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见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 9 方便庄严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9)

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

九、方便庄严

经文: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我们都想修行,都想度众生,可是要想度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善巧方便才能够成办一切。佛法所说的智慧,除了根本智以外还有方便智,除了实智还有权智,学佛修行不但要成就根本智,更需要有方便智。根本智慧就是无分别智,不再打妄想。方便智就是能如实照见一切。因为只有方便庄严故,才能够成就为无为乐。成满,成是成就,满就是圆满,圆满成就,圆满成功。也就是说世出世间的成就都离不开方便智,方也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我们虽然想度众生,可是我们缺乏方便善巧,我们想度众生,反而引得众生烦恼,引得众生讨厌,这样的话就不能真实地利益众生。所以要懂得方便善巧。

方便的圆满也是我们修行智慧的圆满,因为要想有方便善巧必须具足智慧,我们之所以不能方便善巧,就是因为智慧缺乏。

有一个故事,有一家小孩子满月,请大家吃饭,这时候宾客来了,大家都祝贺小孩子满月,宾客都说一些吉利的话、祝福的话,可是有一个人来了,他就说了一句真话,他说这个孩子迟早得死啊。这话有错吗?一点不错,主人把他撵出来了。这话场合不对,别人办满月请吃饭,他说一句真话,但缺乏方便善巧。当然我讲的是极端。

我们经常好心办坏事,想做好事最后还惹了一身骚,最后还遭别人讨厌。这往往就是方便善巧不够,所以这个方便善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利益众生,不能不具备方便善巧,方便善巧就要善解人意,善于学习,善于了解别人、理解别人。如果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就不能具足善巧方便。为什么佛菩萨能够具足善巧方便呢?因为他智慧圆满了,因为他的慈悲心尽虚空遍法界,能够包容一切众生,他能把一切众生都放到自己的心里头,所以说他能够完全了解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我们能了解每一个人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吗?不可以。我们包容心太差,你只有能够包容他,你才能够知道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佛能够包容一切的众生,所以他能够知道一切众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有的人我们能够了解他的需要,有些人我们就不能了解,有些人我就知道他心里头想什么,他需要什么,有些人我完全不能理解。那么大家想想看,什么样的人我们容易了解他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亲近的人,就是你喜欢的人,你的仇人你就不一定了解他喜欢什么。只有把他放在心里的人,你才会了解,只有你心中有他,你才能了解他。有人说我把他放在心里头了,可是就是没法了解他,那说明你没有把他放在心里头。

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了解他?比如说有一人初次见面,陌生人我们为什么不容易了解他呀?因为我们没有把他放到我们的心里。有一种人我们根本不能了解他,就是我们的敌人,他的想法总是跟我们的想法拧着,总想不到一块去啊,这说明其实你心里头没有真正包容他。所以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他就会走到你的心里头。我们不断抱怨,从来也不欣赏他,有时候夫妻之间都互相不理解,就是你不能够真正包容他,走到他的心里头。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方便善巧就是,一定要发大慈悲心,把众生要包容进去,能够原谅他的错误。

我曾经在我的博客里有做过一首对子: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不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普通人都是允许我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任何人,为什么?我又不是故意的,我是凡夫嘛,错了,你原谅嘛。然后,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错误方式对待我,你不能说错一句话,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尤其有些人特别敏感,心眼小,你很小心了,万一说错一个字,他也恨你。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千万不要伤人啊,有时你一不小心说错一句话,恨你一辈子。一句话让人上天堂,一句话也让人下地狱,小心呐。但心眼大的人就不会受伤害了,心眼小的人很容易受伤害。

所以说要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只有这样子对待任何人,慢慢地你就智慧具足了,你把众生包容进去了,你心里有他了,他在想什么不就知道了嘛。这也是方便善巧,不但要具足智慧,还要具足慈悲,方便善巧其实是果位上的东西,真正在方便上的圆满只有成佛才能圆满。度化众生圆满了,方便善巧可以度化众生。那怎样度化众生就到达圆满?只有佛陀才行,佛陀已经圆满了一切的智慧福报,所以佛陀能够圆满地度化一切有情。这是佛陀果位上的智德、功用。我们修行也要如此,你的慈悲心越大,你就越能理解众生,不会伤害众生,更容易度化众生,具足种种方便。

