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法师:初学坐禅调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坐禅。现在把自己的工具书搬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夫行者初学坐禅,欲修十方三世佛法者,应当先发大誓愿,度脱一切众生,愿求无上佛道。其心坚固,犹如金刚。精进勇猛,不惜身命。若不成就一切佛法,终不退转。然后坐中正念,思惟一切诸法真实之相。所谓善、不善、无记法,内外根尘妄识一切有漏烦恼法,三界有为生死因果法,皆因心有。故《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心无染著,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作是观已,乃应如次起行修习也。

云何名调和?今借近譬,以况斯法。如世间陶师,欲造众器,先须善巧调泥,令使不强、不懦,然后可就轮绳。亦如弹琴,前应调弦,令宽急得所,方可入弄,出诸妙曲。行者修心,亦复如是。善调五事,必使和适,则三昧易生。有所不调,多诸妨难,善根难发。

一、调食者: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虚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而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定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二、调睡眠者:夫眠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其眠寐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而能令心暗昧,善根沉没。当觉悟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净。如是乃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故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

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

此三应合用,不得别说。但有初、中、后方法不同,是则入、住、出相有异也。?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祥审。若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心不恬怡。身虽在定处,亦须用意逆作方便。后入禅时,须善安身得所。

1、初至绳床,即须先安坐处。每令安稳,久久无妨。

2、次当正脚。若半跏坐,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指与右齐,右脚指与左齐。若欲全跏,即正右脚置左脚上,次解宽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

3、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手上(这里有问题,我们平时正好向反,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重累手相对,顿置左脚上,牵来近身,当心而安。

4、次当正身。先当挺动其身,并诸支节,作七八反,如似按摩法,勿令手足差异。如是已则端直,令脊骨勿曲勿耸。

5、次正头颈,令鼻与脐相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住。

6、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以之绵绵,恣气而出,想身分中百脉不通处,放息随气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若身息调和,但一亦足。

7、次当闭口,唇齿才相拄著,舌向上腭。

8、次当闭眼,才令断外光而已,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首四肢切尔摇动,是为初入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四、初入禅调息法者,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为不调相,后一为调相。?云何为风相?坐时则鼻中息出入觉有声,是风也。

云何喘相?坐时息虽无声,而出入结滞不通,是喘相也。

云何气相?坐时息虽无声,亦不结滞,而出入不细,是气相也。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也。

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当依三法:

一者下著安心,二者宽放身体,三者想气遍毛孔出入,通同无障。

若细其心,令息微微然。息调则众患不生,其心易定。是名行者初入定时调息方法。举要言之:不涩、不滑,是调息相也。

五、初入定时调心者,有三义:一入、二住、三出。

初意入有二义:一者调伏乱想不令越逸,二者当令沉浮宽急得所。

何等为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无所记录,头好低垂,是为沉相。尔时当系念鼻端,令心住在缘中,无分散意,此可治沉。

何等为浮相?若坐时心好飘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此是浮相。尔时当安心向下,系缘脐中,制诸乱念,心即定住,则心易安静。

举要言之,不沉、不浮,是心调相。

其定心亦有宽急之相:定心急病相者,由坐中摄心用念,因此入定,是故上向胸臆急痛。当宽放其心,想气皆流下,患自差矣。若心宽病相者,觉心志散漫,身好逶迤,或口中涎流,或时暗晦。尔时应当敛身急念,令心住缘中,身体相持,以此为治。心有涩滑之相,推之可知。是为初入定调心方法。

夫入定本是从粗入细,是以身既为粗,息居其中,心最为细静,调粗就细,令心安静,此则入定初方便也,是名初入定时调二事也。

二、住坐中调三事者。行人当于一坐之时,随时长短,十二时,或经一时,或至二三时,摄念用心。是中应须善识身、息、心三事调不调相。若坐时向虽调身竟,其身或宽、或急、或偏、或曲、或低、或昂,身不端直,觉已随正,令其安稳,中无宽急,平直正住。复次一坐之中,身虽调和,而气不调和,不调和相者,如上所说,或风、或喘、或复气急,身中胀满,当用前法,随而治之。每令息道绵绵,如有如无。次一坐中,身息虽调,而心或浮、沉、宽、急不定,尔时若觉,当用前法调令中适。此三事的无前后,随不调者而调适之,令一坐之中,身息及心三事调适,无相乖越,和融不二。此则能除宿患,妨障不生,定道可。

三、出时调三事者,行人若坐禅将竟,欲出定时,应前放心异缘,开口放气,想从百脉随意而散,然后微微动身。次动肩、膊及手、头、颈,次动二足,悉令柔软。次以手遍摩诸毛孔,次摩手令暖,以掩两眼,然后开之。待身热稍歇,方可随意出入。若不尔者,坐或得住心,出既顿促,则细法未散,住在身中,令人头痛,百骨节强,犹如风劳,于后坐中烦躁不安。是故心欲出定,每须在意。此为出家调身、息、心方法,以从细出粗故,是名善入、住、出,如偈说:

进止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譬如善调马,欲住而欲去。

《法华经》云:此大众诸菩萨等,已于无量千万亿劫,为佛道故,勤行精进,善入、住、出无量百千万亿三昧,得大神通。久修梵行,善能次第习诸善法。(摘自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曾遭诽谤,流放,谗谄等却最终成就的祖师!--学佛网

曾遭诽谤,流放,谗谄等却最终成就的祖师!--学佛网

今年因为人缘的关系,我陆续见到了两位上师,且都是贝若扎那大译师的化身之一。说起这位著名的大圆满传承祖师,他是西藏历史上最出色的佛教大译师,莲师在藏地的25大学生之一。(被色诱的祖师!),当然后世贝若...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

支道林 (都城名士 山林玄僧)名士王濛卧病在床,吩咐仆人:无论亲疏远近,都不许通报。一日,仆人小心翼翼跑进来道:有一异人在门口,不敢不来禀报。哈哈!这一定是林公,快请!这异人便是东晋时候往还于都市与...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不杀生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不杀生

不杀生在释迦牟尼佛未成佛道的多生以前,曾有一次,转生为一条力大无穷的毒龙。它有一个庞大的身躯,一双可怕的大眼晴,假如有人惹它,它会用那双毒眼把人瞪死。身体强壮的,即使不被瞪死,只要它嘘一口气,也会使...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六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六

尼弥王的故事--六上一集说到:司祭官请求隐士说,他会在当天请国王允许他出家,明天请隐士来这里接他。早上司祭官就去朝见国王,请求国王允许他出家。隔天早上,当隐士再来到家中,司祭官就将食物供养给隐士。而...

印度“魔鬼辣椒”全球第一辣

印度“魔鬼辣椒”全球第一辣

印度魔鬼辣椒印度东北部山区盛产一种辣椒,由于奇辣无比,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辣椒”。今年2月,这种辣椒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全球最辣辣椒。“魔鬼辣椒”一夜成名后,很快风靡于世。面对全球市场的旺盛“热情”...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2

照光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 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通解(2)释照光戊四处成就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此乃六种成就中之处所成就,也就是讲此经所在之地。[舍卫国]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此国多出名人,盛产各种殊胜宝物,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