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佛事中都一定会持诵的神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 ”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全文84句。​《大 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 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 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弟子,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大悲咒的来历​经 典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首次听闻大悲咒。并受命以此心咒,普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当时的观世音菩萨位居初地,一闻此 咒则超越八地。成为法喜充满的八地菩萨,立下为利乐一切众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愿,发愿后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为之放光普照。观 世音菩萨此后又在无量佛会重闻此咒并亲自受持。即使经历了无数亿劫的生死变易,也常所诵持而不废忘,也因持此咒而常以莲花化生佛前。​ 大悲法门的核心​《大 悲心陀罗尼经》中,大梵天王为探求《大悲咒》的真实义,向观世音菩萨请问其相貌:“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 ”就《大悲咒》的“相貌 ”,观世音菩 萨予以启导:“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 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一切法皆有形相,《大悲咒》所显示的“相貌 ”,即是《大悲咒》所具有的种种意义,这是《大悲咒》的真实相。观世音菩萨在此处所开示的“相 ”,即是佛弟子所要探求和理解的“法 ”。《大悲咒》的“相貌 ”,即是《大悲咒》的真实义,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悲法门的真实义和修行准则。​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听闻持诵《大悲咒》,可以灭除累劫重罪障难,获得一切安乐圆满,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善法。​依《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说,《大悲咒》所具有的大方便威神力,是不可思议叹莫能尽的。​概括起来,大悲咒有以下12种不可思议无量威神功德利益:​1.离三恶道苦​听闻大悲咒的三恶道众生,能离三涂苦;诵持大悲咒的众生,不会堕落三恶道中。​ 2.现生所求皆果遂​ 诵持大悲咒,现生中的所求所愿都能果遂。但排除不善的人,不至诚的人,以及生少疑心的人。​3.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如理的发愿和称念名号后诵持大悲咒,坚持每夜诵满五遍,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的生死重罪;若对大悲咒生疑,即使诵念,连小罪轻业也不能灭除,重罪更加无效。但尚且能种下成就菩提的远因。​4.往生佛国​人天诵持大悲咒,临终时十方诸佛都来授手,可以往生到任何向往的佛土。​5.免恶死,得善生​持大悲咒可以解决生死中最切身的善终和善生问题。可扫尽一切不吉祥的恶死,具备种种吉祥的善生。论现生暂时问题亦究竟解脱问题,大悲咒皆以不可思议方便力,遮止一切恶因恶果,具足一切善因善果。​免十五种恶死:​持大悲咒能扫尽一切不吉祥的恶死,遮止一切恶因恶果。​得十五种善生:​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常生善国;常值好时;常逢善友;身根常得具足;道心纯熟;不犯禁戒;无论投生的时代环境和政治环境、人际和物资、身根和道心、法缘和根机等,都是妙善圆满的。​ 6.消除一切病患​诵持大悲咒,三界一切病患都能治好。所有痛苦缠身的众生以此陀罗尼治疗,无不痊愈。​7.得智慧、三昧、辩才,降伏魔外。​8.常得诸神护卫​对于如法诵持并对众生起慈悲心者,受观世音菩萨派遣的各路善神龙天会时时跟随,悉心护卫。善神会轮流保护孤宿荒野的人,会化作善人给迷失深山的人指路,为需要的人提供水火等需求。​ 9.速超上地​声 闻人诵持大悲咒,未证果的能速得证果。听闻大悲咒的、修行书写的、如法而住的,四沙门果不求自得。修行人或三千大千世界的诸神,未发菩提心的能速令发心。 未得大乘信根的众生,大悲咒能增长大乘种子的法芽。修行六度未满足的能速得满足。未达到初住的能速达初住,乃至达到十住;甚至能达到佛地,成就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所以诵持大悲咒能够快速超入上上地,大悲咒也因此而名为“速超上地陀罗尼 ”。​ 10.成为加持之源​诵持大悲咒者,自身便是无量功德宝藏,并且成为了他人不可思议的加持之源,成为尊重恭敬的对象。​11.成为无尽功德藏​ 大悲咒总持无量文义和功德,持诵大悲咒即是无量功德善法的摄藏。​12.于诸实际问题能有所饶益​大悲咒另有诸多具体的微妙利用,若除灾厄若药用,乃至启请观音等。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问: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说伏业往生? 净界法师答:带业往生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你不能让业力起现行,因为业力会牵动。要想业力不起现行,你烦恼不能起现行,因为烦恼会刺激业力。 所...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佛教徒能否养宠物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那到底佛教徒可不可以养宠物呢?小僧今天谈谈自己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1、依照菩萨戒,不能...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一切都虚妄不实,还有必要分辨是非善恶吗

问:如果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那有必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 净界法师答:提出这个问题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障碍。一切都是虚妄不实的,有须要去分辨是非善恶吗?这对佛法讲空的意思可能有些误会。 佛法讲空是讲一切法...

安乐死并不安乐

安乐死并不安乐

问: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杀行为。弟子很想知道,安乐死真的没有痛苦吗?接受安乐死的人,肉体和精神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佛教传入中国,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

唐代进入鼎盛时期可以从佛教经典的翻译角度来诠释佛教经典的汉译,历时悠久,卷帙繁复,事业庞大,是我国翻译史上最灿烂光辉的一页。从翻译年代之久远和翻译作品之庞大来说,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史首屈一指的大业。《四...

正宗佛珠:为什么要拜佛拜的这么多?

正宗佛珠:为什么要拜佛拜的这么多?

世界宗教是一家,这是咱们老法师的一个突出的理念。不但我们要爱佛教,也要爱其他的宗教,不要有分别,别老说我长你短,我这个好,你那个不行。老法师给咱们做的榜样,那太明确了。老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