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44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初四句,是三业赞叹中的意业赞叹,即观音从意业上显示化度众生的殊胜。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慈观,悲观,这些叫菩萨的五观。这五观可以看作是前面观音妙智力而分出的。因此,分之是五观,摄之则是一个妙智力。五观中的,真、净、智的三观,古来皆配合空假中的三谛来说明,仔细想想,实在没有那么拘泥的必要。

观音菩萨,因有五观的妙力,所以叫观自在。这个五观,完全是观音根本智与后得智分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观音本来安住在大涅槃的境界,但因要度众生,所以就分出五种妙用。「真观」,是说的什么呢?可以看作是观音大悟的根本智,也可以说是「智观」,在黄檗禅师的传心法要中有说:

「此灵觉之性,从无始以来,与虚空同寿,未曾不生,未曾不灭,未曾不有,未曾不无,未曾不秽,未曾不净,乃至无方所,无内外,无数量,无形相,无色象,无音声,以言语不可取,以境物不可会,诸佛菩萨与一切含灵相同,此是大涅槃性。」

如此大涅槃性,就是大悟的真观;大悟的真观,就是大涅槃的本性。

「清净观」,到了觉悟真观的圆满之后,心地根本即是清净。所以那映现万物诸缘,虽现那个相而不染著,其不染著即清净观,圆觉经中有说:

「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根本清净故,色尘清净;色尘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照这样次第说,地水火风的四大,十二处,十八界或二十五有,乃至天地宇宙,完全是清净的一圆觉界,这个即是观世音的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这是说从真观与清净观而观一切众生,垂无缘的大悲,而救济之,称为大智慧,由此即能表现所证的后得智。因菩萨有真观与清净观,就自然而生出济度众生的心,此即为广大智慧观。

但是,广大智慧观,为什么称为无缘大悲呢?因为无缘大悲实在是大乘菩萨的愿行,超过了权乘的爱见大悲。

爱见大悲又是说的什么?在维摩经中也有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爱见大悲的权乘,不知生佛一如,认为众生,实是迷于生死,与佛并不是同伴,堕入实有的邪见,存利益之相,所以维摩经中认为这是可鄙的!

无缘大悲与爱见大悲的区别,梦窗国师有个譬喻说得很好:

在街头巷尾常见到那求乞的乞丐,有的是本来生在贫穷的人家,从幼年就是很穷困的;有的是本来生在富贵的人家,后来因种种事故而破落了。在这两类乞丐之中,我们见到本是生于富贵家庭中的乞丐者,是很容易生起怜愍的心,这怜愍心,甚于见到那本是贫穷之家的乞丐者。这就好似实大乘菩萨的慈悲,见一切众生本来与诸佛同体,无生死之相,因众生忽起无明一念,在本无生死中而生出生死之相,这都是如梦如幻不实在的!而权乘的菩萨则不同,以为众生如那本是生于贫穷之家的乞丐,实有沉溺于生死,因而生起爱见大悲云云。

实大乘菩萨的无缘大悲(或称同体大悲),与权大乘菩萨的爱见大悲分别就在这里。

观音已达乘的极位,从真观与清净观而观众生之时,都看作与诸佛同体。本是生在富贵之家,但因一念之差,致使家庭破落,流为丐者,不能不更为生起无缘的大悲。从这本是无缘的大悲,所以众生的生死也好,烦恼也好,生死不应该为生死,烦恼不应该为烦恼,想要度众生而无众生可度。

曾有人这样问黄檗禅师:

「诸佛如行大慈悲?如何而为众生说法?」

黄檗禅师回答道:

「诸佛行慈悲,因无缘故名大慈悲。慈,不应该看作有佛可成;悲,不应该看作有众生可度。其所说法,无说,无示;其问法者,无问,无得。譬如幻师为幻人说法。」

这样看来,一切众生本来是同体的贵人,没有应度的,也没有应成的,如幻师对于幻人,如假说法,如假听法。只因众生从贵人之家迷而出去,说法度众生不过令其归家,如此来看度生听法,方是菩萨的广大智慧观。

