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爱埋怨,表现出不高兴心态的人,往往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很严重

  恶业的形成,有些是通过身体造作的。比如:杀生。杀害的对象大到像人或其他大动物,小到蚊子、蟑螂这些小动物;其实,将水煮沸杀菌,也是杀生;你走在路上,不小心踩死很多小生命,也是杀生。每个人都会造这样的恶业。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从未杀生。一旦你杀生,就一定会承受杀生的果报。杀生过多的果报,是在地狱里受冷热的巨大煎熬。再次转世为人后,也往往要承受短命、多病的痛苦。这是业的异熟与等流果报。

  如果前世,曾是偷窃之人,喜欢缺斤短两,或曾用奸诈的方式把别人所拥有的财物据为己有。今生,即使努力很久,财物就是无法往上增长;即使拥有了,也会很快失去,甚至突然就不见了。尤其是经济低迷、股市大跌的时候,很多人曾拥有的巨额财产,在短时间内,就会大量缩水。要知道,当你的财产莫名其妙地消失,往往是因为前世布施不够多,或前世偷窃别人的行为做得太多。因此,要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因果,才能以平常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起伏。

  贪婪、瞋恨、邪见、嫉妒、傲慢、疑心等,也会带来很多苦报。身为凡夫俗子,心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埋怨与不满。嫉妒,是每个人痛苦的根源!人们会因为别人比自己学问好、相貌庄严、财富丰厚、家庭美满等心生羡慕。随后,是嫉妒。进而,还会产生嗔恨。这就是现代人喜欢说的“羡慕、嫉妒、恨”。这些负面的情绪,会让你的心很不舒服,产生巨大的烦恼与痛苦。

  当你产生这样的感觉:最近,怎么这么烦?什么事都不顺!真倒霉等等,往往根源就在你的嫉妒心。少一点嫉妒,多一点知足,自然会少怨常乐。“知足常乐”,常怀随喜心,并不容易做到。嫉妒心往往像一张细密的大网,撒满人的全身,将你包得紧紧的。想要让自己从这种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个人的力量很有限。这就需要追随具德上师系统闻、思、修佛法,从而了知从烦恼与痛苦中获得解脱的方法。

  十不善中:杀生、偷窃、邪淫、恶口、两舌、绮语、妄语、贪、嗔、痴,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只要你不断造作十不善,就会有无尽的痛苦。大多数人在无明遮蔽下,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苦?有苦了,怎么办?所以,天天都在烦恼。烦恼事业不顺、钱财不够、家庭不和、小孩不听话、儿女不孝等等,永远活在埋怨里。但是,埋怨外境有用吗?埋怨社会、埋怨学校、埋怨周边所有的人,埋怨一切可以埋怨的事,有多少人愿意埋怨自己呢?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吗?你自己就一点责任没有吗?当你被别人埋怨的时候,你能高兴地接受吗?

  有人将“不高兴”变成自己的习惯心态,经常扮演不高兴先生或不高兴女士。只要有人指出他的错,他就不高兴;觉得别人做得不对,他不高兴;自己做对了,但别人不认同,他也不高兴;想得到的东西没得到,更不高兴;得到了怕失去,还不高兴;害怕改变,不高兴;自己却又善变,依然不高兴。明知道别人的赞美不一定是真的,但就是追求这种虚荣,自己听起来舒服就行了。对不对?

  爱埋怨,表现出不高兴心态的人,往往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很严重。没有多少财产,就期盼着拥有大量财物;有了一栋房子,又想要另一栋。不断延续这样的追逐,还会给自己找心理平衡:这些都是我的生活必需品。有了这些,才能有安全感。问题是,一旦拥有之后,你会知足吗?你的愿望在不断累加,如果在加拿大有一栋房子,不管座落在哪儿,都很好;最好美国也有一栋,欧洲也有一栋,世界各地都有房子最好。但事实上,即使你有了很多房子,却根本没办法同时去住啊。这就是人的一种贪婪。人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真正需要用、能用的,却是少之又少。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就变得非常重要。让心不至于四处奔波,懂得知足,你自己才能感到真正的平安和喜乐。

 

点我:

相关文章

大宝积经  卷六十一至七十--未知

大宝积经 卷六十一至七十--未知

大宝积经卷第六十一 高齐北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毗罗国尼居陀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优楼毗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摩诃迦葉、舍利弗...

十一面神咒心经--玄奘

十一面神咒心经--玄奘

十一面神咒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室罗筏竹笋道场。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无量无数。慈氏菩萨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诸天龙药叉犍达缚...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宋·施护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宋·施护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 西天译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顶礼一切智  妙法及圣众   略说沙弥行  令发出家心   于彼释迦教  坚持于禁戒   持戒如护身  防守勿令犯   夜卧从...

太上感应篇--未知

太上感应篇--未知

《太上感应篇》   概 述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劝善书之一,简称《感应篇》,作者不详。《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正统道藏》太清部有《感应篇》三十卷,题“李昌龄传,郑清之赞...

百业经 一头牦牛--堪布索达吉

百业经 一头牦牛--堪布索达吉

一头牦牛 ——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园的附近有一群牦牛,其中两头大牦牛互相角斗,一头牦牛斗输了被另一头牛将其肚皮挑破,内脏都流了出来。虽然它身受重伤,无力地躺在地上,但...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网络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网络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