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正布施的观念,明确布施的真谛,才能修到福德

  学佛后,有人希望通过在寺院里做义工,来为自己培植福报,求得佛菩萨更多的加持,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好。

  可是,也有人因无闲暇做不了而焦急。

  做义工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寺庙有需要,正好你有时间,又愿意做,那就做。

  如果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这不是你的错,也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亏欠,机缘不成熟就慢慢来。

  做义工不是为谁做,从某个层面说是为自己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天福德。

  做了,不执著于做以及为谁而做,才会获大功德,这属于财布施中的内财布施。(财布施分为外财布施和内财布施)

  我们供养佛也是一种布施,属于外财布施。

  在布施中有一个观念叫无相布施,三轮体空:没有布施的东西、没有布施的人(即没有布施的这个我),也没有被布施的人。

  我布施你东西,布施完了什么都没有了,即布施的人不见了,被布施的人不见了,所布施的东西也不见了,布施过了就什么都不见了,更不存在求回报的念头,这个功德才会无量无边。

  既便你布施的东西是小小的,但是功德也会无量无边。

  当你执著于三宝门内福好修、一文舍得万文收这一说法时,你布施出去一文,就等着收一万文。那你一定得不到。

  所以做布施的时候,你要有一颗端正心:我布施出去,就是一个很单纯的布施。

  供养寺院,希望寺院越来越庄严;供养师父,希望师父不愁吃不愁穿,能专心弘法。

  所有供养和布施,都只有这一个很单纯的目标。而不是想着要去交换:我供养师父,师父你要对我回向,回向我要很有钱,供养两百块,回向给我中两百万。

  有一个观念大家一定要清楚,就是在福报的修持过程中,不能产生想要去交换的念头即心有所求、心有所图。

  我们来学习,不管是学佛也好,信仰佛教也好,有一些私心在里头,总是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一点,总是希望自己能过得快乐一点。

  但是日子过得好不好、快不快乐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心,你愿意让自己的心进步到什么程度。

  你的心跟环境绝对是相连的:你的心越通透,你的环境就越通透;你的心越顺畅,你的环境障碍就越来越小。

  这个时间间隔不会太长,通常是你的心改变,你的环境马上跟着就会改变,基本没有多少时间差。

  所以大家一定要端正好布施的观念和心理,明确布施的真谛,这样的布施才有意义,才能修到福德,才能有更顺畅的环境和更快乐的人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明海法师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阿弥陀佛是在自心之内,还是在自心之外

问:《阿弥陀经》有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那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在吾人自心之内,还是在吾人自心之外呢? 答:净业行人欲知此事,宜先明了真心与妄心之别。 念念生灭、...

见到尘土飞扬的马路 文殊菩萨会这样想

见到尘土飞扬的马路 文殊菩萨会这样想

【原文】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华严经》   【注释】   见路多尘:看见那个路上多尘,很多尘土。这时候发愿了,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远离这个红尘世界。这个尘坌就...

信佛者如何修持佛法

信佛者如何修持佛法

问:信佛者如何修持佛法? 达真堪布答:首先,要有个正确的目标,佛讲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下士道是什么?求人天福报的。你想求人天福报也可以。中士道是什么?是求自我解脱的。你想求自我解脱,也是允...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坐落在加德满都以西280公里的小村落蒂莱(Terai)旁,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为佛教的四大圣地...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为什么要佩戴佛珠?   佩戴佛珠即是提醒自己坦然应对各种境遇、善调己心、遇事回融、不忧不怖、不骄不躁,减少不健康心理对自己的控制。如此,安心息,真心显。曰“心净则国土净 ”,心...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如何正确地理解持戒和念佛的关系

问:现在修净土宗的人,对持戒念佛的理解总有偏颇,请深入细致地开示。 大安法师答:关于持戒念佛问题。首先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持戒,要尊重戒律,要有殷重的持戒意识。戒,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因情制定的。小乘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