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9 方便庄严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9)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九、方便庄严

经文: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我们都想修行,都想度众生,可是要想度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善巧方便才能够成办一切。佛法所说的智慧,除了根本智以外还有方便智,除了实智还有权智,学佛修行不但要成就根本智,更需要有方便智。根本智慧就是无分别智,不再打妄想。方便智就是能如实照见一切。因为只有方便庄严故,才能够成就为无为乐。成满,成是成就,满就是圆满,圆满成就,圆满成功。也就是说世出世间的成就都离不开方便智,方也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我们虽然想度众生,可是我们缺乏方便善巧,我们想度众生,反而引得众生烦恼,引得众生讨厌,这样的话就不能真实地利益众生。所以要懂得方便善巧。

方便的圆满也是我们修行智慧的圆满,因为要想有方便善巧必须具足智慧,我们之所以不能方便善巧,就是因为智慧缺乏。

有一个故事,有一家小孩子满月,请大家吃饭,这时候宾客来了,大家都祝贺小孩子满月,宾客都说一些吉利的话、祝福的话,可是有一个人来了,他就说了一句真话,他说这个孩子迟早得死啊。这话有错吗?一点不错,主人把他撵出来了。这话场合不对,别人办满月请吃饭,他说一句真话,但缺乏方便善巧。当然我讲的是极端。

我们经常好心办坏事,想做好事最后还惹了一身骚,最后还遭别人讨厌。这往往就是方便善巧不够,所以这个方便善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利益众生,不能不具备方便善巧,方便善巧就要善解人意,善于学习,善于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如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就不能具足善巧方便。为什么佛菩萨能够具足善巧方便呢?因为他智慧圆满了,因为他的慈悲心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包容一切众生,他能把一切众生都放到自己的心里头,所以说他能够完全了解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能了解每一个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吗?不可以。我们包容心太差,你只有能够包容他,你才能够知道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佛能够包容一切的众生,所以他能够知道一切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有的人我们能够了解他的需要,有些人我们就不能了解,有些人我就知道他心里头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有些人我完全不能理解。那么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我们容易了解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亲近的人,就是你喜欢的人,你的仇人你就不一定了解他喜欢什么。只有把他放在心里的人,你才会了解,只有你心中有他,你才能了解他。有人说我把他放在心里头了,可是就是没法了解他,那说明你没有把他放在心里头。

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了解他?比如说有一人初次见面,陌生人我们为什么不容易了解他呀?因为我们没有把他放到我们的心里。有一种人我们根本不能了解他,就是我们的敌人,他的想法总是跟我们的想法拧着,总想不到一块去啊,这说明其实你心里头没有真正包容他。所以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他就会走到你的心里头。我们不断抱怨,从来也不欣赏他,有时候夫妻之间都互相不理解,就是你不能够真正包容他,走到他的心里头。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方便善巧就是,一定要发大慈悲心,把众生要包容进去,能够原谅他的错误。

我曾经在我的博客里有做过一首对子: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不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普通人都是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为什么?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凡夫嘛,错了,你原谅嘛。然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你不能说错一句话,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尤其有些人特别敏感,心眼小,你很小心了,万一说错一个字,他也恨你。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千万不要伤人啊,有时你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一句话让人上天堂,一句话也让人下地狱,小心呐。但心眼大的人就不会受伤害了,心眼小的人很容易受伤害。

所以说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只有这样子对待任何人,慢慢地你就智慧具足了,你把众生包容进去了,你心里有他了,他在想什么不就知道了嘛。这也是方便善巧,不但要具足智慧,还要具足慈悲,方便善巧其实是果位上的东西,真正在方便上的圆满只有成佛才能圆满。度化众生圆满了,方便善巧可以度化众生。那怎样度化众生就到达圆满?只有佛陀才行,佛陀已经圆满了一切的智慧福报,所以佛陀能够圆满地度化一切有情。这是佛陀果位上的智德、功用。我们修行也要如此,你的慈悲心越大,你就越能理解众生,不会伤害众生,更容易度化众生,具足种种方便。

修行当中有一句话,以大悲为根,就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以菩提为因,以菩提心为因,以方便为究竟。这是修行的几个层次大悲、菩提心和方便。方便具足了,就是你修行的究竟。有些人光懂得理论,但是不会去运用,所以这不叫究竟。什么叫究竟呢?就是到达了圆满,究竟一定是能够具足种种方便,以方便的程度来表现成就的大小,成就越大,方便越多,他能有很多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如果只会一招,这招不灵,就不灵了。就好像做菜一样,只会做一样菜,喜欢吃的碰对了,就真好吃,不喜欢吃这道菜,就碰不对了。只会一招,方便善巧太少。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速得成满,成就、圆满。无为就是不造作,就是无分别乐,这种乐是我们现在无法思议的。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造作,什么叫造作?带着强烈的功利心、目的心、分别心去做的。那么佛陀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呢?他是无造作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用分别心,比如说我要想帮你,帮你有什么好处、值不值得帮呢?佛陀不一样,普施大悲。大家看到太阳没有,普照万物,万物的生长靠太阳。太阳有没有造作?说:我得给你们温暖呀,你们要没有我就死掉了。所以我得很努力给你们温暖,给你们阳光呀。没有。你看,它日出日落,日复一日,从无改变,它没有任何的疲劳,我们光享乐都累死了,可是太阳从来都没有更改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太阳普照大地是不造作的,只有不造作才能永恒。

为无为乐,佛菩萨这种境界我们难以体会,难以言传,不可思议。当我们利益众生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的时候,这种快乐也难以言传。由于我们的心眼都极为狭小,做一丁点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天大的回报,如果这种回报没有实现,抱怨马上就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快乐都极为短暂,即使做好事,快乐也是大打折扣,因为我们都是有为,不是无为,不能体会无为法是圣者的境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46-150)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146-150)

146、识,指认识。从思维的深度来看,识是指人的远见卓识,是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和认识的深度。曾经有两个企业都想在某郊区投资地产,并各派了专人前去调查那里的情况。结果A企业的人在考察之后,向公司报告说:...

绮语无益

绮语无益

《佛说十善业道经》云:“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一、定为智人所爱。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是为三。”在美国迈阿密的一座水族馆里,曾经作过一个趣味的实验...

健康早餐小贴士 早餐要这么吃才健康

健康早餐小贴士 早餐要这么吃才健康

网上有段子说,每天就只有三个问题困扰自己最为深刻,那就是早餐吃什么和午餐吃什么以及晚餐吃什么。其实仔细想想之后这一番话其实也没有什么毛病,但是很多时候,怎么吃要比吃什么更加重要。因为如果食物搭配正确...

母热得瓜,孝感佛现

母热得瓜,孝感佛现

滕昙恭是五代的梁朝人。当他五岁时,母亲生了热病,心里想吃清凉的瓜,可是这种瓜在那种地方是没有出产的。所以他找来找去,始终寻找不到这种瓜。滕昙恭心里非常难过。有一天,他忽然遇见了一位出家师父告诉他:「...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佛说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萨俱。帝王国民及诸天龙鬼神无复央数。尔时有难国王名分陂檀。不信佛法但好外道。日于宫中饭诸尼揵万余人。难...

佛教问题:第十八课、应世

佛教问题:第十八课、应世

第十八课 应世一、佛教徒可以从事政治吗?可以的。观世音菩萨以三十二应化身游诸国土,度脱众生,其中即有国王、宰官、大将军身,以其政治背景,为众生创造富足安乐、无有怖畏的人间净土。佛陀为国王们讲说转轮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