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化身—拾得大士

普贤化身拾得大士

拾得大士和丰干禅师、寒山大士同为唐朝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话说丰干禅师有一次游松林,漫步在天台县赤城山道路旁,偶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寻声找去,原来是一个小男孩,相貌清奇。禅师就问在附近牧牛的人知不知道他是谁家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问他自己,却回答说:「我没有家,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姓什幺?」

于是禅师把幼童带回国清寺,交给典座师等候家长来认领,但是过了很久,还是不见有人来领回,禅师祇好命手下的知库僧灵熠照顾他。拾得虽是小小年纪,倒是很会讲话。

拾得渐渐地长大了,典座师就让他管理食堂和香灯。有一天,忽然看见他登上大座,与佛像对面盘坐而食;又冲着憍陈如尊者的泥塑像,大言不惭的讥笑他是「小果声闻」,还举着筷子开怀大笑,旁若无人。上座师于是罢去了他佛堂上的职务,让他到厨房内担任洗碗盘等的杂务事,他每次都把堂上吃剩的渣滓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等寒山来,就让他背了去。

他有时也自言自语地说:「我有一颗明珠,埋在暗中,可惜没有人能识别!」

大家都笑他是个痴呆的孩子。

有一阵子,厨房中的食物每天都有乌鸦来偷吃,搞得狼藉不堪,拾得就拿了一支棍子到伽蓝殿中,打了护法神二、三下,责备祂们说:「你们接受出家人的供养,守护佛寺清净道场,却不管寺里的事情,让食物被乌鸦吃得一塌糊涂,如何当得伽蓝的职司?」这天夜里,全寺僧众都梦到伽蓝神向他们诉苦,说拾得打祂们。第二天,僧众到堂上纷纷说出这一怪梦,竟然人人相同,没有一点差异的地方,连灵熠也不例外,大家议论纷纷个不停。灵熠这天上殿供养伽蓝菩萨,果然看到诸护法神身上有杖痕所损,就报告大家一齐去看。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拾得实在不是凡常之子,有好事的人就把拾得希有道行报知县府,由县府下令尊称拾得为贤士,由此认定他是菩萨的化身。

拾得有时也在寺庄上放牛,吟啸歌咏,悠游自得。一天,正是寺里举行「布萨」(在六斋日持诵戒律而增长善法谓之布萨)之日,众僧正在说戒时,法事也正作得热闹,不料拾得赶牛到堂前,站在门口,拍手大笑说:「那轮回生死前程悠悠的众生,正在这里聚头呢!」主持戒律的首座和尚听到后,不禁怒斥他说:「你怎幺这样疯狂,竟敢在这里喧哗破坏说戒?」

但是拾得笑着说:

「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我性与你合,一切法无差。」

首座和尚出门要打发拾得赶牛出去。拾得回答:「我并不放牛啊!这群牛前生都是本寺值事大德,都有法号,不信你叫唤它们,它们都会应声的。」

于是拾得一一叫唤那些牛。先叫:

「前生律师弘靖站出来吧!」一头白牛应了一声出来了。又叫:

「前生典座光超站出来吧!」一头黑牛应声出来了。又叫:

「直岁靖本站出来吧!」一头牯牛应声出来了。又叫:

「前生知客法忠出来吧!」又是一头牯牛应声出来。这时候拾得牵了这头牛对它告诫说:「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生,你今招此咎,怨恨于何人?佛力虽然大,你却辜佛恩!」

全寺僧众这时无不惊讶错愕,有的便报告州县官知道,县官颁文召他入州,但是拾得居山中惯了,不愿意去见县官。

寺众都称叹菩萨来到了人间,咸自反省,改往修来,并编了实录写在大殿墙壁上供一般善信看,以兹惕励,其内容如下:

东洋海水清 水清复见底 灵源涌法泉 斫水无刀痕 我见顽嚣士

灯心柱须弥 寸樵煮大海 甲抹大地石 蒸砂岂成饭 磨砖将作镜

说食终不饱 直须着力行 恢恢大丈夫 堂堂六尺士 枉死埋冢间

可惜孤标物 不见日光明 照耀于天下 太清廓落洞 明月可然贵

余本住无方 盘泊无为理 时涉涅槃山 徐步香林里 左手握骊珠

右手执摩尼 莫耶未足刃 智剑斩六贼 般若酒清冷 饮啄澄神思

余闲来天台 寻人人不至 寒山同为侣 松风水月间 何事最幽邃

唯有遁居人 悠悠三界士 古佛路栖栖 无人行至此 今迹谁不蹋

旋机滞凡累 可畏生死轮 轮之未曾息 嗟彼六趣中 茫茫诸迷子

人怀天真佛 大宝心珠秘 迷盲沉沉流 泊没何时出

拾得自从闾丘太守来参拜以后,就同寒山子手携着手走出寺院隐迹不见了。后来国清寺僧登南峰采薪柴,无意中遇到另一位僧人好象印度来的装扮,拿着锡杖进入了岩洞然后挑着锁骨出来对他说:

「你可知道,我取得了拾得的舍利呢?」

国清寺僧回到寺中告诉大众,大众才晓得他们所敬重的拾得贤士在这个岩洞里示寂,就将岩洞名为「拾得岩」这个岩洞在国清寺东南方,约距离二里左右的一片山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香严智闲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香严智闲

唐代香严智闲禅师,青州人。年轻时便厌恶世俗,辞别父母,出家投佛。最初,香严在百丈怀海禅师处,秉性聪敏,博通经典,但始终没有契悟禅道。百丈死后,他便到百丈的大弟子沩山灵佑处。沩山问香严道:你在先师百丈...

达真堪布:怎样避免与众生结恶缘

达真堪布:怎样避免与众生结恶缘

达真堪布:怎样避免与众生结恶缘 问:什么是与众生结恶缘?怎样才能避免? 达真堪布答:善恶完全在心里,不在表面上,不在形式上,一切都看发心、动机。做善业还是造恶业,结善缘还是结恶缘,完全在于自己的起...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拾瓶记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拾瓶记

小时候,妈妈成天在外头干活,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由奶奶带着。由于家里穷,零花钱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我侈,我们不得不自个儿想法子去挣。我那时只有5岁,不能跟姐姐一样给人家当保姆,也...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二 无大悲而云利他为表面

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利他之行。因为非真正修行的人,根本没有...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大愿法师: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学记11大愿法师讲解【若杀者,自同杀罪。】如果有杀这些动物,是按照前面的不杀生那一条来结罪。【杀已,取五钱肉,犯不可悔。复有七种:一、非己想,二、不同意,三、不暂用,四、知有主,五...

素食者金鸡影后董娉

素食者金鸡影后董娉

中国首部讲述厨房中厨师斗争的电视剧《后厨》,近日在北京影视频道以高收视率完美收官。开播前,剧组几乎未做任何宣传,但风头却不亚于大张旗鼓的《北京青年》。“国民媳妇儿”海清继《心术》后,第二次演绎大龄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