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陈坚教授:中国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

陈坚: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说到佛教与女性的关系,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广为当代女权主义者所病诟甚至深恶痛绝的“八敬法”,因为他们将这“八敬法”解读为是对女性的歧视,从而有悖于男女平等。不过,我倒觉得,“八敬法”只是佛教的一项制度,而制度永远不是佛教的核心问题,佛教的核心问题是解脱的心法,只要有助于解脱,那么就如《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即使是歧视和不平等也是佛法,因此,对于“八敬法”,我们应该追问的是它是否有助于女性解脱,而不是从男女不平等的角度来审视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才是佛教的看法,因为佛教所讲的平等是法身的平等而不是报身和化身的平等。

另外,在中国佛教中,我不但没有感觉到佛教歧视女性,反而是认为佛教促进了女性的解放。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扮演了妇女解放者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在儒家文化的禁忌中,中国古代的妇女被要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深闭闺中,不能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但是,一个妇女如果出家成了比丘尼或加入了佛教组织,那么她就可以象男人一样冠冕堂皇地进入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甚至成为朝廷的座上宾,这有《比丘尼传》为证。

至于那些不出家的女性,也可以通过参加佛寺所举办的庙会或佛事活动而走入社会,幸运者甚至还可以在那里邂逅如意郎君,这往往成了许多古代戏剧的题材。就是在当代,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退休的女性正因为加入了佛教组织或参加了佛寺活动才继续保持与社会的互动接触,否则她们多半只能关在家里做烧饭婆带孙子,一退休就与社会隔绝。虽然在当代中国,佛教不是女性接触社会的主要通道,但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古代,佛教绝对是女性与社会接触的唯一合法通道,这个在中国女性社会史上显然意义重大。

再者,我们在禅宗的灯录中还可以发现一种我戏称为“老太婆禅”的有趣现象,那就是这些灯录记载了许多佛教境界或禅宗境界很高的老太婆,连许多禅师都得益于他们的指点,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老太婆的心性与禅者的心性是高度一致的。在我看来,一切佛教徒,无论男女,他们其实都有女性化的平和特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一集)

净土法门法师:太上感应篇讲记(第十一集)

上感应篇  (第十一集)  1999/5/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11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正文,第四句开始:【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是一句,也是叙说一桩事情...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泡沫的雪山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泡沫的雪山

泡沫的雪山海边有片广大的树林,里头住了五百只猕猴。有一次,海上聚起数十丈高的泡沫,皓皓如雪山,随潮浪而来,停顿在岸边。猴子们见了,互相讨论说:「哇!好大的雪山,我们到那雪山去玩玩,一定很快乐。」说完...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佛陀的十大弟子 - 罗睺罗尊者-密行第一

(一)沙弥之始罗睺罗,汉译覆障。罗什解释,母腹六年,胎所覆障,因以为名。是悉达多王子与耶输陀罗之子。关于他的出生有二说,一说悉达多十九岁(公元前 547 年)生了他,另一说是二十五岁(公元前 541...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星云大师:《释迦牟尼传》第十二章 太子立志去出家

从此,净饭大王又在太子的宫中,增添更多的财宝、美女,他想用这些来不分昼夜地娱乐太子的心,但是,太子对这些一点留恋的心情都没有,每天他都为老病死而忧患而烦恼!他好像是锐箭射中的狮子,在高山茂密的林中着...

弘一大师说放生与杀生的果报

弘一大师说放生与杀生的果报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古今来,关于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

净土法门法师:眼前的许多事,不是计划,也不是预计的,都是因果自然的感应

净土法门法师:眼前的许多事,不是计划,也不是预计的,都是因果自然的感应

我们看下面,是以“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预计是预先设计,安排。没有,完全是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桩事情,我们冷静细心观察思惟,慢慢就明了。我们眼前就有许多事,不是计划,也不是预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