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学忏悔


  人就是有情绪、有妄想、有无明。
  但!我们做为佛教徒,是一个会去修道听经闻法的人,所以一方面我们有情绪。我们会分别、会自私、会起无明。
  然,我们要怎么样呢?
  我们要学忏悔——
  那情绪发起来——啊!气得要命!
  就要跟自己说,不可以再发了,我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佛祖说,世间没有谁倒霉去遇到那坏事情的。
修忏悔心
  有位法师问:如果遇到有人来干扰时,该如何自处而修呢?
  我对他讲:去拜忏。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去实践了。
  但是,「拜忏」是什么意思呢?是替对方求忏悔吗?不是!
  还是藉此以修忍辱?其实说「修忍辱」是对我们这凡夫所讲的表面话,若说拜忏是修忍辱,这只说对了一半。你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忍无可忍 ”?
  忍无可忍是菩萨的忍。什么叫忍无可忍?即没有忍境可忍。
  用心观察:对方没有错,他来闹我、害我,那都是应该的,我刚好消业障。
  只要生烦恼就是我错,因此我要去拜忏、去忏悔,是忏悔自己,不是去修「忍耐他人」。应该这样修,这叫做修忏悔心。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
  当过失发生时~~  「客观地」觉照〝自己的错误〞,  「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无知〞,  「坦然地」面对〝错误的结果〞,  「柔软地」放下〝我执的矫饰〞,  「勇悍地」发愿〝改往与修来〞! 具忏悔心随缘消业
  人在一生悲欢离合过程中是喜怒哀乐,不管你是贫富贵贱,在生老病死中都是忧悲苦恼,人生苦短是充满无常,业识的苦恼与无奈,使人束手无策就来过世了,尤其命终时身体病苦折磨的痛苦,对世间一切贪恋执着,对生死无知恐慌,无依无救,会造成很大痛苦与无奈,此时不要怨天尤人,生起贪恋、嗔恨、愚痴之心,那只会使你堕入三恶道。
  这一世的业识,总是由过去无明、烦恼、恶业感此生死苦果,(如是因生起有缘而有起果),才会来受这种果报,面对自造因果要忏悔,面对自造业识要自作自受,我们只要以忏悔心来随缘消业承受业识果报,才不会随念随业再流转生死。 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小乘忏法是根植于佛陀所制的戒,在行为上有犯,所以忏悔,它与「心」无关,只是事相上的忏悔,有一定的忏悔仪式。
  大乘忏法是根植于内在的觉性,进一步的观察到所犯过失,已违背菩提心与觉性。能从事相上的忏悔,更深刻的回到的忏悔因心。
  忏悔,不但要有相上的忏悔仪式,更要深入心中的内在理解,与觉性、菩提心相应,如此才是真实的忏悔。 起忏悔心
  哪怕明天死亡就要来临,只要起一念忏悔心,我们就在消业了! 能忏悔的人是一个调柔的人
  时时、处处、能客观体认到自己的自私、无能、粗心与习性重。深知只要有的执着在,就无法避免私心与贪爱的过失!如此自省,必能逐渐具足惭愧心,调柔自我,从而更能体谅他人的过失、谦下与人相处。 忏悔能够改变造恶业的因果吗?
  如果〝业〞不可转,则世间即无人可成佛了!众生虽因无明而造业(因),但也可以因为善知识的开导,而生起忏悔之心(也是另一种〝因〞),从而修正了他可能遭受的「果报」。「因」的〝成分〞不同了→果当然也不同了。
  造罪是「心」,做凡做圣、做人天做畜牲是心,而忏悔亦是忏「心」,这一直是因果昭昭的。《普贤观经》云:「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重报可因忏悔而转轻受的道理,其实再明白不过了。 业障风再大,也吹不断柔软的忏悔草
  不相信因果不名为「学佛」,所以遇到状况时,就是不相信因果,才总要说人家错、我对!
  这样一定不会解脱,生命一定不潇洒。
  所以记住:当我们感到烦恼与不自在时,就是我错了。
  做错事了你能够去求忏悔,说:我错了,把头低下来身体放软,那就自在了。
  你看过台风会吹倒树,可是有没有听过台风吹倒小草的?没有嘛!
  老子不是讲嘛,「刚则易断」,最刚烈的才最容易折断,最柔软的永远折不断。
  业障要打击你了,那就赶快去拜忏,就是死也要拜,就是自己赶紧求忏悔:责备自己,知道自己错,痛哭流涕、真诚的忏悔。因为你很柔软、弯得了腰、愿意低头、愿意承认错,业障就不能再打击你,因为铁拳不打笑脸人嘛!
  再大的业障风,也吹不断你这个柔软的草,记住:勇于认错是修行人的基本风范。 忏悔
  人生会走到「没有路」,其实也都是自己造成的,那就忏悔,再忏悔。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拜佛时除了念佛外,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光明吗

拜佛时除了念佛外,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光明吗

问:拜佛的时候,除了听自己念佛的的声音之外,可不可以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摄受? 净界法师答:偶尔,偶一为之。你觉得你拜佛的时候,好像皈依的心提不起来,偶尔观想弥陀放光照你,偶尔。但是正修还是听声音就...

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方便语和恶语

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方便语和恶语

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方便语和恶语? 达真堪布答:什么叫方便语?看似妄语,实际不是妄语,这主要是看说话人的发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众生;不是为了暂时的利益,而是为了究竟的利益。这样说的非真实语就是方便语...

发愿没做到或者后悔了,佛菩萨会怪我们吗?

发愿没做到或者后悔了,佛菩萨会怪我们吗?

问题:   我们发愿而没做到,或者后悔了,佛菩萨会惩罚我们吗? 体尊法师:   发愿是我们学佛菩萨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别,内心的力量也有强大、羸弱的差别。对于那些心力羸弱的众...

何谓「卑劣慢」

何谓「卑劣慢」

问:关于慢心,末学不甚明了。什么是卑劣慢?与其他慢心的区别为何? 中台禅寺答:只要对他人心存比较,进而有高傲、自满或轻视他人之感,皆是慢心的表现。每个人都有慢心,只是在行为上有强弱或粗细的差别。慢是贪...

忏悔而不后悔,忏悔之后就要释怀

忏悔而不后悔,忏悔之后就要释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人,偶有过错,也很正常;关键是要,知过、改过、不二过。于思想上的过错,还有行为、语言上的过错;生大惭愧,发露忏悔,后不再做。   忏悔之后,...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心要如何真正放下

问:烦恼心虽在当下放下,过一会儿又上心头。请问心要如何真正放下?所谓当下大彻大悟,是悟了什么呢? 中台禅寺答:佛法的根本道理是所有烦恼皆源于执着,破除了心中所有的执着,就是自在与解脱。 而世人的执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