修行当中有一句话,以大悲为根,就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以菩提为因,以菩提心为因,以方便为究竟。这是修行的几个层次大悲、菩提心和方便。方便具足了,就是你修行的究竟。有些人光懂得理论,但是不会去运用,所以这不叫究竟。什么叫究竟呢?就是到达了圆满,究竟一定是能够具足种种方便,以方便的程度来表现成就的大小,成就越大,方便越多,他能有很多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如果只会一招,这招不灵,就不灵了。就好像做菜一样,只会做一样菜,喜欢吃的碰对了,就真好吃,不喜欢吃这道菜,就碰不对了。只会一招,方便善巧太少。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速得成满,成就、圆满。无为就是不造作,就是无分别乐,这种乐是我们现在无法思议的。我们现在做任何事情都是造作,什么叫造作?带着强烈的功利心、目的心、分别心去做的。那么佛陀是怎样利益众生的呢?他是无造作的。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用分别心,比如说我要想帮你,帮你有什么好处、值不值得帮呢?佛陀不一样,普施大悲。大家看到太阳没有,普照万物,万物的生长靠太阳。太阳有没有造作?说:我得给你们温暖呀,你们要没有我就死掉了。所以我得很努力给你们温暖,给你们阳光呀。没有。你看,它日出日落,日复一日,从无改变,它没有任何的疲劳,我们光享乐都累死了,可是太阳从来都没有更改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太阳普照大地是不造作的,只有不造作才能永恒。

为无为乐,佛菩萨这种境界我们难以体会,难以言传,不可思议。当我们利益众生成了一种习惯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任何回报的时候,这种快乐也难以言传。由于我们的心眼都极为狭小,做一丁点的事情都希望得到天大的回报,如果这种回报没有实现,抱怨马上就起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快乐都极为短暂,即使做好事,快乐也是大打折扣,因为我们都是有为,不是无为,不能体会无为法是圣者的境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孝顺父母不能等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孝顺父母不能等

尽孝等待就是一种遗憾,遗憾是不能补救的,不能补就的生命是无法挽回的。因为,生命也有它的保鲜期!一、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大把大把的塞给爸爸妈妈,让老人家坐在钱堆上随便花;等我有时间...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2、估客驼尸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2、估客驼尸

42、估客驼尸世间万事有缓急轻重之别,遇到灾难危急之时应取重舍轻,做紧急之事,而非目前所急的事情可以慢慢的来进行,才是聪明的人。可是世间竟有缓急颠倒,舍重就轻,岂不是愚迷众生么?从前有一个经商的人,...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虫寓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虫寓观

第二卷 受持篇 虫寓观虫寓观(此观修成后,可以看到人体内聚集了各种微生虫,这是开始用不净观来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人的血肉之躯真是污秽,无数的微生虫聚集其中。它们潜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状极为微细。...

分手让女友绝望之后怎么挽回

分手让女友绝望之后怎么挽回

为什么自己的挽回会失败呢?其实很多的男生对于挽回的理解并不是很透彻,挽回的主要目的在于挽回自己前女友的心,而不是让自己的前女友感动。很多男生总是为了感动女生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感动不是爱,一旦感动被消...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达真堪布:怎样看待社会上的恶性事件? 问:网络上很多新闻刚登出来时,人们的说法都是不相信,人们总是习惯性把事情和黑暗的、负面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呢?(例如:官员作秀...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佛教故事:禅宗开悟: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他开悟的机缘尤为奇特,是从一首艳诗悟道的。克勤自幼禀赋聪异,一日能记千言,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一天偶然到妙寂寺游玩,看到案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