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没明白呢?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经前悬谈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再讲“佛法妙”。什么是佛法?什么又不是佛法?你也讲一讲。一切法都是佛法!所有一切一切的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这个佛法有多少呢?总括起来说,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呢?你选择一下,看一看、查一查,审查一下,哪一个法门是最妙的?你告诉我!你不能告诉我,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哪一个法门都是最妙的!

以前曾经有一个人问:“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是第一的、是最高的呢?”我这样答覆他:“你若认为哪一个法门对你是好的,那一个法门就是最高的;哪一个法门对你没有用处,那一个法门就是最低的。”这看你的根性。佛设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的毛病;你的毛病要是没有了,哪一个法门也没有用。你的毛病如果存在,哪一个法门可以治你这个毛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所以八万四千法门,就有八万四千个第一,也有八万四千个最上、也有八万四千个最高!

现在讲到“佛法妙”,也就有八万四千个法门最妙。为什么这样说呢?“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法法都是药方、都是药;你有什么病,就吃什么药。这个药就治你这个病,把你的病治好了,这就是良药;你要是用药用错了,良药也会变成毒药的。

方才这位来宾说:“吃肉可不可以开悟?”我为什么说:“你要是能一口吞头猪、一口吞只羊、一口吞头牛,你有这么大的口,那就可以的;没有这么大的口,那要慢慢来,那就没有人保险。你要是能一口吞一头猪、羊、牛,我可以保险这是开悟了!”

谈到“吃肉”,六祖大师和打围(打猎)的人在一起十几年,他是吃“肉”的;可是他吃什么肉呢?他吃的是“肉边菜”。什么叫“肉边菜”?因为他和打围的人在一起,打围的人一天到晚都是吃肉的,没有菜吃。人家吃肉,他若不吃肉,就没有东西吃;于是他就自己种了一点菜,也不另外放在锅里单单炒,他就放在肉锅里煮,他吃这个菜,这叫“肉边菜”。虽然六祖大师吃肉边菜,但是六祖大师是个开悟的人,已经开悟成了祖师了,他就吃肉、吃什么,都可以的。我们如果没有六祖大师那个智慧、没有开悟,那还是不要尽贪口腹;吃的东西再好,到了肚里头也变成臭的东西,没有什么大的意思。总而言之,这佛法也是妙的。

所谓“心法妙、众生法妙、佛法妙”。我们人的心,可以造十法界;可是十法界,都是没有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譬如我们发心,生一个恶念,就会种地狱的因;再生一个恶念,又会种饿鬼的因;再生一个瞋恨的恶念,就种修罗的因;再生一个愚痴的恶念,就种畜生的因。你生一个善念,就会生到人道里边来;你生一个守五戒修十善的心,这个“天”的因就造成了,就会生到天上去;你要是发心修行“苦、集、灭、道”四谛的法门,这就是声闻的因;你发心修十二因缘的法门,这就是缘觉的因;你发修六度万行的心,这就是菩萨的因;你发心修持一切的佛法,而希望成佛,这就是成佛的因。

那么“佛、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十法界。“佛、菩萨、声闻、缘觉”,叫四圣法界;“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叫六凡法界;合起来是十法界。十法界从什么造成的?就从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所以说这个心法是妙的。心法若不妙,众生法也不妙;众生法不妙,佛法也不妙了。就因为心法妙,所以众生法也妙、佛法也妙。十方诸佛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菩萨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缘觉也没有超出去我们现前的一念心,十方的声闻也没有超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乃至于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六凡法界,都是没有超出现前这一念心。

讲到这个“心”字,古人有这样的几句话,怎么样说呢?说:

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啊!作佛也是由这现前的一念心。

在《华严经》上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假设你想要了知三世一切佛;什么叫“三世一切佛”?就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这三世诸佛。你应该看一看这个法界性,这种妙法、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真是太妙了!所以“一切唯心造”。譬如你到这儿来听经,也是你心里想要来:“那儿有一位法师讲经,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去听一听吧!”心里动这么一个念,身体跟着这个心就跑来了;如果没有这么一念心的话,就不会到这儿来听经。

这个“心”字,在中国字来讲,这三点好像星星在那儿排布似的;底下有一个弯钩,就好像初三那个月牙似的。“披毛戴角”就是“畜生”,有犄角,有毛的;做畜生就从这儿生出来。虽然做畜生是由这一念心,可是成佛也是由这一念心;并没有换一个,都是由这一念心而做成的。

所以你就想:不要说太玄妙的,太妙的道理,人不知道;那么不太妙的,人又忽略了。我就讲一讲不太妙的,讲什么呢?讲人要吃饭,肚子饿了,就想要吃饭,心里就想:“饿了、饿了,时候到了,要吃饭,今天吃点什么东西好呢?决定了,就去吃这个东西!”你说,这妙不妙呢?怎么就会生这种的思想呢?怎么就会想要吃东西?肚饿了,怎么就会肚饿呢?这都是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总而言之,你“不分别、不思量”,那就是妙法!我以前讲过,你到那个“不思量、不分别”的境界上,“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迥脱根尘”。迥脱根尘,就是六根也没有了、六尘也都亡了;那时候真是妙啊!你得到那种境界,那就是妙法;没有得到那种境界呢?也没有出妙法之外。我们现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不是妙法的;所以这个妙法,你往深了讲也是妙法,往浅了讲还是妙法。这妙法、妙法,法法皆妙,只看你能不能明白;你若能明白,任何法都是妙法。你若没明白呢?那也可以说是妙法;但是这是妙中之粗,是一个粗的部份,不是细的。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图说100:离人骨肉

太上感应篇图说100:离人骨肉

经文:离人骨肉。【原文】头上青天不可欺,离人骨肉己先知。凄风苦雨黄泉路,孽镜台边后悔迟。注:骨肉谓一体至亲也。离有二义,一作离异之离,如父子兄弟夫妇本一家团聚之人,因其迫胁,致各离散也。一作离间之离...

佛教故事:法音集:常思己过

佛教故事:法音集:常思己过

常思己过守成法师著唐代有一位善道禅师,山东临淄人。尝于群经中,信手探卷,得净土三经之一《观无量寿佛经》。于是,乃专心一意念佛,依法修行十六妙观。师后影庐山,见远公遗迹,感慨系之。不久即遁迹终南,修《...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富有之邦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真正富有之邦

真正富有之邦俗谚云:施比受更富有。施与是富有的人生,而接受是贫乏的人生。施舍也不一定只限于金钱物质的赞助,随力为人服务,随口赞叹别人,随容给予微笑,随心为他欢喜,都是一种清净可贵的结缘布施。佛教称慈...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

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我妈妈王妙根,今年(一九九八年)八十四岁,家住江苏省常熟市淼泉镇陈张村十一组。青年时期,受村里佛友影响,二十八岁时就吃了长素,皈依三宝,进了佛门。常到兴福、圣法等寺进香念佛。并积极...

佛教经典有关素食的描述

佛教经典有关素食的描述

今生一直吃肉,死了到哪去?《楞严经》上说:「食肉之人,死堕恶道,受无量苦。」恶道指的就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牲道。因此,我们知道一个吃肉的人,总有一天会无法转生为人的。我们再看看八指头陀的话──「池鱼...

骨质疏松的原因、预防与素食食疗

骨质疏松的原因、预防与素食食疗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