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自己的因果

转化自己的因果

当我们身体生病,疼痛难忍时,心不能着急。

首先你要知道,这是自己的因果,肯定是因为自己曾经杀生,所以才要感受的短命多病的果报。你能相信这个道理,然后如理如法地去忏悔杀生的恶业,这样才能消掉往昔所做的恶业。业消掉了,果自然就没有了,身体的病痛也能消除。其次,你若想健康长寿,就去爱护自他的生命,多放生,这样你可以得到健康长寿的果报,这就是转变因果。

很多人都想赚钱,想发财,但始终不能如愿以偿,总是那么贫穷,这肯定是前世做过偷盗的恶业,因为偷盗的果报是贫穷。命中有财,才能发财;命中没有财,总追求钱财,做发财的梦,没有用!你要相信因果,要诚心忏悔,这样才能消除偷盗的恶业,消除贫苦的果报。你若想发财,就不求回报地多付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不管是钱财还是智慧。佛法里讲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都是去付出,这样你才会财源滚滚。

现在很多人总是在消耗福报,不会积累福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我们都要修福报、珍惜福报、积累福报,不能消耗福报。不管是在道场,还是在其它任何地方,你若觉得这是他人的、大家的、国家的,然后就不珍惜,随便乱花乱用,这实际上是最消耗福报的。你能够得到或使用这些资财,也是你自己的福报,否则你也不会有这个机会。

在家里也是,不能总想占别人的便宜。觉得一切都自己说了算,什么事也不做,好象很有福报似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消耗福报。你让他做事,这是你正在欠他,总有一天你要成千上万倍地还啊!你若相信因果,你就应该没有要求地多付出,自己尽心尽力地去做。有的人也能多做,但是心里却总是在埋怨别人,你这样就不是出于真心,这也是在造业。只有心甘情愿地付出,才能消业积福。

现在很多人总想说服别人,改变别人,但说话却没人听,没人相信,没有威信,这是说妄语的果报。很多人爱说话,却没有威力,造很多口业,这都是前世说绮语的果报。还有现在不管是夫妻之间,母子之间,还是朋友之间,总有说长道短的现象,总有障碍,这是前世说离间语的果报。这些都是因果,你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多多地忏悔,真心改过,然后多说谛实话,多说悦耳语,多念诵经咒,别再说谎话,别再欺骗别人,这样才能转变因果,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解脱。

很多人都在造业,越来越自私,都不愿付出,总想占便宜,总想得到一些好处和利益,互相之间没有真心诚意。如果得不到利益,就不去关心对方了。只知道自己的感受,根本不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人心坏就坏在这里。很多夫妻之间总是不和睦,离也离不了,过也过不下去,总是天天吵吵闹闹的,互不关心,没有真正的感情,这个问题特别普遍。

其实这都是因果,前世肯定是做过邪淫的恶业,邪淫的果报就是夫妻之间不和睦,彼此成为冤家,互相伤害,哪怕是做错了一件事,看错了一眼,心里就不舒服。这就是因果。今天去这里求,明天跑那里去算,都解决不了问题,一定要从内心里忏悔,然后要多受持戒律,这样才能改变现状,夫妻才能和睦相处。

我们真正开悟证悟以后,有修行,有很高的成就了,那时我们才能做到不受因果,可以超越因果。之前,我们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己的因果,然后去转变因果。佛法里有特别明确而又正确的方法,只要加以对照与对治,一定能管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

韩廷杰教授: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一、中国佛经翻译始于何时尚难确定中国的佛经翻译始于何时?至今学术界还没有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有二种比较流行的意见:一、“伊存口授佛经”说。此说据《魏略·西戎传》的一段记...

怎么挽回前男友的话要做什么事情

怎么挽回前男友的话要做什么事情

怎么挽回前男友的话要做什么事情呢?想要挽回前男友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如果使用的方式是不恰当的那么一般就是非常难挽回的。挽回前男友的时候,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下面的这些都是要注意的:1...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4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43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43】药师禅:岁月催人老,人生如过客,不知不觉中,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有过迷茫,有过孤单,有过心酸,有过奔忙,都是生命最美的印记。生命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行,时光的渡口,...

阿那律陀

阿那律陀

学佛,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知道点点滴滴皆不离因缘果报。佛陀对僧众的教育,是希望大家从日常生活中去注意言行,并互相关心、彼此照顾。有一次,阿那律陀不小心将针线掉到地上,佛陀便亲自为他捡起...

佛陀教你不生气:照管内心的油灯

佛陀教你不生气:照管内心的油灯

照管内心的油灯一所名牌大学的一个高材生,在国外读完博士后回国了。她周围的人都以为她会留在国外,做一个高级金领,但是她回来了;人们以为,她会到某家大公司去当一个CEO,不管怎么说海归派在国内都是很吃香...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布施法要

布施法要「布施」这个名词,是从印度语「檀那」或「陀那」翻译过来的。檀那与陀那的意思,即为布施。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戚人之苦为苦,人饥己饥,人困己困;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