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救度母

绿救度母

度母,旧的翻译叫作「多罗菩萨」,他的圣蹟大要为:在无量劫前,有一个叫作「聚光」的世界,那时候有一位名叫「般若月」的公主,崇信敬礼佛法僧三宝,发了广大的誓愿,从现在的世界一直到世界毁坏、虚空界毁坏,都要以女性的化身来度化众生,广修六度,行菩萨道,消除众生之烦恼障,引入佛法正道,以最快的速度救度众生,免除所有的灾厄及恐惧.十方三世诸佛感佩其行持,赐名「度母」。

取义为救度无量众生,急切有力。诸佛并加持未来众生,凡能意念度母名号者,必得诸佛大加持力,能从种种的灾难恐惧中解脱,免除三有的痛苦,因度母之愿力。当世间越浊劣,则其救度之力越快速,摧灭魔军之力越强。此因未法众生修行不够精进,发心不够垦切,本尊感应较慢,惟有度母感应最快,因度母的智慧眼,观察世间快如闪电。

依照度母本源记所记戴 :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以佛法教导利益有情,可是众生度不胜度,菩萨因为悲愍众生而落泪,泪滴变成莲华再化现成绿度母。绿度母对观世音菩萨说:"您不要耽忧烦闷,我发誓作为您的助手,众生虽然无量,我的誓愿也无量"。这就是圣救度母名称的由来。

绿度母顶上的宝冠上镶着红宝石,此红宝石代表是其精神之父~阿弥陀佛。

有一个小故事 ,以前在西藏有一个贫穷小孩,从小是孤儿,没有父母。每当看到很多小孩子都有妈妈疼爱时,他就好伤心。他住的附近,有一尊很大的石雕的绿度母像,他每天都跑去那儿和那尊绿度母像说话,心情不好时就说着自己的心事..那个小孩子把那尊绿度母像想像成自己的妈妈,每天都在绿度母像旁玩耍,玩累了就和绿度母像说话..但是绿度母像毕竟是石雕的,不会回话,不过他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他已把绿度母像当成母亲了,就像一个孩子和母亲撒娇一般,喜、怒、哀、乐都和绿度母像分享..把每天发生的事都和绿度母像说着..难过时就在绿度母像前哭述着

有一天..他好难过好难过..他被欺负..他在绿度母像前说着自己有多伤心..他是真诚的,他在绿度母像前没有一点保留自己的秘密..他靠在绿度母石像的身上,就像是孩子们要母亲抱一下安慰的动作..此时..奇蹟发生了..绿度母像动了..石雕的佛像动了..就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般..绿度母将那小孩子抱了起来,深深地拥入了自己的怀中,安慰着那小孩..给予那小孩一种拥有母亲的感觉..慈详的绿度母不断的安慰他..就像是一个慈母看到自己的孩子伤心难过时的呵护..并开始陪着那小孩玩耍..满足了孩子的心灵..最後小孩离开时..绿度母取下了自己颈子上的珍宝项链,放在了那小孩的颈上,以帮助那小孩的贫困上帮助..

後来有人看到那小孩身上怎麽有一串珍贵罕见的项链?就问那小孩说 你那串珍宝是哪里来的? 小孩即说是我母亲给我的.. 人们就说你不是无父无母吗? 小孩说,我母亲就是那尊石雕绿度母呀.. 人们不信..跑去见了那尊石雕的绿度母.. 结果绿度母颈上石雕项链居然不见了,也没有被敲下的痕迹.. 只是本来雕在绿度母像的项链已不见了.. 而那个小孩身上多了一条世间罕见的珍宝项链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放生问答:佛教徒能养宠物吗_佛弟子能养动物吗?

放生问答:佛教徒能养宠物吗_佛弟子能养动物吗?

最近有位居士问起佛教徒为何不能养宠物的问题!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到底佛教徒可不可以养宠物?小僧今天谈谈自己的观...

寂静法师: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

寂静法师: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

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编者注:本文开示于中国救苦救难第一道场——广东化州南山寺2013年春节佛七第八天下午。值得佛门内外每一个人阅读。】很多人说自己皈依了,其实只是拿了一个皈依证,是形式上的、名...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五佛示梦—范李二中相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五佛示梦—范李二中相

五佛示梦范李二中相万历九年,中相范李二人,奉命建佛寺塔院。等到寺院落成的前夕。李公梦见有五位印度僧人自西北飞来。「啊!实在太神奇了。」他心中想,然而好一回,五位飞行僧人仍然在天空中,并没有要立刻下来...

惟觉法师:广结善缘

惟觉法师:广结善缘

自在步红尘 第十九集[ 88.09.10华视播出 ]在佛教里有一尊四面佛,智慧圆融,无论东西南北、人我众生都能面面俱到,一事一物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的心量也能含容四方,广大普遍,为人处事各方面...

丰子恺:素食以后

丰子恺:素食以后

我素食至今已七年了,一向若无其事,也不想说什么话。这会大醒法师来信,要我写一篇素食以后,我就写些。我看世间素食的人可分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我的素食是主动的。其原因,我承受先父的遗习,除...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男众有七次出家机会,女众只有一次,是不是对女性的岐视? 问:我来自河南平顶山学院。听说女众出家人如果还俗,就再也没有出家的机会;但男众出家人却有七次机会,这是不是一种歧视?索达吉堪布:在佛教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