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治愚和痴?两者有什么区别?

容通法师:如何对治愚和痴?两者有什么区别?

  三善十一者:无痴者,于诸事理,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

  对于三宝、四谛、十二因缘、因果等道理的明白和理解是无痴的核心。对治愚和痴,做种种善事是无痴的功能。

  愚和痴的主要区别,愚是智力上的低下,痴则是一种无明的状态。比如世间人对情感的痴迷,觉得有情众生就应该有情有义,其实痴情就是被情所迷惑,完全沉浸在情感中,过分地执著于自我的感受。

  从出离的角度讲就不能有世间的情感,从人的角度讲情感也要适度,要将普通的情感替换成更高尚、更慈悲、更纯洁、更圆满的一种情感。最好做到快乐和痛苦对你来说都是无所谓,都是相同的感受,这样的情感就完全出自真实的快乐和解脱。

  世间的友情、爱情、亲情固然有美好的一面,但终究还是自私的,即使有人可以为另外一个人完全地付出,也多是在享受付出过程所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如果将这个过程换作痛苦恐怕就很难承受了。

  如果不对事情背后所蕴含的道理清楚地了解,你就会迷于事。如果对事情的表象不能看得清楚,事情背后的道理就更难理解,所以说愚痴是极大的烦恼,作恶为业。

  对于烦恼的理解多数人认为就是发脾气和嗔恨,其实贪嗔痴,昏沉,睡眠,执著色身等都是烦恼,都是自己的一种果报,不明白这些道理就是痴。

  佛法和世间法对痴的理解有很大的距离,按照佛法来说笨、愚痴就是我们最大的烦恼。按照我们人的看法,一个人只要是贪心、瞋心不大,人也比较老实虽然愚笨一些,但还是好人,这是不对的。

  愚痴就是不明因果,不明事理,有了痴之后决定贪嗔会来。他在没有能力的时候就是痴,但当有一点点可能性来了,他就要贪,也会嗔,有痴必然有贪嗔。我们每个人贪嗔痴都是具足的,痴是基本烦恼之一,只要有痴的存在,在适合的环境下贪和嗔就会随之而起,所以说愚痴可怕就在于此。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佛者亦是。但应时刻具足三心,时刻反思自己,自可遮止。三心者:一是恭敬心,二是庄严心,三者谨慎心。 1、恭敬心:尊师重教是任何学子的基本...

佛经经典名句_佛经名句

佛经经典名句_佛经名句

十句佛经经典名句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

瞋恨心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瞋恨心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问:请问法师,弟子的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弟子却对此非常厌恶,所以经常吵架。弟子的瞋恨心这样重,会火烧功德林吗? 大安法师答:佛弟子确实要善护心念。我们念阿弥陀佛的人,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心同趋向。虽然我...

怎样做才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怎样做才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问:我是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怎样做才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索达吉堪布答:关键是要相信前后世。 对前后世,现代科学并没有透彻的研究,只有佛教对此才有详尽宣说。佛教认为,流转轮回的主体不是身体,而是心识,...

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一代高祖文殊师利菩萨

中国三论宗祖师记——第一代高祖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梵名曼殊师利,简称文殊,汉泽“妙德”,义为万德圆明,能彻悟诸法实性;又译“妙吉祥”,因出生之际,家中出现十大祥瑞征兆。这十大征兆是:天降甘露、地涌七珍、仓变金粟、庭生莲花、光明满屋、鸡生凤子...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 大安法师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要给它截断。这生死轮回之流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