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慧法师:岁末子夜探法义──对〈无私的风险与诱惑〉的回应

岁末子夜探法义──对〈无私的风险与诱惑〉的回应

释昭慧

谢谢Spring的回应,我本是在睡前想收信一下,怕延误了重要公事的处理,但妳的论述十分精彩,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妳的观察是细腻的,而且确实洞见“善的骄傲”或其他烦恼的杂质,会循“利他”方式而无所不在地渗入。

我早年对这些现象,曾采用隔岸观火的批判态度,最后我谦逊地发现我的批判,是只见东隅而不见桑榆的,而且没照顾到众多面向的广大因缘,甚至可能已伤了某些人的善心,这样的反省与忏悔,让我改变了行为模式。

不是变得乡愿了,而是打自内心变得柔软了,打自内心接纳了那些吞吐日月的浩大江河;同时也接纳了一项事实,即:长江大河会挟带杂质滚鼓而下,但它的功效决非像我这样的涓涓细流所能企及,这就是缘起世间的杂染相与清净相。

只是,民主的问题要用更民主的方式来解决。同样的,善念的杂质也要以更纯净的善念来洗刷它。一些生命层次较浅的人,倘若不被连哄带骗地抛入到善的洪流,让他们在几近催眠状态下加入行善者的行列,于这过程中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那也是一种自利),那么在三业肆意不善或放逸无所事事的身心状态下,会更自误而误他的。

说到深处,“自利”或“利他”都还是“我相”与“人相”未除的隔碍。当我们洞观缘起法相的脉络密接,会使得“饶益”而非“匮乏”的状态,是同体相关而不能截然分隔自他的。

不思议解脱的利他,不等于不管好自己的身与心;身与心不健康的人,不可能带来他人的喜乐,反倒会成为他人的包袱,因此,让自己的身与心健康是我们的责任。让自己的身与心健康,转换成佛学名词就是“自利”,不思议解脱也不能脱离这个基础。其不同只是:不为自利而自利,却可为了更大的负载而充实自己。

至于这样做,是否依然在恋着另一种形式的我?其自我检验的简易法则就是:无论是再伟大的功德(含善因与善果),我是否能随时将这些功德“放下”?是否会有类似“吃吗啡上瘾”的感觉,而对这些功德恋恋不舍?在别人做同样(乃至更好)的功德时,是否能打自内心对他们自在随喜并充满感恩?

身形不可能甩开影子,简而言之:活着不可能摆脱身与心的五蕴,因此“我见”与“我爱”是如影随形的,也因此华严经中的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是没有修习过程的。

要让人不滑回到自我中心的顽强惯性,那是要具足正见、善巧与精进力的。倘若没有正见、善巧与精进力,加入修习的过程,那种惯性会以各种面目,来掩饰“我见”与“我爱”的。倘若没有走过这样一条自我训练之路,那么除非利根上器,(那也是宿世正见、善巧与精进力的因缘使然),否则很难不沦于“行善的傲慢”。

这也就是为什么马丁路德,看到了赎罪券背后隐藏的功德论陷阱,要从教会的功德论中摆脱,而强调“因信称义”,与“上帝白白的恩典”。但言语都会有表达的极限,这类“白白的”概念也依然是有其陷阱的。

佛法的深度与广度,经常是在深刻的诘问之中,可以更清晰呈现的,这样分享也让我深为法喜,岁末子夜竟在没有预期的情况下,写了一封深探法义的回函,这真是好的开始!

顺祝

新年快乐 六时吉祥

昭慧 合十 2009/12/31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前世今生

星云法师:前世今生

前世今生  有一些人基于对前世的好奇,他追忆探求自己的前世到底是什么面貌?面对未来更是茫然不安,常藉由算命、看相、卜卦等,去臆测未来的祸福。我常想,人的过去,无从弥补;人的未来,遥不可及,为什么不把...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问: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我戒了一个星期,但有大师对我说除了初一与十五,都可以食之!我刚看了一本(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说鸡蛋不能食。请问能不能吃...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给老母亲临终助念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给老母亲临终助念

给老母亲临终助念邻居八十六岁的老母亲病重已经好些天了,尤其到了晚上,张著大嘴巴喘还是憋得缓不过气来。她的女儿看了不忍心,半夜起来为母亲祷告,求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早早来接引老人往生西方极乐国!老人一...

太上感应篇浅释:为官十一种恶(五)

太上感应篇浅释:为官十一种恶(五)

为官第十恶:知过不改,知善不为,自罪引他。知过不改,就是已经认识到自己身口意的错误,但并不试图去改正;知善不为,就是已经知道怎样做是善,但并不去实行;自罪引他,就是自己造下的罪业,事发之后,诬陷为他...

地藏菩萨超度心咒

地藏菩萨超度心咒

地藏王菩萨超度心咒:嗡哈哈哈温三摩地梭哈诵持地藏菩萨灭定业真言之前,须先洗面,洗手漱口。然后上香、献花、供水、供果。至诚恳切,念净口、净身、安地盘真言各三遍,以净三业,而正身心。净口业真言:奄(嗡)...

纪晓岚因果故事(12)

纪晓岚因果故事(12)

梦幻泡影浙江宁波有一位姓吴的墨客,他迷恋于宿娼嫖妓的生活。后来他爱上一位狐女,时常与狐女幽会,但他仍然赓续进出于青楼。有一天,狐女对他说:“我能变更成各类人的面貌。凡是您所眷恋的女人,我只要见过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