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众生 茶蕴万象

中国茶道是东方文化的瑰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沉默、一种忧伤、一种落寞。也可以说是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节里饮茶,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仅有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吴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禅悟境;天府百姓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禅;陇东老农坦然淡泊,得度人时且度人,有隐忍慈悯的宽厚胸怀,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过他们生存境况不同、体味厚薄有差异罢了。

茶道中,不可不说佛道,茶亦不离佛道。在茶文化的成形、推广过程中,僧人这个群体功不可没。年代久远,大部分茶僧的生平已做传奇说,但其中亦有弥足珍贵的历史痕迹,让我们一一结识它们。禅茶一味,共参禅机、茶理。静为佛之首,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身,隐为佛之理,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心。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心,是感悟,是顿想,是自我修行,是生命协调。

佛要清除人类心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面的污垢,不留一丝细痕。茶是人、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人间、地狱一致的灵魂净化精、身体洗礼水。

一茶一禅,两种文化,有同有别,非一非异。一物一心,两种法数,有相无相,不即不离。茶文化与禅文化同兴于唐,其使茶由饮而艺而道,融茶禅一味者,则始自唐代禅僧抚养、禅寺成长之茶圣陆羽。其所着《茶经》,开演一代茶艺新风。佛教禅寺多在高山丛林,得天独厚,云里雾里,极宜茶树生长。农禅并重为佛教传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新概念素食餐厅 绿野香踪竹之林

新概念素食餐厅 绿野香踪竹之林

素、雅一直是素食餐厅主题环境的追求,虽然设计展示不一,但安心宁静的氛围必是不可少的。新概念素食餐厅在设计风格上就有独到的韵味。绿野香踪就是一家独到的新概念素食餐厅,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纯天然绿色...

清朝痴头道人往生记--学佛网

清朝痴头道人往生记--学佛网

清朝时刻,有个痴头道人,俗姓王,直隶人,生来极为愚蠢。双亲早亡,缺衣少穿,空庐通风,又没有什么营计。即便有人送他钱,他也分不清数量的若干。后来,京城的陈道人收他为徒,让异日间扫地拾柴,晚上课诵弥陀佛...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大安法师: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愿力不思议 种子终现行 凡有愿者 终必能满 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钩锁相连的关系,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持来落实信愿,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这三资粮...

五百梵志恒河求法

五百梵志恒河求法

在佛陀时代,印度有许多外道信仰。有五百位梵志﹝外道行者﹞相信到恒河沐浴可以消灾、超越苦难,当时这种传说很盛行,所以这五百位梵志即相约结伴前往恒河。供佛因缘,树神得报印度的沙漠广阔,他们方向稍一偏差,...

佛教是哪一年从印度传到中国的?

佛教是哪一年从印度传到中国的?

佛教从哪一年传到中国来,在历史上很难考据。不过应该在秦始皇,即印度阿育王时代,就不断有佛教的人士将佛教慢慢带到中国。根据历史上记载:汉明帝在一天夜晚,梦见一位身长六丈,相貌庄严美好,全身金光灿烂的金...

这几个月份出生的女人简直就是上等好命 婚姻事业双丰收

这几个月份出生的女人简直就是上等好命 婚姻事业双丰收

通过八字分析详解可以知道人的很多信息,其中姻缘和婚姻大概是很多女人都会去关注的一个方面,毕竟婚姻过得好不好,决定了下半辈子的幸福感高不高,谁都不想过着压抑的婚姻。而这几个月份出生的女人简直就是上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