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的业障能够消了,那么你的善根就能增长

《佛遗教经浅释》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譬如小水”:你要精进,譬如什么呢?虽然你不太精进,但是你天天修行,天天用功,也会有成就。就好像那个小的水,“长流则能穿石”:它若是常常地流,就能把石头都磨得薄了,磨得小了。穿石,就是把石头都磨得小一点,不是说在石头的中间穿出一个窟窿,不是那样的。在那个地方有石头挡着它,常常有小水流着,把石头也磨得小了,磨得没有那么大了,所以才能穿石。这也就是说,虽然你不是很勇猛精进,但是你若是能继续不断,朝于斯,夕于斯,白天这样子,晚间也是这样子,昼夜六时不间断的来修行,就能穿石。

这个石头也就是业障,你的业障能够消了,那么你的善根就能增长。修行就怕站(停下来),你若能天天修行,就会有成就;你若是一天不修行,那么就拉得很远了。所以说“站一站就二里半”,虽你开汽车开得不快,但是你不停止,那么它一样也可以走得很远。你要是一停下来,人家另外一辆汽车就跑过去,会跑二里半,跑过去了,所以“站一站就二里半”。那么你修道也是这样的,你天天修行,不间断地修行,时间久了就会成功的。你若是一股一股的修行──一股劲儿的修行,一股劲儿又不修行了,这样就不会成就的。

所谓: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我们学佛法就像是在逆水中,不是顺水。逆水行舟,你若是不往前进,就是退步,它因为是逆水,所以就向后退了。“心如平原走马”,这个心就像是在一个旷野地方中的野马似的,也没有一个龙头,也没有一条缰绳,“易放难收”,当你把它放开的时候是很容易,但是你若想把它给抓回来,那就不容易了,所以我们修道的人,一定不可以疲倦,一定要精进。

“若行者之心”:要这个修行人的心,“数数懈废”:这个数数要读ㄕㄨㄛˋㄕㄨㄛˋ。数数就是很多次,很多次的。“数数”,这是出自《论语》,《论语》上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你若是对皇帝,长长气气的,总是在皇帝面前来磨豆腐,总在皇帝面前说话啰啰嗦嗦的,那么这个皇帝一定会惩罚你,这是污辱。事君数,数就是很多次,你或者说得太多了,“斯辱矣”,他一定会污辱你,或者是皇帝骂你,甚至于杀你,你得到污辱了。

“朋友数”,交朋友,你若是也这么样啰啰嗦嗦的,总是在他面前说了一次又一次,这叫磨豆腐。这个样子,他一定会疏远你的。所以在经典上,这两个字在一起要读数数ㄕㄨㄛˋㄕㄨㄛˋ。懈废,懈就是懈怠,废就是懒惰。听见没有?不可以懒惰的!你数数懈废,就是时时欢喜懒惰,欢喜什么事情都不做。

“譬如钻火”:这有个譬喻,譬喻什么呢?就好像古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似的,在木头里边钻个窟窿,把木头钻热了,那个木头自己就会出火。在燧人氏以前,我们人类谁也不知道吃熟的东西,都是茹毛饮血,抓着野生的动物,把它们的皮给剥开,就喝它们的血,这叫茹毛饮血,“穴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就是这样子的,不知道应该吃熟的东西。在燧人氏之后,大家才知道吃熟的东西,把食物给煮熟了,水也烧开了才喝,因为以前没有火,燧人氏钻木取火之后,才知道吃熟的东西。

现在譬如钻火,就好像在木头里边钻火一样的。“未热而息”:钻火是要等热了之后,它才会发出火来,你还没有等到热就不钻了,那怎么会有火呢?所以未热而息。“虽欲得火”:你不等到它热就停止了,就好像修行还没有成就,还没有证果,你就不修行了。那怎么能证得果位呢?又怎么会有智慧呢?所以“火难可得”:你若是钻火钻了一半,还没有等它热,你就停止了,那绝对得不到火的。“是名精进”:这个所说的,就是精进的意思。精进,就像钻火似的,必须要钻到它出火了,然后你才可以停止。那么修道也必须要证了果,然后你才可以达到无修无证的程度。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本来也没有问题,人却把它弄出很多的问题来。好像这一篇文章,我过去根本都不记得,把它给忘了。而现在他们又因为这个,写出了十几篇文章。因为我看它好像是很好玩似的,所以这一次到洛杉矶来,本来并不需要带来念给你们听,可是现在带来念给你们听听,教你们各位也知道这件很好玩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事,那么现在又写文章,又读给大家听,弄出这么多的事情来,所以就叫天下本无事,我这个庸人自扰之。

