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临别教言

   阿底峡尊者到阿里地区住了两年,期间以菩提光头人为主的众弟子,向尊者求得了很多的教授。尊者想回印度准备起程的时候,菩提光头人请求尊者再开示一些教言,尊者说:“有以前传授的教言,就可以啦!”但菩提光头人一再请求,于是,尊者开示道:

耶玛火!

具足大智而心胸豁达的朋友们,愚昧无知的我,虽然无资格建议,

但由于你们这些真心圣贤朋友们的鼓励,

浅陋无知的我就作些建议吧。朋友们!

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是需要上师的,所以,要依止圣者善知识;

在没有证得真如之前,是需要闻法的,所以,要听闻上师的教授;

仅仅了解佛法,是不能获得佛果的,所以,光了解不行,要修持;

远离对自心有不良影响的地方,常居住在能增长善业的地方;

在修行没有获得稳定之前,喧嚣是有影响的,所以要依靠僻静的山林;

要舍弃那些令自己生起烦恼的朋友,常依靠令自己增长善业的朋友;

世俗的事情没有终结的时候,将它们搁置一旁而安住;

不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恒时行善作回向,时常观察自心;

光有窍诀,有什么用呢?应如上师所传的那样去修持;

具足大恭敬心去修持,不久的将来,定会证果;

自己只要如理如法的去行持,吃穿自然会有的。

朋友们!

   

贪欲如盐水,没有满足的时候,要知足啊!!

弃傲慢与自满,令自心调柔温和;

所谓福报的喧嚣,是修道的障碍,应该要舍弃;

  南摩格鲁贝!!

得到别人的恭敬,是魔鬼的绳索,就像路边的石头那样,将它舍弃;

声誉和赞美之词,是诱惑,应该像鼻涕一样将它扔掉;

现在拥有了幸福和亲情,但只是短暂的,应该抛之脑后;

  南摩格鲁贝!!

比现在更长远的,还有来世,为了那长远的来世,去积累些资粮;

临终的时候,一切都会遗弃,所以一切都不要去贪著;

对弱者要生起悲心,尤其不要去欺辱他们;

   

应舍弃对仇人的嗔恨和对亲人的呵护,亲疏平等无别;

对于具足智慧的人,不要嫉妒,要恭敬并领受其功德;

不要观察他人的过失,应观察自己的过失,将自己的过失像坏血一样的清除;

   

不要想着自己的优点,要想着别人的优点,要像奴仆一样,恭敬所有的人;

对所有的众生,要生起父母的想法,对一切众生,要像儿女一样疼爱;

应该常常面带微笑,心怀慈悲,远离愤恨,说正直语;

   

无关的话语说得太多了,就会产生错误,应该懂得节制;

没有意义的事做得太多了,就会耽误修善,应该放下非法的事情;

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要下太多的工夫,下了也是白费;

   

一切都如愿是比较困难的,具足宿业必然会成功,顺其自然好了。

该耶!

若做了圣贤们不悦的事情,跟死人没有两样,所以要远离欺骗,正直做人;

   

今生的苦乐,都是前生的业力造成的,不要抱怨他人;

所有的安乐都是上师加持的,要念其恩德;

自身没有获得调伏之前,不可能去调伏他人,所以,要先调伏自己;

没有神通,就没有能力教化他人,所以要精进地修持;

积聚的财富,最终也要离散,所以,不要为了财富去造业;

如借来一般的享受,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以布施供养做庄严;

为了今生的庄严和来世的安乐,时常要清净持戒;

末法时期,贪嗔异常炽盛,所以,要披上无有愤怒的忍辱铠甲;

因为懒惰,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到了今天,所以,要像烈火一样勇猛地修一直以来,由于放逸,我们虚度一生,所以,要修持禅定;

由于邪见,我们没有证得真谛,所以,应该在真谛上下功夫。

朋友们!

轮回的沼泽中,没有什么幸福可言,所以,应该走到解脱的干土上;

上师的教授,若如实地去修持,轮回地苦海就会干枯。

以上的教言,不应该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应该放在心里,请去实践;

如果能这样去做,不单我会高兴,自他一切众生也都会快乐。

愚昧无知的我,讲了这些教言,请您聆听!!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

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

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 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该国国王笃信佛祖,听说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可是从语源的角度考证, “抱佛脚”其实源于西域。

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所述,古印度“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后来佛教吸收了其中“俯首示敬”“合掌平拱”“屈膝”“长跪”和“五体投地”等五种,略加改造就成了佛门的致敬之礼,并以“五体投地”为佛门最高致敬礼。

“五体”指双膝、双肘与额顶。所谓“五体投地”,就是五体至地作礼,先正立合掌,右手褰衣,然后屈双膝并双肘着地,翻起双掌以示承接尊者之足,最后是顶礼,以头触地或触尊者之脚,表现对佛的敬重。如《无量寿经》说:“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因而就“抱佛脚”的初义看,是兼含信佛与求佛护佑之类意思的。

同故事中犯人“抱佛脚悔过”停止作恶,得佛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要急功近利,而选择临时抱佛脚,带上贡品,自以为烧香磕头后,佛就会听到自己心中的愿望,从而帮自己实现了。

可是一个心中没有佛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佛的庇佑呢?这不就像是一个平时不努力,却整天等待着天上掉下馅饼的人吗?所以,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与佛菩萨做交易,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忏悔,发自内心的信佛。

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正掉,只有将自己的心修正到清净无染,与佛相应,才能更好地得到佛菩萨的护佑。

来源:南普陀寺

临时抱佛脚,是否能得到护佑?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

佛见群牛喻人

佛见群牛喻人

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群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世尊见到此景...

被分手后怎么挽回前男友

被分手后怎么挽回前男友

自己的男友提出分手想挽回该怎么做?回前男友的时机和方法都很重要,所以,应该怎么挽回前男友呢?冷处理前男友提出分手后,先从对方的心理想想,对方向你提出分手时,内心肯定有着明确要离开你的理由,而且已经做...

宽运法师: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宽运法师: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样一个心来修,那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就好...

索达吉堪布:如何寻找自己的宗教信仰

索达吉堪布:如何寻找自己的宗教信仰

索达吉堪布:如何寻找自己的宗教信仰 问:西方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有宗教信仰,而中国就很少,请问您怎么看待宗教信仰和人生的关系?我们该怎么寻找自己的宗教信仰? 索达吉堪布:去年的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上,有...

索达吉堪布: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

索达吉堪布: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

索达吉堪布: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 问: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索达吉堪布:我们去翻阅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的传记,要找不依靠怨敌的嗔害而修成安忍的事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