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自己,找到自己的不足,让人生变得更好

  能够看清自己,是人生当中,可能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就是思考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少很少有人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只是每天看到了他人之后,去评价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从来没有去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都不了解自己,这个是自我生烦恼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之一。

  我们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其实就是我们不了解自己呀,我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出现了问题,需要去改变它。所以我们通常可以听到啊,就是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我们对别人的评价。但自我对自我的一个认知,欠缺的太多。

  所以,下来以后啊,我们每一个人尽量多思考一下,我自己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无论是从心态、思想、德行、愿力、信仰这些好的层面,还是自私、贪婪、无情、狭隘,这些层面,都去分析一下自己,好好地跟自己做一个沟通。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把它改变。

  那你就会成为一个,我们刚刚讲的伟大的人。试一下嘛,我觉得对自我的一种调节,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因为我经常会这样子做,我会经常坐下来,就是想一想,就是思考啊,就是自我的一种剖析也好,自我的一种沟通和交流也好,我会从很多的言行、实践啊,来判断我现在的状态、想法呀,都会这样子。

  我希望你们也这样子尝试一下,然后看看自己现在的一种状态,我到底在佛道上面的这种差距,在心性上面的这样一种到底在哪儿?我为什么不能像别人那样子脸上充满着笑容,心中充满着光明!然后你就找到原因了。

  所以,真的,人生是变得好和变得不好,人生的道路真的是自己再走。它没有外在的说谁影响到了我,谁伤害到了我。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的事情,都是从我们的心发出来的。我们能做到的程度,或者我们想要做到的程度,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这个心量。

  我们现在过得痛苦也好,过得快乐也罢,一切皆由心使然。所以我们每个人如果能够懂得自我批判、自我批评、自我改正,你的人生不会差的。

  凡是差的人生,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人、是狂妄自大的人、是蛮横无理的人。你去慢慢地去观察这些人,他们不会变得更好到哪儿去,不会啦!凡是你看到这样的一种状态的时候,这就是他人生可能最好的时候了,他不会因为他的这样的一些心量也好、习气毛病也好,而变得更加好了。

  而凡是懂得自我去转变和约束,甚至是调整改变的人,你现在看他的状态,只是他最差的状态而已。无论你现在是贫穷也好、富贵也好,都是如此啊。你能够做到自我的一种改变的时候、反思的时候、认识的时候,它就是你最差的状态的时候。

  凡是你现在的一面都是贪婪,都是这些所谓的狭隘,所谓这些的时候,现在的状态就是你人生最好的时候了。你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糟。那凡是我们自我能够朝好的方面去改变自己的时候,你的人生只会变得更好,而不会变得更糟!

  所以很多人,人生为什么,哎呀!师父这个人以前这个混得多好,有多厉害,你看现在落魄到这种程度,为什么?他没有认识自己,他没有改变自己。他因为他当时的一时的风光,而做了很多很多狂妄自大的事情。所以,他变得更差了。

  而我们现在变得更好的人,一定是具足智慧的人,一定是懂得自我审视、自我改变、自我约束、能够认识自己的人。所以大家下来的时候都去思考一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行愿堂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五台山显通寺的传说

五台山显通寺的传说

清乾隆年间,一代通儒毕沅巡抚陕西,路经五台山时,特地朝拜了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大显通寺。毕沅向寺中的长老问道∶「敢问和尚是否常读经书?」长老答道∶「贫僧们每日晨曦念经事佛。」毕沅又问∶「敢问和尚,一部《法...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问:有人闻说西方净土,心生好乐,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答:若果心生好乐,定起希求。若起希求,必然念佛。好乐不希求,定非好乐。希求不念佛,岂是希求?好乐、希求、念佛,而不往生者,未之有也。 问:有人于...

【关注】在西藏调研,汪洋强调了什么

【关注】在西藏调研,汪洋强调了什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近日在西藏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审视和谋划西藏工...

怎样改变老公和儿子的坏习惯

怎样改变老公和儿子的坏习惯

问:她说她老公喜欢交朋友,结果去抓小动物如:猫,去买麻雀,然后送给人家,这种行为是杀生,果报很重,她很痛心,对她老公做这个事要怎么办?她的儿子很喜欢上网,劝不了;她本人很喜欢念佛,请问要怎么办? 海涛...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如何做到远离六尘而行布施

问:想请问在金刚经讲录中有关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句的解释,用钱财布施属色尘,法布施属色、声、香、味、触、法的法尘,众生受难去救是无畏施,还是离不开六尘。不论是行财、法、无畏施,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