在这儿各位要知道,学佛的人“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在种因的时候,种得不干净,到结果的时候,也就不清净。所以我们修行,必须时时刻刻都很小心的,不要做错因果的事情。因果不可错,修行不可停,修行是一天要比一天求进步,可是对因果是不可以错的。今天有位弟子讲的很有道理,她说:“我们佛教徒不应该自己常常互相毁谤,互相揭私,或者是宣扬其他人的短处。”这是对的,可是在我们佛教徒里边,我们也不应该不知道每一个人的所行所为有什么地方错了。我们可以研究这个错的地方,然后把它改善,所以这也是应该知道的。

好像越南那些难民,现在在海上漂流,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往昔,他们尽去断人家的生命,他们曾经令旁人受这种颠沛流离的痛苦,所以在这一生,他们也要受这种苦。我们虽然没有受这种苦,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同情的心,想法子救济这一些人,使令他们离险入夷,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应该要这样做的。如果能把他们这种痛苦解除了,那么将来大家也就不会有这种的痛苦了。所以在因地的时候,必须要小心。

我现在再举出一个例子,你们看看那个国王,以前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一个国王,他在每一个国家都买了房子,买了地。他买的房子是最漂亮的房子,买的地也是最值钱的地,可是现在他政权被人给推翻了,他自己既没有房子住,也没有那一个国家欢迎他去,到处流离失所,甚至于随时都有人要刺杀他,他一定是时时都恐怖,时时都在颠倒梦想中。在这种的生活里头,你说他有那么多的钱又有什么用?连一个平安的地方都没有,这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就因为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专门骗人,专门把人的钱都化缘化到他自己的手里去。那么化到他的手里,他也不做公益的事情,譬如你化了缘去造庙,去修个大庙,或是造宝塔,可是他什么也不造,就是造他自己的王朝,扩张自己的势力。做了国王之后,把来路不明的钱做为自己的,结果也都失掉了,都没有了,这是因果。因为在因地,他种错了因,所以到果地,他还是免不了受这种颠沛流离的苦。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这就是希望我们佛教徒自己明白这种因果循环的道理,不要错因果,不要弄得将来钻到牛角里头去,无路可通。所以我们大家注意,切记切记,在修道的时候不要错因果,不要随随便便就恼害其他的人,伤害其他的人,这是不可以的。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

《西方确指》义、善、见,病与勤,寸阴当惜请掀开文本第四十五页,请看第七小段。示杜义见曰:“善则为义,不善不义,义善无二,所见唯义。以义为见,不见非义,见非义时,见无见义。”第七小段就是对杜义见居士的...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意大利:吃素的多了

意大利:吃素的多了

意大利人爱吃肉,具有地中海特色的意大利菜离不开肉,但是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以比萨饼、面食和蔬菜取代了牛排、肉片、鸡腿。据调查,意大利这个只有5700多万人口的国家竟有150万素食主义者,其中北部和中部...

星云大师宽心:如何排除烦恼

星云大师宽心:如何排除烦恼

星云大师宽心:如何排除烦恼有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老人见状,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女孩的下巴说:孩子,你开...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0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0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20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来看第十九句: 【正直代天行化。】 这一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直』这两个...

净土法门法语:学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

净土法门法语:学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

学道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不能忍,都被这一个字淘汰掉了;如果处处能忍,就成就。我们很明显看出,海贤老和尚这一生成就得力于什么?忍,他什么都能忍,什么都不跟人计较。而且方法用得非常巧妙,就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