这个生佛一如叫平等的智观,以此来度众生,所以不是爱见大悲而是无缘大悲。

「悲观」与「慈观」,是从广大智慧观分出来的,拔众生的苦是悲观,与以真观,清净观的至乐,使还诸佛同体的本家,是慈观。

这个「慈」与「悲」,直是无缘大悲。

因此,观音菩萨,有著根本后得二智,二利已经圆满,所以要「常愿常瞻仰」。常愿大悲者的施救,常瞻仰大悲者的功德

总而言之,真观,是契证涅槃的根本智,从真观中映现万物而不染著,是清净观,次起生佛一如的是广大智慧观,即是无缘大悲的悲观与慈观。

「无垢清净光」,是总合前面的五观,五观,一一皆是无垢清净。尤其是指观音的那个没有染著的清净的智观,为无垢清净的智光。这种智光,能照破一切烦恼的黑闇。在无量寿经中,弥陀十二光之中的超日月光,就是这种光。「慧日破诸闇」,就是说的这种意义。

「能伏灾风火」,在风火二灾之外,应该要加一水灾,因受偈文字数的限制,把它略去了。那清净无垢的慧日,不单能破诸黑暗,同时更能伏除风火水的三灾。

「普明照世间」,是说观音的无垢清净光,像太阳照著大地,照得世间普遍光明,照得世间一切黑暗灾难消灭。

「诸闇」,也可称心的光明被烦恼蒙蔽了,或称风水火灾。要使无明烦恼的风,贪欲嗔恚的火,爱欲执著的水,都破除了,使我的心光明到没有一点污秽的状态,若从自心上言,就是确实悟到诸法的道理,发觉到「原来这样才对」,这时候就是智慧之光,照著我的心,等到知道「我错了」!有这种的忏悔之念发生时,心里的黑暗就完全消失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罗汉菜:佛度三迦叶

佛教故事:罗汉菜:佛度三迦叶

佛度三迦叶释尊成道后,首往波罗奈,度憍陈如五比丘,在鹿苑说法三月期中,耶舍等五十人来归佛,这时释尊的教团人数次第增加,达五十余人。该怎样展开教化,便成为当时释尊心中的重要问题。乃留耶舍等于鹿苑附近教...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五十二回 拜弥勒菩萨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五十二回 拜弥勒菩萨

第五十二回拜弥勒菩萨善财得了如幻三昧,众善妙乐,有说不出来的心情舒畅。这种妙乐,只有善财一人才能享受。他想到:善知识者真是伟大,善知识入慈母,谆谆教诲。如明师指引方向,如船师渡过深海,如大地生长万物...

老婆经常出去玩 勾女人咒语让她回归家庭

老婆经常出去玩 勾女人咒语让她回归家庭

跟老婆吵架了,原因是她很爱出去玩,经常很晚才回家,比如泡吧什么的,我不是没跟她谈过,谈了好多次,她都说我们没吵没闹,她出去玩有什么不可以。我冲动之下说了离婚,她就赌气几天不回来,其实我不想离,因为有...

若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若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占察善恶业报经》:“......若杂乱垢心。虽复称诵我之名字。而不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如是杂乱垢心。随其所修一切诸善。皆不能得深大利益.....” ====...

念佛人临终的时候怨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往生

念佛人临终的时候怨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往生

大安法师开示:念佛人临终的时候怨亲债主会不会来障碍往生 一些讲法者在讲法的时候,特别强调怨亲债主的问题,认为如果没有解决好与怨亲债主的关系,那么在临终的时候就会受到怨亲债主的障碍而无法往生。请法师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识头衔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识头衔

契仲是日本明治时代的禅宗大师,曾任京都东福寺主管多年。一天新任京都总督首次拜访他,侍者送上写有京都总督北垣的名片,他看了说:我跟这个家伙没有瓜葛,不想见他!侍者送还了名片,并向总督表示歉意。北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