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有放人之心?净土法门:防人之心好不好?

 接著底下讲,「众生无量,国土无量。菩萨随顺众生,经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入不可说、不可说恒沙佛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这个我们要学。我们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由於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资讯的发达,常常环游世界,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要给那个地方的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是菩萨行。菩萨游行十方诸佛刹土,我们游行地球上各个不同地区,做好样子是一样的事情。这个好样子就是四摄六度,以这个为标准。喜欢布施,布施什么?布施一个笑脸可以,又不花钱,见到每个人打招呼,对他笑笑,他很欢喜。不要迎面来的时候不理人,这个不好。不管认识不认识,很亲切打个招呼,都是布施。布施方法太多了,很多不要钱的布施,不一定花钱。所以欢喜、尊重、敬爱、关怀,表现在我们仪容上,他看到感到欣慰,这人是好人。他要亲近你,你就把正法告诉他。每个人心都不平衡,都有烦恼,都有忧虑,要告诉他这是什么原因,这是社会的风气。社会风气不好,我们应当懂得来转,转移社会风气。怎么转法?从我自己本身转,用真诚心亲切的待人接物,慢慢让大家都感化了,这就好!所以最重要的,我们居住的邻居。


  现在的人,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现在人统统学会防人之心。防人之心好不好?不好,很累,要防这个、防那个,你看多累!不防就好。那不防,我们吃亏上当,人家欺骗。随他去,都是好事。你这么一想,心就开了,你就快乐了。吃什么亏?全是假的。钱财,我用他用不都是一样用,不都好吗?我在台湾的时候,过去有个老师也到台湾来了。大陆开放回到老家去看看。他告诉我,他买了小的金戒指,大概买了四、五十个,回家去送人,做礼物送人。在路上坐火车的时候,被小偷偷走了。他也很能想得开,我送给家乡人,给他都一样,都要送人的。这个念头好,不烦恼,不过就是送的人没有达到,这不愿意送的他拿到了。人一定要想得开,想开就自在了,别去执著。所以我们不要被环境转,我们有方法去转环境,能转环境就自在了。《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跟佛菩萨就没有两样,要懂得转境,不为境界转。所以说是菩萨能够在恒河沙数佛国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这我们要学,无论在哪个地方,要表现好样子。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佛教如何看待安乐死

问:法师您好,我想请问佛教怎么看待安乐死? 学诚法师答:佛教看待问题的角度跟世间是不同的。世间认为众生的生命只有这一世,若生命痛苦,则无存在的意义,辅助实施死亡是出自好心;佛法认为生命是无限的,每个生...

刚皈依受五戒的人应该怎么修行?

刚皈依受五戒的人应该怎么修行?

刚皈依,受了五戒,应当怎么修行呢?   应当持五戒,依着《观无量寿佛经》里的敬业三福,老实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   五戒怎样持下去呢?要经常发愿,常随佛学,不犯五戒,要每天念经,念佛,念...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临终助念的时机该怎么把握

问:有一种说法,认为人断气之后,智慧高出断气前的九倍,等他断气后再进行助念比断气前更容易搞定。那临终助念是在断气前进行?还是等他即将断气之时或断气之后,再进行助念劝导? 大安法师答: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这里面,修行要理上要明白,事相上要不能废弃。你说自性是佛,但那也要通过拜外面的佛,把我们的自性佛给彰显出来,不能废弃拜佛。拜佛是净业行人必修的一个科目,天天...

信仰是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信仰是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问:佛作为众生的信仰,到底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理念? 大安法师答:佛作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可以说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性理念、信息层,这就涉及到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化身了。法身...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坐在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

问:早晚我坐床上念佛是否会不恭敬?因早上三点起来洗漱怕吵了家人睡觉。晚上我也烧香礼佛回向完后回房间关门坐在床上念(我一人住)。 大安法师答:早晚坐在床上也是可以的你一个人住嘛。早上三点钟起来,当然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