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吃亏是福,吃亏人消业障,业障消了福报就现前

法藏比丘在老师面前,教导我们事师之道,对老师的恭敬。圣学、佛法学习的禀性,也就是学习所要求的,是老实、听话、真干,这个禀性好,老实人不怀疑,学习的态度真诚,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他能听得进去,他能保持,他能落实,真正得利益。这就是净宗学人的条件。这个条件不足,要把它补起来,为什么?不足,你这一生很难往生,太可惜!所以要学老实、要学听话、要学真干,待人接物,生活、工作都要学真诚心。这个年头用真诚心,老实人吃亏,不怕吃亏。决定不能占便宜,为什么?占不到便宜,要真能占得到便宜,佛菩萨都会占便宜,占不到,结果怎么样?吃大亏,占便宜的果报是吃大亏。这个不能不知道。还是老实好,吃亏是福,不是坏事情,吃亏人消业障,业障消了福报就现前。我们修的福,福不能现前,为什么?有业障。福没有丢掉,业障消了福报就现前。古今中外莫不如是。所以,能吃亏,欢喜吃亏,绝不做占便宜的事情。能忍,修忍辱波罗蜜。有布施、有持戒,不能忍辱就得不到利益。所以《金刚经》上佛说「一切法得成於忍」,忍才能真正得到利益,不能忍不行,大难大忍,小难小忍。海贤老和尚忍辱的功夫高,什么都能忍,没有怨恨心,没有烦恼,天天法喜充满。

 

更新于:22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大德故事:佛今在何处

禅宗大德故事:佛今在何处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

四人出现世间经

四人出现世间经

四人出现世间经 宋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王波斯匿乘羽[羽*包]车群臣围绕。出舍卫城。便往园中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欲听说法。时世尊告波斯匿王。有四...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

佛教故事: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

种善因得善果 (第二十讲)净空法师讲述华藏图书馆录影室诸位同修,今天有一位同修提出一个问题,说佛门四众弟子,尤其是出家众,怎样正确认识孝道,如何去力行?这个问题是个大问题,不但是修行证果的重要问题,...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超越因果,不是绕过因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念得弥陀熟,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

念得弥陀熟,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

念得弥陀熟,三藏十二部教理都在里许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尽一日中,出声一炷香,默持一炷香,循环无间,必以一心不乱为期,毕此...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

圣宇法师: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

地藏经心地法门 第三十五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南无忉利会上佛菩萨(三称)放掌请坐,阿弥陀佛。这边有一个问题很重要,这位同修问了,预知时至是明心见性吗?诸位同修你们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