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92、小儿得欢喜丸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乳母,抱着小儿赶路,途中疲困得很,休息一下就睡着了。这时有人拿欢喜丸给小儿吃。小儿伸手接住,贪着它的美味,不管身上的饰品物件。这人乘机把小孩所挂的项圈、璎珞、衣物都解下拿走了。

  出家的比丘也是这样,喜欢到人多混乱喧哗的热闹场所,希图得到一点儿供养。沾染世尘,为欲望所烦恼,丧失了如同财宝的功德戒仪。就好比小孩,贪吃欢喜丸,所有的东西,都被小偷拿走了。

  【源流】

  《佛说四十二章经》: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大正藏》第十七册第七二三页)

  《无明罗刹经》:如蝇堕蜜,得味甚寡,所失甚多。(《大正藏》第十六册第八五四页)

  《大庄严经论》卷七:譬如婴孩者,捉火欲食之,如鱼吞钩饵,如鸟网所覆,诸兽坠穽陷,皆由贪味故。(《中华大藏经》第二十九册第六六四页)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92.小儿得欢喜丸喻

  昔有一乳母,抱儿涉路①,行道疲极,睡眠不觉。时有一人,持欢喜丸授与小儿。小儿得已,贪其美味,不顾身物。此人即时解其钳锁②、璎珞④、衣物,都尽持去。

  比丘亦尔。乐在众务愦闹之处⑤,贪少利养,为烦恼贼夺其功德、戒宝、璎珞

  。如彼小儿贪少味故,一切所有,贼尽持去。

  注释

  ①涉路:涉,徒步渡水。如登山涉水,远涉重洋。文中引申为”赶“,涉路,赶路。

  ②钳锁:钳,夹持物品的工具。引申为小孩带在颈上的圈子。装饰品,以示吉祥。。

  ③罢道:放弃修行。罢,明本作“罴”。

  ④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

  ⑤愦闹:愦,昏乱。闹,喧哗。混乱喧哗、热闹的地方。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天女散花点醒一众佛弟子

天女散花点醒一众佛弟子

  维摩诘是一位著名的大乘佛教居士,在毗耶离城病了。佛陀派了以文殊菩萨为首的慰问团去探望他,维摩诘抱病跟大家讨论佛法。一部《维摩诘经》基本上就是他跟文殊等探讨佛法的记录。  传说一位天女看到维摩诘...

“不幸”的故事

“不幸”的故事

  改运、消灾、改名,自古以来这种迷信就已深印于人们心中。  在佛世时,有一位从小和给孤独长者一起长大的青年。给孤独长者的财力很丰厚,上至国王、王子都很敬仰他,其它士、农、工、商的人更是敬佩他,可是他...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百业经》:(37)大鲸鱼 冤害他人得鲸鱼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海涛法师:会生出黄金的双手

海涛法师:会生出黄金的双手

  舍卫城中有一家缙绅望族,某一年他们家产下一个婴儿,长得非常可爱,特别的是,他一出生手掌中就各握着一枚金币。  他的父母看了,认为是吉祥的征兆,非常高兴的把那两枚金币拿起来,没想到他们一拿走金币...

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为什么会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周一,没有提前和老板请假,也忘记参加公司的业务交流会。老板在会上当着其他同事的面狠狠地批评了我,并且对我做出在公司通告批评及罚款500元处罚。想到这段时间我不但兢兢业业辛苦工作,而且不争不抢、不打...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成的药酥,每天必须服用三十二两。而心高气傲的提婆达多,对佛常怀嫉妒,总是期盼与佛并驾齐驱,当他听到佛陀服用药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