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南海观音的道场。为什么叫“不肯去观音”呢

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观音之乡”之称。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岛上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信仰在中华民族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

普陀山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采用飘海观音形像,端庄慈祥。大佛材料采用仿金铜精密铸造,由96块铜壁板组成,溶入佛面黄金6500克。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字。南海观音立像处,恰是当年日本和尚慧锷留不肯去观音之新罗礁上首龙湾岗墩。南海观音铜像已成为普陀山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那么,普陀山南海观音为什么叫“不肯去观音”呢?

相传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来到中国,从五台山奉观世音菩萨像回国,然而船到普陀山海面,突然刮起了大风,没法出海。慧锷只好把船驶进普陀山的一个山岙里,等待大风平息后再走。

第二天,风浪平息,惠锷扬帆启航,可是船刚驶出山岙,海面上突然升起一团灰烟雾。挂在船头,挡住了去路。惠锷惊奇地站在船上,调转船头,绕着烟雾朝前驶。但是船在海上绕来绕去,最后还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海面上,惠锷没办法,只好再次把船驶进山岙,等烟雾消散后再走。  

第三天早晨,太阳升起,海面平静。但是,船一出山岙,乌云便遮住了太阳,海风掀起巨浪。船家顶风破浪朝前驶去。自己站在船头,涌经念佛。风浪虽然平静了下来,可是没驶出多远,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样,进退不得。他回到船舱里,惠锷跪在观音佛像面前祈告说:“如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养我佛”。他手捧着观音佛像,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见金光闪闪的沙滩上,海潮时退时涨;郁郁葱葱的山峰周围,是一片茫茫无际的海洋。晨观日出,夜听潮声,一派风光。他心想,既然观音菩萨不愿去日本,就在这里造座寺院,让观音菩萨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围的渔民听说要建寺院,都来相助,没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锷朝暮参拜。从此,这尊檀香木雕成的观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是不肯去观音院。是为普陀开山供佛之始。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译文

  金刚经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念佛的感受及心路历程

问:想听师父分享现今念佛时的感受,及师父念佛的心路历程。 大安法师答:念佛各人可能感受都不一样,或者跟自己念佛的目的有关系,还有每个人的信心有浅深,修行的功夫有勤堕,念佛的时间有长短。 虽然有不同,但...

居士如何在家做早晚功课?

居士如何在家做早晚功课?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们诵经打坐念佛起初时并没有固定的早晚课诵本。   自晋朝至唐宋,虽有早晚课诵,但不统一,汉传佛教各宗派各门派之间并不一致。到了明朝,莲...

如何让我们能远离痛苦烦恼

如何让我们能远离痛苦烦恼

问:痛苦烦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可以帮助我们远离痛苦烦恼? 希阿荣博堪布答:痛苦源于无明。无明指对人、事、物的错误认识。就人而言,认为有一个独立、恒一存在的我,继而对这个我生起执著,然后对我的生起执著。...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世间有许多苦恼,佛菩萨为何不蒙垂救

问:大士寻声救苦,是救于果者也,何以世间仍有许多苦恼,不蒙垂救耶? 答:佛菩萨之垂训,在使众生自己明白苦因,都从心起,心明则不惑,恶业自除,苦果自灭。倘自作业,佛亦无可奈何也。 至于寻声救苦,乃大士...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念佛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问:师父,念佛或持咒时容易昏沉犯困,是业障现前吗? 觉醒法师答:虚云老和尚在《皮袋偈》中曾写道,始终如一念阿弥,不昏沉,不散乱。初学者在念佛持咒或禅坐时,最常出现的正是昏沉和散乱。 一遍遍地重复念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