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佛珠一个快速积累福报的好方法!

佛陀的大弟子当中,被人赞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本兄弟二人。家里的弟弟,积蓄了万贯家财,富可敌国,可是很悭吝,一点不肯布施,每日只望积蓄能一天多一天。金银堆积满仓,他还是不能满足。


目犍连尊者知道了这种情形以后,特地跑到弟弟的家里,设法度化他。弟弟不知就里,看到哥哥回来,非常高兴。但尊者一见到弟弟,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弟弟!你现在有这么多的财产,对于衣食,你又很不讲究,那何必拼命的还想赚钱,这是做什么呢? ”尊者停了一下,又继续的说:“你该知道,一个人钱越多,名气就越盛;名气越盛,危险性也就越大。 ”


弟弟听了目犍连这些话,觉得莫明其妙。他心怀疑惑,问哥哥道:“奇怪!钱越多,事情越好办了,有什么危险? ”


“弟弟!你不知道,有了钱,谁不认得你?由此,江湖大盗,市井小偷,不是日夜在动你的脑筋吗?


有了钱,那些贪官污吏,就来找你的麻烦,他随便罗织你一个罪名,往你头上一戴,你受得了吗?


你别看仓库建筑得牢固,一旦水灾、火灾到来,你还保得住吗?


大多数富有的家庭,都出不肖的子孙,因为享用是现成的,不用他们去劳苦,他们根本不懂得赚钱的困难,于是,养成贪吃懒做的坏习惯。加上歹人的引诱,酒色、赌博无所不为,挥金如土。不要多久,必将卖光田园。这可不叫人笑骂吗?


弟弟!你艰难困苦地赚了这么多的钱,自己又没法永远保住。同时,你的年龄已到了中年,人总是免不了要死。等大限一到,一个钱也带不去;唯有你那贪欲悭吝所造的罪业,紧紧的跟着你,使你堕落受苦,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弟弟,当你两眼还开着的时候,应该多做善事,尽量布施,为未来培植些福田。如果你能听我的劝告,将来的福报,一定是无量的! ”




目犍连尊者的开导是成功的。那悭贪成性的弟弟,听了哥哥这么恳切的开示明见,也不能不感动。他当即大开仓库,救济贫苦的人们。同时另一方面,他又叫工人新建一座规模广大的库房,准备要接受无量的福德。


不到一年,仓库里的金银财宝,布施得空无一物。这时,尊者的弟弟,急忙跑到新仓库去察看福报,将门打开一看,里面依然空无一物,这使他异常失望。


全部的财产都布施光了,然而却没获得什么福报。一年前还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富豪,如今变成了分文全无的穷汉。他很伤心,以为上了哥哥的当,气得将要生起病来了。


正在参禅中的目犍连尊者,知道弟弟的痛苦和焦急,很快的跑到弟弟住的地方,对他安慰着说:


“弟弟!你这一次所造的福报,是无法计量。如果福德有形相的话,虚空之大也容纳不下的!可惜你的肉眼无法看到,现在我带你到一个地方,看看你所得的一小部分的福报吧! ”




尊者说完话,就挽着弟弟,仗着神通力,飞腾上空,一眨眼间,到了六欲天,去看一所巍巍屹立着的新宫殿。这宫殿是用很多珍宝所造成的,里面应有尽有。尤以美女如云,令人看得眼花缭乱。


她们正忙于整理。弟弟看得奇怪,就问目犍连尊者道:“哥哥!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人住的宫殿?我从来没看到过这样辉煌的建筑,而且在这么多的美女当中,没看到一个男人。 ”


尊者要他自己去问那些女人。那些美女听有人来问,就笑嘻嘻地说:“你不知道吗?我们是在等目犍连尊者的弟弟,他慷慨布施,救贫恤难,由于他作善的福报,命终以后,就到我们这里做天王。 ”


听到这些话以后,尊者的弟弟才知道布施竟有这么大的功德,因此,跑回尊者的身边,感谢哥哥的指引。从此,对慈善事业,他更加热心,布施救济,乐作不倦。


什么是布施?佛对布施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既布施已,自食自净,施已报转,故名布施。 ”布施是把自己的或者自己也需要的东西施于他人,就会有布施的果报。

佛法里有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修财布施,得财富的果报;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其实,布施并不难,生活中我们处处都可以行布施,比如朋友烦恼时,一句悉心的开导;他人失意时,一个真诚的微笑,这些都算布施。布施不仅仅指钱财的布施,凡是给人信心、欢喜、正能量的事情都是布施。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忍气吞声但感觉心中难平,该如何调整

忍气吞声但感觉心中难平,该如何调整

网友:法师好,弟子去年接触佛法以来感觉良好,直到昨天,亲人的责备与发怒还是燃起了我的怒火。弟子惭愧!自知慈悲、忍辱心没修好。请教法师,如何能够做到无论别人如何为难,都能好好面对呢? 学诚法师:认识烦...

为什么说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为什么说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为什么说我们的身心世界只是一个假象?   众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执着于五蕴的身心世界为真我,殊不知,此五蕴身心世界本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并无真实的体性,当我们过于执着这个假相的五蕴身心世界,就...

庄稼长虫应如何避免杀生

庄稼长虫应如何避免杀生

问:我是一个农民,要种地,可是有时庄稼上会长很多小虫。不打农药,影响收成,打了又犯杀戒。请开示如何处理。 大安法师答:谈到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这个时代一个很感悲痛的共业问题。打农药也无非就是近百年的历史...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理净法师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那就是善缘,也就是佛法上讲的菩萨眷...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问:如何克制内心的浮躁? 明证法师答:修定,内心浮躁,心识散乱,就是因为没有定力,怎么样修定呢?最简单,最殊胜的方法,什么时候都能练的,就是念佛,所以,用佛号收摄身心,那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你肯不肯,...

法相宗创始

法相宗创始

无著菩萨在佛涅槃后九百年,诞生于北印度,犍陀罗国,出家后证入初地,凭神通力上升兜率天,亲聆弥勒菩萨说法,悟得缘生无性的大乘空义,爰请弥勒菩萨于中夜降神于其中印度,阿逾陀国之禅堂,为说五论(即瑜伽师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