)饮食欲,饮食即世间之肴膳众味。谓人必藉饮食以资身活命,故贪求恋着而无厌。

(四)名欲,名即世间之声名。谓人由声名而能显亲荣己,故贪求乐着而不知止息。

(五)睡眠欲,谓人不知时节,怠惰放纵,乐着睡眠而无厌。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只要我们犯了其中一条,就会把我们拖下地狱去;如果五条都犯了,那就怎样跑也跑不掉了,必定是堕落三涂。 因此说,「若得五欲,当愿众生,拔除欲箭」:这五欲就好像箭似的,射到我们身上,原本是很痛的,但是我们麻醉在欲乐之中而不自觉,所以如果我们不想到地狱去,就必须把这五欲的根断除;欲箭拔除了以后,这时我们才能得到智慧,得到真正的快乐,才能得到「究竟安隐」。

〈净行品〉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华严法会过堂时间有限,所以没有足够时间把它详细地讲完,上面只是抽出几个重点跟大家说明一下。接下去还有很多的「当愿众生」,今次法会是讲不完了,希望以后有机会,再系统地详细说明。现在将此品整体的内容要义,概括地讲一讲:

这品经的大致内容是,在华严法会上智首菩萨问文殊菩萨,如何才能得到清净的身、口、意?云何得到修行的功德;云何、云何……?一连串的为什么,智首菩萨的问题很长,主题就是菩萨如何才得到修行的最大利益。

文殊菩萨以偈颂的形式回答,首先赞叹他的提问很好。回答中有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前面(在8月19日)文中己提及,这可以说是修行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后面的经文继续告诉我们,要在生活中善用其心,内容涉及到出家人的生活,也涉及到在家人的生活。偈颂中讲到,在任何一种生活场景当中,无论我们看到、听到或做一切事情的时候,我们都要发愿「当愿众生」,「如何、如何……」,这实际上就是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里修行的方法。这种修行的侧重点,不在于我们去如何转变外在的环境,而在于我们要在生活的每一个环境与机缘中,学会用心,也就是善用其心。

正如古人所说,愚笨人修行,总是在环境上动脑筋;而聪明人修行,则能够善用自心来转化境界,而不在外境上用心,所谓「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经中提到的情景有141个,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面对的情景,绝不止这些,可以说是难计其数,这只是举其要者而言。这品经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无论怎么样的情景,我们都有可能将之转化,然后在内心生起修行的功德。

我们来透视偈頌語言的结构,从菩萨在家、孝侍父母、善事于佛、护养一切,到穿衣、吃饭、睡觉、言行、举止等等,这一切所揭示的重点与核心,就是指出真正的修行,必须要「安住当下」,这个「安住当下」,可以说是修行的诀窍。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其实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迁流、变化当中,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到,而现前的这一切,也在念念生灭,如何能把握得住呢?

在佛教的禅观里面,对「安住当下」的修行有很多系统的方法,如「四念处」、「八正道」的正念,就是要我们在生活中,对外在的每一个情景都保持觉醒、觉照,然后把自己的心安住。从心理学角度来观察,「安住」包括「专注」与「透视」两方面。我们平常之所以做不到安住当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整天生活在各种概念、思维模式,以及后天所形成的价值观、意识形态里面,我们执着于自己所看到、所听到、所想到的一切,而不能直接与事物的真相接触;二是我们心里有太多的情绪、情结与烦恼等等,障敝了我们,令我们看不到自心与事物的本来面目。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往往身不由己地顺着自己的意识、情绪之流漂流下去,不知道最后会流向何方。所以,「安住当下」就是要在每一个的「这一刻」,把我们的心凝固、安住、安稳下来,在每一个当下令自己的心不为外境所摇动。(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七节 太平轮失事,海上渔翁想发财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七节 太平轮失事,海上渔翁想发财

第五十七节 太平轮失事,海上渔翁想发财煮云法师著这是民国三十八年的事,继江亚轮船失事的就是太平轮,说起太平轮失事,差不多全国人士都知道,因为该船的沉没所损失的黄金美钞真是无法估计,乘该船的旅客都是往...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寻找真正的禅心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为一体。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

【禅说】是什么意思?

【禅说】是什么意思?

禅说,犹禅学。谓禅宗教理。禅宗的禅与六波罗蜜的禅是同一个事物,又是分别的两个事物;它与四禅八定的禅可说是同一个事物,又有所不同。禅宗有四句格言: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是教外别传...

摔落坑沟念佛遇救

摔落坑沟念佛遇救

摔落坑沟念佛遇救上面是陈非林居士的太太念佛得到感应的事实,现在再说一则,陈非林侄儿的感应,陈侄起初亦是不信佛,并且极力反对叔叔虔诚信佛,可是陈居士的慈悲,见面就是劝他念佛,说出人生在世,苦多乐少,灾...

护肾别当“豆先生”

护肾别当“豆先生”

素食风行的今天,很多注重健康的男性将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的豆制品当成了肉类的替代品,于是,“豆先生”越来越多。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豆制品的。对于有些男性来说,豆制品吃多了可能会伤肾。首先,中医...

施食感应篇

施食感应篇

连续施食一个多月以来,的确如同修们所经历的,产生了一些梦境感应。施食的前一两周几乎没有感应,末学也自我勉励不要刻意追求,认真如法坚持操作,同时戒荤,实现蛋奶素。但不得不忏悔的是,末学习气严重,强制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