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这三经必须都要读

何谓三经?

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三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阿难尊者所述,后来记载于贝叶,流转于世,成为佛教徒必读必诵的经典。

万佛圣城所有出家人和在家人,皆要背诵这三部经典,

最低限度能背诵楞严经;或者会背两部,或者会背三部,更为理想。

但是要了解经义,不可囫囵吞枣,如果不求甚解,无有用处。你若能体会这三部经的境界,那才没有白作佛教徒一场。

佛在三十岁时,于菩提树下证得正觉,

在二十一天时间,于定中为法身大士说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包括三藏十二部在内,说明宇宙万事万物圆融无碍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

佛在六十二岁时,因为阿难尊者注重多闻,忽略修持,不幸被摩登伽女梵天咒所困,险破戒体。

佛用楞严咒救阿难尊者脱离女难,遂为他说出这部大佛顶首楞严经。

此经典是开智慧的经,乃是显明理论。由此道理,可推而广之,扩而充之,触类旁通,定能智慧如海。

佛在七十二岁时,在灵山法华会上为大罗汉大菩萨演说唯一佛乘的道理,也就是成佛的道理。当时小乘人回小向大,得佛授记,将来成佛,所以说这部妙少莲华经,乃是成佛的经典。

出家人,如果能像读书那样来读经典,

那么,三藏十二部很容易很容易能背熟。可是出家之后,认为这样就够了。或者念佛,或者参禅,或者持戒,或者想学密,所以就不读经典了。

因为忽略读经的重要性,所以一代不如一代,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

这是佛教之不幸,如果再不及时纠正这种观念,那么,佛教的前途就不堪设想了。

更新于:26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何为四大皆空?

何为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这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_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佛教所称四大,除含有上...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五则·小妾的美德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五则·小妾的美德

第五则小妾的美德有一位长者,家中很富有,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女子为妻,并纳有一个小妾。小妾面色微黑,与妻子的美貌相比,不免相形见绌。因此那妻子便在家中作威作福,将小妾如奴仆一般使唤。有一天,有位辟支佛...

达真堪布:火施时可以用塔香代替食子吗?

达真堪布:火施时可以用塔香代替食子吗?

达真堪布:火施时可以用塔香代替食子吗? 做火施的时候,用一般的塔香代替食子,有过失吗? 答:这没有什么过失,但是这样做火施不太如法。一般的塔香和食子,它们里面的成分不一样。若是烧塔香的话,它里面的...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信师去牲祷神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信师去牲祷神

信师去牲祷神  有一次,正值旱灾荒年,五谷不生,人民面临饥荒,惶恐不安,纷纷议论要宰杀牲畜,祭天降雨。信大师见人民如此愚痴的作法,深生怜悯,于是对众人说:“杀害牲畜,祈求降雨,是悖逆天理残暴的愚昧行...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我希望你们能正确了解禅修方法,因此在禅修前,了解一些有关禅修准备事项很重要。巴利文经典中提到了这些准备事项,并给出了一些重要的观想方法。第一是礼敬佛、法、僧,并受八戒。我昨天已经说了,持戒是每个禅修...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不淫善报 懿德堪钦

佛教故事:邪淫恶报感应录:不淫善报 懿德堪钦

不淫善报 ,懿德堪钦一、(《扬州甘泉县志》)元朝的秦昭,是扬州人,二十岁那年准备到京城游玩,都已经登上船了。他的朋友邓某,赶来为其持酒送行。正在喝酒间,忽有一绝色女子被抬到了船上。邓某令该女拜见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