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力无与伦比,是所有法会佛事中都一定会持诵的神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 ”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悲咒》全文84句。​《大 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之后,《大悲咒》即广为弘传,并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 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 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弟子,虔心持诵《大悲咒》以自利利他、护持佛法。​大悲咒的来历​经 典记载,观世音菩萨在过去无量劫前,于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首次听闻大悲咒。并受命以此心咒,普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当时的观世音菩萨位居初地,一闻此 咒则超越八地。成为法喜充满的八地菩萨,立下为利乐一切众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愿,发愿后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为之震动,十方诸佛为之放光普照。观 世音菩萨此后又在无量佛会重闻此咒并亲自受持。即使经历了无数亿劫的生死变易,也常所诵持而不废忘,也因持此咒而常以莲花化生佛前。​ 大悲法门的核心​《大 悲心陀罗尼经》中,大梵天王为探求《大悲咒》的真实义,向观世音菩萨请问其相貌:“唯愿大士为我说此陀罗尼形貌状相。 ”就《大悲咒》的“相貌 ”,观世音菩 萨予以启导:“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即是 陀罗尼相貌,汝当依此而修行之。 ”​一切法皆有形相,《大悲咒》所显示的“相貌 ”,即是《大悲咒》所具有的种种意义,这是《大悲咒》的真实相。观世音菩萨在此处所开示的“相 ”,即是佛弟子所要探求和理解的“法 ”。《大悲咒》的“相貌 ”,即是《大悲咒》的真实义,也是观世音菩萨大悲法门的真实义和修行准则。​大悲咒的功德利益​听闻持诵《大悲咒》,可以灭除累劫重罪障难,获得一切安乐圆满,乃至成就无量功德善法。​依《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说,《大悲咒》所具有的大方便威神力,是不可思议叹莫能尽的。​概括起来,大悲咒有以下12种不可思议无量威神功德利益:​1.离三恶道苦​听闻大悲咒的三恶道众生,能离三涂苦;诵持大悲咒的众生,不会堕落三恶道中。​ 2.现生所求皆果遂​ 诵持大悲咒,现生中的所求所愿都能果遂。但排除不善的人,不至诚的人,以及生少疑心的人。​3.灭百千万亿劫生死重罪​如理的发愿和称念名号后诵持大悲咒,坚持每夜诵满五遍,能除灭百千万亿劫的生死重罪;若对大悲咒生疑,即使诵念,连小罪轻业也不能灭除,重罪更加无效。但尚且能种下成就菩提的远因。​4.往生佛国​人天诵持大悲咒,临终时十方诸佛都来授手,可以往生到任何向往的佛土。​5.免恶死,得善生​持大悲咒可以解决生死中最切身的善终和善生问题。可扫尽一切不吉祥的恶死,具备种种吉祥的善生。论现生暂时问题亦究竟解脱问题,大悲咒皆以不可思议方便力,遮止一切恶因恶果,具足一切善因善果。​免十五种恶死:​持大悲咒能扫尽一切不吉祥的恶死,遮止一切恶因恶果。​得十五种善生:​所生之处常逢善王;常生善国;常值好时;常逢善友;身根常得具足;道心纯熟;不犯禁戒;无论投生的时代环境和政治环境、人际和物资、身根和道心、法缘和根机等,都是妙善圆满的。​ 6.消除一切病患​诵持大悲咒,三界一切病患都能治好。所有痛苦缠身的众生以此陀罗尼治疗,无不痊愈。​7.得智慧、三昧、辩才,降伏魔外。​8.常得诸神护卫​对于如法诵持并对众生起慈悲心者,受观世音菩萨派遣的各路善神龙天会时时跟随,悉心护卫。善神会轮流保护孤宿荒野的人,会化作善人给迷失深山的人指路,为需要的人提供水火等需求。​ 9.速超上地​声 闻人诵持大悲咒,未证果的能速得证果。听闻大悲咒的、修行书写的、如法而住的,四沙门果不求自得。修行人或三千大千世界的诸神,未发菩提心的能速令发心。 未得大乘信根的众生,大悲咒能增长大乘种子的法芽。修行六度未满足的能速得满足。未达到初住的能速达初住,乃至达到十住;甚至能达到佛地,成就三十二相八 十种好。所以诵持大悲咒能够快速超入上上地,大悲咒也因此而名为“速超上地陀罗尼 ”。​ 10.成为加持之源​诵持大悲咒者,自身便是无量功德宝藏,并且成为了他人不可思议的加持之源,成为尊重恭敬的对象。​11.成为无尽功德藏​ 大悲咒总持无量文义和功德,持诵大悲咒即是无量功德善法的摄藏。​12.于诸实际问题能有所饶益​大悲咒另有诸多具体的微妙利用,若除灾厄若药用,乃至启请观音等。 ~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知足才是最大的财富!

知足才是最大的财富!

  你是个容易满足的人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知足者,常因无法满足欲望,整日疲劳辛苦,虽做着生活的牛马,却无法脱离贪欲之苦。老子说:祸莫过于不知足,人因不能满足现状,终而犯下窃盗贪...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问:作为佛教徒,是不是话越少越好? 索达吉堪布答:无著菩萨曾说:多言可生不善业,纵然未生虚度日,除非定利自他语,精进禁语极重要。确实如此,话太多了很容易产生不善业,有可能说出诽谤的语言、竞争的语言、贪...

正信的佛教与民间的迷信

正信的佛教与民间的迷信

网友:法师,什么是真正的信佛,而不是迷信? 学诚法师:迷迷糊糊、迷茫、无知,不了解自己所信的对象,不懂得为什么信、如何而信,就是迷信;与之相对的是智信,明白信仰的对象、功德,相信自己也能够达到这样的...

佛陀箴言:心口不一之人不会得到解脱

佛陀箴言:心口不一之人不会得到解脱

  《佛说十往生阿弥陀佛国经》:世间众生。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皆由多虚少实。无一正念。以是因缘。地狱者多。解脱者少。譬如有人。于自父母及以师僧。外现孝顺。内怀不孝。外现精进。内怀不实。...

念佛非仅念阿弥陀佛 还另有深意!

念佛非仅念阿弥陀佛 还另有深意!

【原文】   汝当念佛诸功德,忆佛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是名念佛。   《别译杂阿含经》   【注释】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一说...

中国佛教种类

中国佛教种类

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是由于学佛者的根性及时代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所以如果站在佛教的根本立场上说,宗派是多余的,如果执一非全,那不唯是学佛者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佛教的不幸;正像浙江的宁波人喜欢吃臭,湖南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