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大、疑心重、妒忌心重的人,前生是造了什么业障?

他要是妒忌心重,前生就是淫业重;他要是脾气大呢,前生就杀业重;他要是自私心呢,就是前生好偷人东西,他太自私,只知道自私自利。

我们人,就好像虚空中一粒微尘一样。这粒微尘忽高忽低,在虚空里边飘飘荡荡,没有一定的主宰。它自己做不了主,随风飘荡,东风来了就向西跑,西风来了就向东跑,自己没有法子说:「我不跟着风跑。」

我们人也是这样子,在世间上随着业风飘荡,造什么业就受什么果报,随业流转,所以就有生死。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也就和微尘在虚空里头忽上忽下是一样的。

我们今生所受的果报,就是前生所造的业因,所谓「前因后果」,我们做善事就得到善的果报,做恶事就得到恶的果报。这个因果,你种下什么因就结什么果,你种甜的因就结甜果,你种苦因就结苦果。

什么是甜因?就是善;什么是苦因?就是恶。你做善事,这就等于你种甜的因;你做恶事,这就是种苦的因。那么你种什么就得什么,好像你种甘蔗,将来就得到很甜的甘蔗果;你要是种那个苦果,将来也就结苦瓜、苦果。

所以我们人若在今生的脾气大,这前生做什么来的呢?前生──杀业很重。你前生造了、种了杀业、杀因、杀缘──这个杀的因缘,或者教人杀的方法,造成杀的业。因为你杀生杀得多,所以今生冤孽很重,就很大脾气,又很刚强,还有杀性。

如果这个人很自私的,做什么事情都是自私自利,不愿意利益其他的人,这就是在前生种过这个偷的因。偷的人就是自私,他才偷的;他要没有自私心,没有自利的心,不会去偷人去。那么前生尽偷人东西,今生就自私心太重,一定很自私的。

在前生,若造的淫业太重了,今生妒忌心就很重、很厉害的;一举一动都生一种妒忌心,无论任何人他都是妒忌,这就因为造的淫业重。

那么妄语业,要是尽打妄语、说大话,种这种的因,今生这个人,谁说话他也不相信,没有信心。为什么他对人没有信心?就因为他尽打妄语来着。他在前生和前前生,无量劫以来就是打妄语,所以他认为自己打妄语,旁人也都会打妄语,旁人说什么他也不相信,因为他从这条路走过来的,所以他知道:「啊,我尽打妄语欺骗人,所以你说的一定也是欺骗我!」那么对人没有信心。

这人前生种喝酒的因,今生这个迷惑心就很重。迷惑心,就是什么事情他也不明白,你教他,他也不懂。说一遍,他也不明白;说两遍,他也不记得。就好像今天新来的这位,你告诉他,他就说睡觉了;这大约在前生喝酒喝得太多了,所以到今生还这么像一个醉鬼的样子。虽然他没有喝酒,但是这个酒因在前生种的,到今生还没有醒酒。这个因果就是这么厉害,你信也是这样子,不信还是这样子啊!

所以哪一个人是什么样子,一看就知道了,就知道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我教你们这个方法,你们可以留心看一看这个人。

你看这个人,他要是妒忌心重,前生就是淫业重;他要是脾气大呢,前生就杀业重;他要是自私心呢,就是前生好偷人东西,他太自私,只知道自私自利。生生世世要是尽打妄语,就其他人不论讲什么他也不相信,甚至于听法师说法:「嘿,法师讲经就是那么样子讲啊!其实,也不知道是不是那么样子?」他认为谁说话都是骗他的,为什么?就因为他自己原来就是这样来着。

你戴绿色的眼镜,看人都是绿色的;你戴一个红色的眼镜,看人都变成红色的了;你戴蓝色的眼镜,看人都是蓝色的。你戴一个什么色的眼镜,就看其他人是什么色的。

那么,是不是其他人是什么色的呢?不是,是你那个眼镜的作用。你的眼睛要是戴一个墨镜,说这叫做「太阳眼镜」,可以看太阳的那种眼镜,那么你看人呢,就都是好像咖啡色那样子。为什么?就因为你戴那个眼镜的关系,你相信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开展民间外交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开展民间外交

开展民间外交玄奘留印期间与印度各阶层人士都有广泛接触和交往,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上至国王,王公贵族,下至僧人、平民。他学养深邃,以学为主,以教会友,以理服人和与邻为善。所到之处,大受欢迎。作为一名自...

情感挽回男友不要犯这些错误

情感挽回男友不要犯这些错误

1.祈求对方留下来、祈求对方不要分手在一段感情里,越是爱的深,就越是放不开。这类人越是容易失去理智,放下自己的尊严,乞求对方不要离开你,可是,你越是想拼了命的想挽回感情,对方却越是毫不留情的离开。没...

寂静法师: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

寂静法师: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

生命归何处?生命靠什么?【编者注:本文开示于中国救苦救难第一道场——广东化州南山寺2013年春节佛七第八天下午。值得佛门内外每一个人阅读。】很多人说自己皈依了,其实只是拿了一个皈依证,是形式上的、名...

达真堪布: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达真堪布: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达真堪布: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问:必须按《阿弥陀佛修法极乐捷径》念心咒吗? 答:最好是按仪轨念,是最如法的;如果实在条件不具备,也可以皈依、发心、念咒最后回向,条件具备还是按...

初一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

初一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

先了解烧香的意义。初一十五上香和平时是一样的,一颗虔诚的心。恭敬的行为, 上三炷香。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虔...

本相猗致经

本相猗致经

本相猗致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本有爱不见不了。今见有从有爱。设是本有爱无有今为有。今见分明。从是本因缘。令致有爱。有爱比丘从致有本。不为无有本。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