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

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在临命终时最能得力。

平日修行有素,命终之后,必可出离生死的凡界,往生佛国的净土。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

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3、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由于如此的原因,佛教主张人们应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应当革除不良的习气,应当着重平日的心念,乃至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宝,念念要将自己所作的一切功德作为往生佛国净土的资本和道粮。

学佛的工夫,主要是靠平时的修行,归依三宝,受持五戒,供养布施礼忏诵经,救济贫病,造福社会。

假如平时没有进入佛法,临命终时尚有一个补救之道,那就是根据“随念往生”的道理,劝他一心念佛,劝他万念放下,切切不要怕死,切切不要贪恋家属亲友和产业财物,切切不要心慌意乱,应该一心念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若已无力出声念,则在心中默念;他的亲属如果真的爱他,那就不可在他弥留之际放声大哭,那只有使他增加痛苦和下堕的可能;并且要劝大家陪伴念佛,使得临终之人的心念融洽于一片虔敬恳切的念佛声中。若能如此,死后当可往生佛国净土;若其寿数未尽,也能以此念佛功德使他早日康复、福寿增长。

人将命终,或坐或卧,侧卧仰卧,均以他自己感到舒适为宜。若已昏迷而尚未断气时,切勿因他有便溺沾身就给他洗澡或擦拭,以免增加他的痛苦嗔恼而影响到死后的去路。命终之后,鼻息虽断,只要尚存一丝暖气,他的神识仍未脱离肉体,故须经过八小时后才可为他浴身更衣。若用火化,最好是在经过二十四小时后。人死之后,若不超凡入圣,一般说来,便成了亡灵。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五、再次赴藏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五、再次赴藏

五、再次赴藏1940年应请接任新都宝光寺法主,讲《大弥陀经》,举行传戒。安居前,慈青法师由藏归来,拜白师曰:喇嘛亲口嘱,愿来内地弘法。并谓康公将兴供养,师所存银,如何使用,公甚念师。师闻之喜甚,立即...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鹿女传奇_鹿女的故事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鹿女传奇_鹿女的故事

鹿女传奇很久很久以前,在雪山边住着一位仙人,名叫提婆延。提婆延常常在山边的石头上小便,他的精气就流堕到石坑中。一天,一只母鹿舐了提婆延小便的地方,刹时间,母鹿心中有所感,牠明白自己怀孕了。临产那天,...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舍身饲虎

佛教故事:隽永故事:舍身饲虎

舍身饲虎文/噶玛天津仁波切佛陀曾向弟子开示累世修菩萨行的事迹,在众人的恭敬虔诚中,佛陀以手轻触大地,显现六种震动之瑞相,一座七宝佛塔从地涌出。弟子阿难开启塔门,见一七宝函,其内雪白舍利无数。佛陀观见...

为什么说我们是罪恶的生死凡夫?

为什么说我们是罪恶的生死凡夫?

(“站在净土宗的立场上,为什么说我们是罪恶生死凡夫?有的人认为自己信受了阿弥陀佛的救度,可他不认为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个怎么解释?”)   修学其它一切法门要靠自力,而且自己要有自信心,如果没自信...

星云法师:为老人祈愿文

星云法师:为老人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老人祈愿文慈悲伟大的佛陀!感谢您降诞到人间,您明白地告诉我们: 「有生苦,必然会有老苦;  有老苦,必然会有病苦。」 老病实在是非常地辛苦。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的心理上有许多烦恼的疾病,...

遇到糟心的邻居,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遇到糟心的邻居,如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一个孩子可能因为得到一个玩具而感觉快乐,一个乞丐可能会因为获得一顿饱饭而知足。事业挫败对某些人来说如风轻云淡,顺风顺水对某些人来说也不乏郁郁寡欢。快乐还是烦恼,源于我们心态的好坏。换个角度看待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