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仅是养心静气

一首《一袖云》谁家炉火热,茶烟起千朵,百草香不过,采药的竹簸,萧翁吹松柏,山阶往如梭,水从寺门过,踏起层层波好歌引共鸣,好茶需人识,要不再好也会孤寂,总亏了这好茶。

茶,需有人吃。想起赵州禅师《吃茶去》的故事:有僧到观音院,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师又问:曾到此间吗?僧答:曾到。师曰:吃茶去!在旁的院主不解问师:怎么来不曾到、曾到都要吃茶去?师曰:吃茶去!

吃茶本为喝茶、品茶。禅宗讲究心性见空,不困于情,不执着于任何。缘来缘去是自然,可以记住,做到不缠不扰,这是禅宗渡人之根本。我们是普通人,无需做到大智慧大远见,就是想悟也未必悟得透,如此不必难为自己,也无需参透多少,不固守,不痴嗔于心便是觉悟。

吃茶先要懂茶。茶有很多种,可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茶,也可以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茶。茶这东西看似平常,其实它是有生命的。长在哪里,什么时候采,采什么样的,用什么方法制茶,甚至到最后你会不会品它都很难说。会品者可以从灵魂里感受这平常的山野青芽之味,体会它的灵气,性情所在。

我喝过不少茶。六大类茶:红、黑、白、绿、黄、青,多少都喝些。也许我比较笨拙,没有品不出什么特别之味,也就稀里糊涂装个文雅人罢了。喝茶,我有自己的习惯,每喝一种茶前,我必先取些茶放到嘴里咀嚼一下,嚼到茶味,感知茶香茶性,觉得喜欢后我才会冲泡品尝。多年来,我渐渐喜欢和茶这样近距离接触,感受它再没冲泡时的嚼劲,再品尝它冲泡时的鲜味。然后对比一下有何不同。

爱茶,简简单单,心性见底。

有人说好茶配好水,好水配好壶。我不这么认为,读过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的事迹。当他成为一代宗师时,别人问他怎么喝茶,他说:饮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是的,喝茶就是平常而已,喝得是感觉,是心情。心情不好了,喝再好的茶也很难品出一二来,这就与禅系到一起了。

茶是佛教每天必喝的饮品,更被佛教视为灵芽、仙品。僧徒在每次诵经礼佛之前必要净手,喝茶。净手,手洁净。喝茶,心清,口净。

茶人多是有茶心。茶讲究:新、清、灵、雅,作为茶人必是懂茶的,懂茶之性,懂茶之魂。但凡爱茶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心得,记得曾在一好友家中看到这句话:品茶,品茶,不会品,枉为茶人。

品茶,我们不是专业人士,自然不必受那些繁复缛节束缚。寻三两好友,或深山,或小院,或露天,煮上一壶茶,不言不语,喝茶,喝茶。让所有的故事在茶里跌宕起伏,让所有的悲欢离合用一盏青芽洗尽。说茶茶静,茶说茶空。

品茶,有时候品了很久,你也不一定了解其性。品茶品的就味,真正的高手品茶已不在乎茶叶茶具,他们到了一定的境界,品茶品得就是真、是性情。

人也是如此。开始会交很多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越来越少,知心的就那么一两个。你问他寂寞吗?他愣一下,惊讶地看着你:我过得可好了。这就是遇到真人,真朋友

读年近古稀少尘思,石泉烹茗听野曲。心突然明净,想想过了古稀之年的老人都可以如此闲趣,我们凡尘俗子还有什么放不下,功名利禄都在一盏香茗中,山野中,月下泉溪中,人生如此,够了。

喝一杯茶,理禅寻意。读一首诗,红尘翻滚。问佛,佛曰:不可说,不可说。知茶的人,人在深山不觉静,生在闹市何须烦。禅心茶味,细心软语,一股股都在心底,那么香,那么淡,那么沉敛

哦!来一盏如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7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67】药师禅:佛说,万物皆有情。在有情的岁月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世俗给你我的,不过是一件或朴素、或华丽的羽衣,我们可以装扮得更加妖绕,也可以褪去所有的光环。做一...

卸下你的“累”

卸下你的“累”

卸下你的累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和烦恼,有太多的伤感和惆怅,有多少往事不堪回首?有多少记忆如过眼烟云?也许,亲情、友情、恋情都将伴随心累的历程,也许,所谓的傲骨与傲气,都得付出心累的代价!许许多多的...

过春节了,为过世的亲人烧纸钱到底管不管用?

过春节了,为过世的亲人烧纸钱到底管不管用?

春节祭祖的习俗由来已久,很多地方有“烧纸钱”的习俗。据说“烧纸钱”能上通神明下通阴间,所以春节期间很多人会“烧纸钱”来祭祀过世的亲人和祖先。但是这种方法灵验吗?去世的亲人真能受益吗?也许很多人和我一...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魔佛从来一笔钩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魔佛从来一笔钩

江南兴化芦渡大威权禅师,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程,本郡人。大威禅师少时投五台山秘魔岩,从遍融老和尚落发,受具足戒后不久即行脚参方,先后礼谒过憨山德清、紫柏真可、笑岩德宝等禅门大德,最后投龙池正传禅...

观音显相 佛光满室

观音显相 佛光满室

清 凌氏、母叶氏凌氏。法名善益,吴县人张廷表的妻子。她的母亲叶氏,持长斋达四十年,礼古潭和尚为师,每天礼拜《华严经》,如此循环不停共拜了三部。母亲叶氏年八十一岁时,梦见罗汉现金色身,然后往生。凌氏年...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五:得回生篇

金刚经古人持验录之三十五:得回生篇

(九十八)得回生篇:天火焚烧罪簿。唐朝开元十五年,敕令将天下所有的村坊佛堂小的拆除,功德移入邻近的佛寺,大的一律封闭。很多不信佛的人都乘机拆毁佛寺,许多大佛堂及大佛像被他们残酷破坏殆尽。新息县令李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