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禅茶同脉 天地同香

心一禅,您的掌上佛学图书馆。平台线上涵盖万余篇大德教言、经论典籍、修学次第等;线下组织各类禅修、法会的报名和在线答疑,以方便广大修行人通过手机移动端随时研习经教,获取正知正见。

喝茶,自然会想起吴理真,他是茶业之祖,被世人称为茶仙,西汉严道(四川省雅安名山县)人,号甘露道人,约公元前20053年间,家住蒙顶山之麓,道家学派人物,先后主持蒙顶山各观院。

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被称为蒙顶山茶祖、茶道大师。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为皇茶园。因此,吴理真也被称作甘露大师。

吴理真父早逝,家境贫寒,母亲积劳成疾。他是个孝子,每当雄鸡报晓,便带上工具,登上蒙顶,割草拾柴,换米糊口,为母亲治病。一日,吴理真拾好柴,口干得直冒火,顺手揪了一把万年青(野生茶树)叶子,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口渴渐止,困乏渐消,精神倍增,颇感奇异。又摘了些带回家中用开水冲泡,让老母喝下,果有效果。连服数日,病情好转,续饮月余,身体康复。乡亲们病了,他热情地用这种叶子泡水给他们饮用,效果也很好。可惜这种树不多,所生长的叶子远远不能满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决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树。

为了采摘茶种籽,吴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捡回家,用沙土拌和后放入篾筐中,上面盖以谷草,使茶籽不会霉变和冻坏。为了选择播种茶籽的地方,吴理真翻越蒙顶的山山岭岭,对野生茶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认定蒙顶五峰之间(今皇茶园)和菱角弯一带最适宜茶树生长。这里雨量充沛,土质肥厚,终年云遮雾绕,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茶叶内含物质极为丰富,加上精湛的制作工艺,使蒙山茶具有独特的品质,在我国茶叶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吴理真为了种茶,在荒山野岭搭棚造屋,掘井取水,开垦荒地,播种茶籽,管理茶园,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象,吴理真这种敢为天下先的行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经过了多少次失败。功夫不负有心人,吴理真用勤劳和智慧浇灌出了株株嫩绿茁壮的茶树,他成功了。吴理真把茶叶熬成汤,施舍邻里,普济世人,许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体强身。他以植茶为民众的精神谱写了我国人工种茶最早的历史。

还有陆羽:陆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学。茶就是人在草木间。草木如诗,美人如织,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茶来自草木,因人而获得独特价值。确切地说,茶是因为陆羽摆脱自然束缚获得解放,一举成为华夏的饮食和精神缩影。

陆羽之前的时代,茶写作荼,有着药的属性。华夏族的鼻祖神农氏终生都在寻找对人有用的植物,神农尝完百草而成《神农本草》,里面记载的植物更多是功能性质,体现了华夏人对自然的简单认识:哪些草木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神农氏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很显然,在这里荼是类似于灵芝草之类的药物而已。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茶经》一问世,即风行天下,为时人学习和珍藏。

在《茶经》中,陆羽除全面叙述茶区分布、茶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经陆羽评为上品,后列为贡茶;义兴郡(令江苏宜兴)的阳羡茶,则是陆羽直接推举入贡的。(义兴县重修茶舍记)载: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俗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以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

《茶经》共十章,七千余言,分为上、中、下三卷。十章目次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

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

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

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

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

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

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

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

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对于自己不甚明了的十一个州的产茶之地亦如实注出;

九之略,是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省略何种:野外采薪煮茶,火炉、交床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

十之图。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茗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之巨著《茶经》。

一幅:琴里知闻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茶联世代相传。

这世间,有太多无名高人贤士,他们愿意被岁月的青雾遮掩,守着自己的百年光阴,一生默默无言!

饮酒者奉行一醉解千愁,殊不知酒醒更为愁!,品茶则是自醒、自解、自悟。饮茶可清神,几盏淡茶,似玉液琼浆,品后烦恼自消。真正的好茶,来自云雾高山,没有尘埃,浸染清露。真正的好壶,却是久泡久养而成。品茶的人,仍一杯清澈的茶水,荡尽世间的诱惑。任凭风烟弥漫,在一盏茶的温馨中,品读人生的随意坦然和淡定。

一个茶人要耐得住寂寞,在不同的季节,天气、心情、喝出来的茶,会有不同的味道。在我们了解渗透对陆羽《茶经》里的茶文化,各式品种的茶所隐藏的玄妙,壶中的日月,在茶馆里只需要品一盏适合自己口味的茶,不为风雅,只为清心。再捧读陆羽的诗,其间的诗韵闲情,一定可以感受到,那份扑实简单的意境。其实禅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份爱心,春之兰、夏之荷、秋之月、冬日梅花。

转眼又是清明时节,春光褪尽了冬的残叶,一抹茶园茶山的绿色、将大千世界装点浸润得如梦,如醉、如痴、如狂!几句诗词、几首乐章、几枝秋菊,几树茶香,在品茗中悒然自得,在陶醉中孤芳自赏。

又是一年好风光,又是一垅茶飘香;又是一苒东流水,又是一回轻歌扬!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大安法师: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原 文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

田园杂蔬

田园杂蔬

[原料]:草菇、胡萝卜、西兰花、腐竹、圣女果。[做法]:1、准备工作:胡萝卜削皮切花;鲜菇清洗干净后切厚片;腐竹用温水浸泡至软后切成段,西兰花清洗干净切成小朵,南瓜削皮切稍厚的片;草菇飞水后冲洗干净...

认人作哥哥

认人作哥哥

百喻经的故事 7 --- 认人作哥哥 ※认人作哥哥※有一个人,家里很富有,而且举止大方又很聪明,所以远近的人,对他都很称赞、羡慕。那时有一个人看他这样,就认他作哥哥,来来往往,很是亲热。他为什么认...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问:我病得走不动路,怎么办?达真堪布答:没事,这是业障,好好忏悔,好好消业,慢慢就好了。勇敢一点,这算什么呀?得人身是福报,我们人间的苦,再大也不算苦。如果你托生为畜生了,...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好处-集广大福

皈依修学手册:皈依的好处-集广大福

集广大福三宝为世间最大福田。福报由耕耘而来,就像农民想要秋天收获,必须春天播种。同样,我们想获得福报,也应悉心培植。福田有三,分别是悲田、敬田、恩田。对有恩于己者,知恩报恩;对贫穷苦难者,尽力帮助;...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烦恼还给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把烦恼还给你

有一个富翁虽然富甲天下,但是每天仍然过得闷闷不乐,他担心子女不孝顺,他忧虑老病会来临,他挂念富贵不长久,他恐惧死亡的逼迫。他让自己活在无尽的烦恼里面。他的隔壁住了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他们既没有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