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佛教

一、佛教不是迷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神话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神灵的国度。

因此,在中国人观念中,神祇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只要是人们最渴望得到、而又不能轻而易举就得到的,人们便把这获取的使命赋予给一个专司其职的“神”。大而化之,诸如皇天、土地神、雷公电母、山神、水神等等。细而论之,则如门神、财神、谷神、龙王、文昌、天仙、真人、仙姑、娘娘等等。这些神,是人们喜欢祈求功利目的主宰神。

佛教崇奉的不是神,不是仙,而是供奉自己的教主——佛。佛是觉者之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尊称为佛。次于佛的是菩萨。菩萨意为觉有情——觉悟一切有情识的众生。寺院内供奉的偶像,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如文殊菩萨象征着智慧;大势至菩萨象征着喜舍;地藏菩萨象征着行愿;还有大家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更是象征着大慈大悲等等。总之,佛教的造像是道德和智慧的启发,不可与神祇相提并论,更不可瞎子摸象那样乱说是迷信。

其实,佛陀要求人们信仰自由,认为任何人皆可修正成佛,没有什么神可以作人的主宰,也没有什么神可以对人赐福或降祸。只要人们依法修持,转迷成悟,皆可成佛。要做到这一点,全要凭自己身体力行。

世人供奉神祇,往往出于各式各样的贪执迷求。如财迷求神,是为了发财;婚迷求神,是想早得心上人;官迷求神,是想来个三级跳,坐直升飞机……

佛教则与此相反,认为世间一切皆有其因果规律,种什么因,便结什么果。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就告诫弟子们:“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不得祠鬼神,不得观吉良日。”又说:“不得卜问请崇、符咒厌怪、祠祀解奏,亦不得择良日良时。”

所以,佛教是要求完美人格、德智并圆的宗教,是没有丝毫迷信的。近代的梁启超先生曾说:“佛教是启迪人生心智的宗教。”他说得非常正确,佛教教义对人生的启迪之大,决不可与一般宗教同日而语。因此,多读、多看佛经,定获大利益。

二、佛教不是悲观厌世的

佛教主张信徒以慈悲为本,忍辱为行。对于名利、五欲六尘,是远而避之,决不贪婪。

因此,许多人便以为佛教消极遁世,与现代社会人们所积极追求的、进取的人生精神是格格不入的。

其实,这是只知其一、未知其二。

佛教的宗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利群生。地藏菩萨发大愿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样不怖地狱,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无为精神,是多么勇敢伟大呀!在许多经典中都体现了这种自我奉献、自我牺牲的精神。

佛陀说:“为护生命,宁舍钱财;为护一家,宁舍一人……”

佛经还有一则故事说:“有一天,森林里燃起了大火。林中有一只山鸡,勤身奋力飞入水中,让水浸湿其羽毛,然后飞回森林中去扑救火,火大水少,鸟儿飞来飞去,异常疲劳,但不以为苦。天帝看见了山鸡的作法大不以为,山鸡回答说:“树林是天下众生赖以生息之所,我不救谁救?”天帝说:“凭你这样救,救到什么时候?”山鸡说:“以死为期……”

这个故事所体现了佛教的进取精神,难道还能说,佛教是消极的吗?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说过一段话,他说:“对于不了解佛教的人来说,佛教是一个远古的宗教;对于了解佛教的人来说,佛教是一个进步的、给人以希望和启迪的宗教。”一个没有教条的、充满哲理、伦理、至善至美的,而又永葆青春活力的佛教,必然能引导人们去寻求自我解脱,努力达到完美的人生。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报父母恩咒

报父母恩咒

报父母恩咒报父母恩咒原文:南无密栗多,哆婆曳,莎诃。报父母恩咒注音:南nā无mó密mì栗lì多duō,哆duō婆pó曳yì,莎suō诃hē。报父母恩咒是什么意思:每逢农历七月中每日念诵四十九遍,可报...

都市里的别样生活 — 记北京的一个素食之家

都市里的别样生活 — 记北京的一个素食之家

王晋民1988年退休的时候,已经集内科疾病大全:高血压、心脏病、肺结核--折磨得她一星期都起不了床。今天的王晋民,尽管已经72岁,却脸色红润,腿脚灵活,不久前刚刚和77岁的老伴赵庭泽从张家界旅游半个...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 探索大乘起信论 义理新探傅伟勋美国天普大学教授提要,本文试用自创的「创造的诠释学」方法,重新探索《大乘起信论》的多门教义、深层义蕴与根本实义,藉以发现能予继承并发展此一论书既广又深的大乘...

达真堪布:慈悲利益了谁?

达真堪布:慈悲利益了谁?

达真堪布:慈悲利益了谁? 我们能够完全为众生,不考虑自己,不为自己,这个时候才能获得解脱,才能得到快乐。 但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都这样,“我是为自己活的,我才不为众生活呢!”错了,你活得...

星云大师:探病之道

星云大师:探病之道

探病之道佛世时,有长老比丘与新学比丘二人,经常代表僧团前往探视病患。慢慢地,大家发现凡是长老比丘探望过的病人,都很快地恢复健康,而且心情愉悦;但是新学比丘探望过的病人,则心情沮丧,病情未见起色。原来...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最大利益?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最大利益?

达真堪布:怎样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最大利益? 问:做功德回向时,应该回向给法界一切父母众生。但我还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健康,孩子考试顺利。请问大恩上师,应该如何回向才能使亲人得到益处呢? 达真堪布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