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喜赞叹出自哪部经?是什么意思?有功德吗?

本源法师:随喜赞叹出自哪部经?是什么意思?有功德吗?

  赞叹是佛教的主要修行法门之一,甚至是不可或缺之法则。从自利的角度而言,随喜赞叹可以破除自我的嫉妒心;从利他的角度而言,随喜赞叹可以让他人对所赞叹的对象生起信心。

  随喜赞叹这四个字,最初出自于《杂阿含经》的示教利喜,随喜赞叹,后来,大乘佛教中的普贤菩萨在十大愿王中的第五大愿也说随喜功德。按照普贤菩萨的说法,能够真心赞美,并随喜别人的功德,即是行善,因此,赞叹之人也会获得与行善之人一样殊胜的福德,这就是人们常说随喜赞叹的根本原因。

  当你看到或听到别人作善行、培植福德的时候,自己的内心也随着发出赞叹,当然,随喜赞叹不仅是内心中的一种境界,更重要的是去行动,即别人做善行,你跟他一起去做善行,助他一臂之力来成就他,哪怕自己做不到,但只要内心中生起向往之情,就是随喜赞叹,也有功德。你所得到的功德,或者是他功德之几分;或者与他等同;或者超越他的功德。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天下之人,谁有贫穷当无身者?如其有身,见他作福,身应往助,欢喜无厌,亦名施主,亦得福德。或时有分,或有与等,或有胜者。

摘自:《佛说无量寿经》讲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有些人对神通很感兴趣,这样有何不妥

有些人对神通很感兴趣,这样有何不妥

问:有些人对神通很感兴趣,甚至皈依佛门也是为获得超能力。这样有何不妥? 索达吉堪布答:很多对佛教真谛尚不了解的所谓修行人,非常执着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幻象等神通。不少的人为追求这些特异...

如何才能不受到负能量的熏染

如何才能不受到负能量的熏染

问:师父,生活在红尘俗世中的我们,不得不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负能量,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信息畅通的时代。所以,为了不要受到负能量的熏染,我们该怎么办呢? 慧广法师答:很简单啊:关掉电脑,远离手机,不看电视,...

什么是果位?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果位?小乘果位和大乘果位有什么区别?

  果位是指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小乘佛教共有四个果位: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和须陀洹;大乘佛教共有三个果位佛、菩萨和阿罗汉。   小乘佛教认为现世只有一一个佛, 即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众生...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初学佛是否只能尊奉一位老师

问: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个老师,才不是掺杂? 大安法师答:我们学佛,应该常随佛学,要按照佛的教化来修行。佛从来没有说只能尊奉一个人。如果只能尊奉一个人,那就只能尊奉佛一个人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住」应作何理解

问: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中的住作何理解?是否可以理解为无所不住?生其心是生妄心,还是生真心、佛心?请开示。 大安法师答:这句话是《金刚经》的一句非常重要的经文了,也许是表达着《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应无所...

修安忍会不会沦为他人的受气包

修安忍会不会沦为他人的受气包

问:常言说人善被人欺,假如自己修安忍,会不会招人讥笑沦为他人眼中的受气包? 索达吉堪布答:修习忍辱,不应以别人的讥笑蔑视而舍弃,而应明了对生嗔境修习安忍,能生起诸修习慈心的功德。如《宝鬘论》中所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