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业经》:(27)宝海童子供养佛塔俱生具宝

  序译序 (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在翻译《百业经》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愿增吉祥!

  译 者

  一九九九年一月三十日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27)宝海童子 ——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位富如多闻天子的大施主,娶妻后他们一起过着美好的生活。其妻怀孕后,有许多不共的瑞相:所居宫殿自然显出佛幢、宝伞等各种严饰;大地开满鲜花,芬香四溢;所睡的床也变成天人的宝床……等等。这些瑞相另施主疑惑不解,他担心妻子着魔了或遭到夜叉的危害。于是找了一位相士问究竟是什么原因?相士告诉施主,并非遭到违缘而是因胎儿的福德力故显现。听了这话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十月过后,妻子生了一个非常可爱且端严的男婴。与众不同的是:他没有胎盘,无血污的垢染非常洁净,俱身有宝珠、璎珞、天衣等严饰。仆人们准备给他沐浴时,想脱下他身上的服饰,可刚脱下来,马上又自然显出一套,(师言:本来出家人不能穿白衣、不能佩戴饰物,但象这种俱生的特殊情况是开许的。如:在释迦佛其它公案中的白衣比丘尼,因她福报显现生来就著天人无垢的白衣;另外有一位经常去饿鬼道的“桌新吉”,他俱生就带一付昂贵的金耳环,复摘复现。这些于戒律中都是开许的。)仆人没办法,只好遵其母言合衣沐浴。浴毕将他抱上床,床刹那就变为妙宝大床,房顶上显出一个非常庄严的宫殿,宫殿上方有宝幢、宝幡、巴达等,宫中有五彩缤纷的鲜花和芳香扑鼻的香水,床前显出一个宝塔,塔里有各种宝藏,取出很多宝藏也无有减少,非常稀有。施主内心无比喜悦,给孩子举行了非常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他生下来家中宝藏如海,故取名宝海童子。宝海童子由八个姨母用牛奶、酸奶、油饼等护理喂养,他如海莲般迅速成长。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非人为他铺地毯,非人、天人散鲜花。长大后他精通了文学、医术及八种观察,父亲为他造了春夏秋冬四个宫殿,宫殿上宝盖幢幡自然出现,很多天女也下凡与他一起戏乐,他尽情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后来,他对佛法僧三宝生起了很大的信心,独自思维:世间的人天福报我已享受够了,现在该出家,精进修行,断除生死轮回的一切痛苦。之后,他作了广大布施,使许多穷人得到安乐,在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后,不管到什么地方,还是很多非人为他铺地,为他举宝幢,很多天女也跟着他。其他出家人都觉得:这是搞什么?他自己也是为此苦恼,便去问世尊这一切该如何对治。世尊告诉他:“你观想这一切都不必要,它自然会消失。”他依教奉行,果然一切都消失了。他觉得很轻松,更加精进修持,不久断除了三界一切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宝海童子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生下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他铺地散花?以何因缘对三宝生起信心出家得证罗汉果位?唯愿为说,愿乐欲闻。”

  世尊告诸比丘:“这都是他前世发愿力(Aditthana Bala)。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对三宝很具信心。他特地建了一座经堂,迎请迦叶佛及其所有的眷属,供养各种甘美的饮食,请他们沐浴,还将迦叶佛的头发和指甲造塔供养。他见很多飞鸟在塔上筑巢拉撒觉得这样很不应理,就在塔上再修一层楼并以幡盖、宝伞装饰,室内用璎珞等装饰得非常圆满。后来,他发愿:以此善业,愿我生生世世转生富贵之家,相貌端严,俱身有各种宝饰,生下来身无垢污,自然显现宫殿、宝塔、鲜花,宝藏任人取之不尽,所到之处非人、天人为我铺地散花,然后对三宝生起信心,并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众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施主就是现在的宝海童子,当时有如此善业及愿力,故今生他获得世间一切圆满,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

 

点我:

相关文章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在《法句譬喻经》里,记载着商人波利与海神之间,一段很有智能的对话:  有一次,大商人波利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船行驶到海中央,忽然间海神从海底冒了出来,手捧着一...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一苇渡江的故事

  达摩祖师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相传是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传说,达摩祖师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拜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

《居士传新编》:53、刘士烜,读诵观音经菩萨闻其声

《居士传新编》:53、刘士烜,读诵观音经菩萨闻其声

  隆宣法师 总监  释永真 彭殿清 撰集  南朝梁刘士烜(公元478~529年,烜音xuǎn),又名刘霁,平原(今山东德州境内)人。九岁能诵《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父丧,每每哭得呕血。家...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七回拜法寶髻長者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十七回拜法寶髻長者

  参狮子宫法宝髻长者  重叠妙阁十界施十宝  前因蕴积智藏得此果  福德宝藏得离愚痴行  这时,善财童子从明智居士那里,听闻到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门之后,子是便游那福德的大海,细加玩味,耕耘那福德...

莲池大师和蜈蚣

莲池大师和蜈蚣

  大约400年前,有一位叫莲池的高僧,他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在阿弥陀佛净土的莲池中化生。有一回,他看见有个人拿着撺在竹条上的一串蜈蚣……它们正在苦苦挣扎。莲池问,"请您行行好,放了这些蜈蚣好吗?""...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不要有不舍之心

  世间的欲念有善恶两种,心志清明、存有善念,就能看开世间的一切;若起恶念则人生方向就会偏差,因此产生了烦恼。  有一次,佛陀来到一个小镇说法,有位富翁也和镇上的许多人一样,虔诚地聆听佛陀宣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