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乐施不倦,浙人面述 白话解

乐施不倦,浙人面述

明末。浙江史某。好善乐施。尤喜斋僧。时有寺僧大成。募盏饭供众。道经史家门首。史若见饭少。必以己饭足之。如是历有年所。毫无厌心。一日夫人坐草。见大成步入房中。众骇异。索之无有。俄而产妇生男。急遣人踪迹之。而僧已于是日回首矣。遂以大成名之。幼甚聪慧。茹胎斋。及长。文誉日隆。至顺治间。大魁天下。

〔按〕但行善而不信佛。其所修福。识者目为第三世之怨。何则。以彼第二世享福时。必然造孽。至第三世。决受苦报也。史君原从佛法中来。故虽遇荣华而不昧。

《白话解》

(原文「乐施不倦」听浙江人当面叙述)

明朝末年,浙江有个姓史的人,好善乐施,尤其喜欢斋僧。当时有位僧人,名叫大成,出外为僧众化饭,经常路过史家门前,史某如看见饭少,就送出饭来补充,这样大约做了一年,没有一点厌倦的心理。有一天,他的夫人临产,突然看见大成走进房里,大家非常吃惊,赶快去找,一下就不见了。没有多久,产妇就生下一个男孩,再派人查大成的踪迹,他已经在当天圆寂了。于是就把这个小孩叫做大成。孩子从小就很聪明,在胎儿时就开始吃斋,长大后,文章声誉一天天增高,到顺治年间,大魁天下。

按:只管行善而不信佛的人,他所修的福,有眼光的人会看作第三世的陷阱。为什么呢?因为他第二世享受福报的时候,必然滥用财势,为所欲为,造下罪业,到第三世就必然堕落受苦。史君善根深厚,前世从佛法中来,所以现世虽遇荣华富贵,不忘前因。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祥法师:念佛时闻到的香味;,就是守戒所得的清净之香

妙祥法师:念佛时闻到的香味;,就是守戒所得的清净之香

关于持戒的功德,《戒香经》云:“佛告阿难,世有众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净戒,行诸善法,如是戒香,遍闻十方,咸皆称赞,诸魔远离。”佛对持戒的功德就讲了,世间有香,惟随风能闻,不能普闻。若持佛...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猛火中的清凉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猛火中的清凉

猛火中的清凉从前有一位常年在外经商的人,因年关已近,於是提著行囊准备回乡与家人团圆。在路上突然想起妻子终年辛苦持家,应该买个礼物慰劳她一下。於是商人来到了市集,走来走去、东看西瞧,却不知应该买什么才...

比丘与田主人

比丘与田主人

从前有位比丘,每天都会到城外旷野的坟场。而比丘在往坟场的途中,都必须穿越一块田地。田主人看到比丘老是穿越他的田地,禁不住地起了瞋心。有一天,田主人拦下比丘问道:「你是打那儿来的乞士,每天在我的田地纵...

近日抄写《僧伽咤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

近日抄写《僧伽咤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

近日抄写《僧伽吒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末学 于连俊末学初次学念《大悲咒》发愿每天诵21遍。大约念到10天左右,梦到自己拔自己的鼻子毛,很使劲的拔了一根下来。因为我有轻微鼻炎已经5-6光景,虽不疼但有时...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赠送精舍的制度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赠送精舍的制度

赠送精舍的制度罗侯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地提高,尤其在家的信徒,对他更是另眼相看,不容否认的,在比丘中,要以罗侯罗所受的供养最多。本来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侯罗现...

胸襟宽广将恶缘转成善缘的故事

胸襟宽广将恶缘转成善缘的故事

时近傍晚,有一位和尚在返寺途中,突然雷声隆隆,天,下起了大雨。雨势滂沱,看样子短时间内不会停止,「怎么办呢?」和尚着急四望,所幸不远处有一座庄园,只好拔起脚步去求宿一宵,避避风雨。庄园很大,守门的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