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心经》第5课02

星云大师讲《心经》

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2

二、说到“观自在菩萨”,我们必须先了解“菩萨”

常有人以为菩萨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飞行去来、神通变化的,其实菩萨的意思不是这样。菩萨在印度话叫“菩提萨埵”,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大道心众生,二、觉有情。

所谓“大道心众生”,人人都有份,只要是发大道心者,就可以称做菩萨。只要是觉悟的有情,就可以称做菩萨。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惟宽禅师:“禅师,什么是佛?”

惟宽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为什么呢?我请示你,你怎么不告诉我?”

“告诉你,你不会相信的。”

“禅师,你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你问我什么是佛?你就是佛。”

“我就是?我怎么不知道我是佛呢?”

“因为你有‘我’,所以就不知道了。有我执在,有假我在,那不是真我。”

“有‘我’在,不能认识佛,不能认识菩萨。那么,禅师,你觉得你是佛,你能够见佛吗?”

“唉!糟糕,刚才有了一个‘我’,就已经不是佛了,现在又加了一个‘你’,更不是佛。有‘我’有‘你’的分别,就不能见如来。”

“那么无我无你,我们就是佛了?”

惟宽禅师说:“无我无你,谁是佛?”

有我有你,不是菩萨、佛,那么无我无你,谁是菩萨谁是佛呢?菩萨和佛,在离开你我,在不执著、无分别的平等性之上。所以“众生一体”,大家都是菩萨。

有人会想:“那我可了不起了,想不到才来读个《般若心经》,马上就成菩萨了。”对的,大家都是菩萨,不过和观自在菩萨一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等于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学生都称作学生,但是幼儿园学生和研究院学生一比,程度却是差了一大截。同样的,观自在菩萨就好比是研究院的研究生,而我们则还是幼儿园的学生,是初学菩萨。

在佛教里,自称菩萨的人很多,例如太虚大师有一首诗说:“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你说我太虚是比丘,惭愧不敢当。为什么?比丘戒,我虽严持了,但是并不圆满,所以我不敢自称比丘。而说我是佛吗?更不敢当,我还没有成佛。那怎么办?“但愿称我为菩萨”,我已经发菩萨心,已经发菩提心,我已经是大道心众生,我已经是觉有情,所以你们可以称我为菩萨。因此,人们常称太虚大师为太虚菩萨。慈航法师也自称菩萨,他写信给人都自称“慈氏菩萨”,表示直下承担发心发愿。

菩萨不是静静地供着给人礼拜的,菩萨是活泼泼地为人间服务,为人间布施欢喜,为人间勤劳工作的行者。

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菩萨像什么呢?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菩萨就像天上的一弯明月,哪里有水,它就在哪里映现。天上有月亮,河里面就有月亮;天上有月亮,盆里面也有月亮;天上有月亮,茶杯里面也有月亮。月亮是不偏心的,只要水清净,里面就能映现出月亮。同样的,只要我们众生的心里清净,菩萨就会在我们心里现起。所以,我们要想做菩萨,就要从清净自性、平等自性,从去除自私的心做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具行和尚火化自己的传奇事迹_具行法师真火焚烧自己的事迹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具行和尚火化自己的传奇事迹_具行法师真火焚烧自己的事迹

具行和尚火化后的照片民国期间,虚云老和尚有个弟子叫具行和尚,也叫日辩大师,原来是云南人。因为家贫,就去虚云老和尚的鸡足山祝圣寺做事。后来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带着全家八个人请求出家。虚云老和尚教了他念佛...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问:觉性和觉知有什么区别? 答:觉性是本具的,觉知是回归自心。自己明白这叫觉知,本来那个叫觉性。这样分开讲也可以,但实际就是一个。 .no-mobile{disp...

“日行一善”改变命运

“日行一善”改变命运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个岛国,突然掀起一场革命,他失去了一切。   当家人带着他在美国的迈阿密登陆时,全家所有的家当,是他父亲口袋里的一...

素食的境界 品尝日本“精进料理”

素食的境界 品尝日本“精进料理”

来到日本,最想品尝的就是“精进料理”。“精进料理”实际上是一种斋饭,纯粹用蔬菜、豆制品以及海苔制作,因而在风行素食的今天广受欢迎。它不仅营养丰富,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利于减肥,甚至对一些慢性病及疑...

佛祖不肯保佑

佛祖不肯保佑

佛祖不肯保佑以前有个村子,生活着两个信佛的兄弟,他们依靠着种植家里的田地过生活,兄弟俩都算不上富裕,生活只属于中等水平。兄弟俩一直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现状,所以两人有空的时候,也会一起商量改善生活的大计...

论佛教戒酒,饮酒带来惨烈报应

论佛教戒酒,饮酒带来惨烈报应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对于酒的定义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卷十四载,酒有三种:由米麦等谷类酿成的穴罗(梵语s11ra,苏罗);以果实或植物的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