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真有病别想它,自然慢慢就没病了

1、佛法给我们讲,什么念头最好?没有念头最好。不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好。善念感应的三善道,恶念感应的三恶道;有念感应的十法界,无念才能到佛道。

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家园,那个家园里面的人没念头,那个家园里面人没有像我们这里这么多人的看法、想法,没有。他没有看法,也没有想法,心地清净,平等觉悟,觉而不迷。这是我们要学的。那要去办事怎么办?办事智慧现前,别人来问你的时候,你回答的是智慧,不是说我想想,我怎么解答你,不是,没有,为什么?自性回答你,回应你,不需要想的。一想就落在意识去了,就不是“清净、平等、觉”。

2、“轻安”,我们前面跟大家说的,就是没有压力,轻松愉快、身心健康,没问题。

特别是别想病,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想病,真有病,别想它。有病也别想病,自然就没病了。需不需要医疗?不需要。“境随心转”,你要懂得这句话,这是科学家证明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没有听说哪个阿罗汉生病,除非他是装的、示现,那教化众生,装成那个样子;没有菩萨生病的,这些人都做出榜样给我们看。

3、修禅有了小功夫,有小功夫,定中有境界,他能够受用到。如果要生欢喜心,要很向往这个境界,那你这个境界可能会失掉,为什么?你起烦恼了、你又起分别执着了,又想长“住”在这里了,这错了。一定知道那也是短暂的境界,你再向上提升,你不能“住”在那里,“住”在那里不但“住”不了,恐怕要堕落,这叫“定”。一切境界里头,善的、好的境界,都“不生见爱妄想”,保持心地清净。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都比不上念佛。

在念佛人心里念念不忘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之外统统不睬不理、不去管他,干再多的好事,做了等于没做。过去做的坏事也不要再提、不去想它;未来的也不去想它,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是真正“大定”。这个“定”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是诸佛如来赞叹的,不可思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广化法师:戒体的殊胜妙用

广化法师:戒体的殊胜妙用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好了!’因为在中国的情况,要持这一条戒是很难的,所以我只好这样告诉他。他说:‘我要持...

海涛法师:我信佛,可是身边很多朋友都不信,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佛法-

海涛法师:我信佛,可是身边很多朋友都不信,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佛法-

海涛法师:我信佛,可是身边很多朋友都不信,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佛法? 问:我信佛,可是身边有很多朋友都不信,而且还劝我不要迷信,请问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他们接受佛法? 答:我想佛法是用在人格发...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丑陋者——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二)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丑陋者——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二)

丑陋者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二)若出家后,遇到一些违缘时,千万不要生后悔心,这样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但造恶业时,一定要生个后悔心来摧毁那些不善根。出家后遇到违缘很好,一方面对世间的厌离心会增上,另一方面...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

没有什么可以羁绊你唐代的丰干禅师在当时颇有名望。一天,他在树林里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衣服虽然不整,但相貌俊美。禅师问了附近村庄的人家,没有人知道...

日常的佛心行禅:成为一个祝福的人

日常的佛心行禅:成为一个祝福的人

成为一个祝福的人记得圣经里提到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看来上帝对每一个人的呼召,就是 成为一个祝福者。要做到不心存报复、不刻薄嘲讽回去、只是真心祝福对方,这还真难,很少人做得到。我们平时...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警告--白鹭鸶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警告--白鹭鸶

警告--白鹭鸶平常,山居,常有白鹭驻足,但从来不近人。偶见另一白鹭出现,即飞起趋逐,盖势力范围不可侵也。白鹭是非常美而庄严的鸟,不但也有著优雅的风度,亦喜独居,除了配偶时期,过了亦不双宿双飞。恒见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