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五爷的故事你知道吗?

相传远古时候,五台山叫五峰山,五座山峰高耸入云,山峦起伏,纵横连绵,境内沟无泉水,山不生草。盛夏酷暑,干旱无雨,寸草不生;严冬凛寒,白雪皑皑,滴水成冰,气候恶劣,一片荒凉。百姓苦不堪言更无法在此建立修行道场。

文殊菩萨为了改变这里严酷的环境,决定想借东海龙宫的歇龙石,来改变五台山恶劣的气候。正好龙王派人来迎请文殊菩萨去龙宫讲经说法。于是菩萨到东海龙宫讲经七日,听完菩萨讲经,龙王觉得受益匪浅,甚是欢喜,决定供养文殊菩萨。于是说道:“我那龙宫奇珍异宝,琳琅满目,菩萨前去,喜欢什么拿什么。”菩萨微微一笑说道:“此话当真?你可不能反悔啊!”龙王说:“君无戏言,绝不反悔!”文殊菩萨说道:“龙王有此诚意,我也不好推辞,我只想借用宫门檐下那块石头。”龙王一听,甚是震惊,心想:文殊菩萨真是奇怪,那么多宝贝他不要,却偏偏想要歇龙石,心中十分作难。原来,那块石头是五个龙子兴云布雨归来的歇身之石,龙子们不论多么燥热,多么疲苦,只要躺在石头上,便可消热解困,这块石头是维护龙族安定的宝贝,怎好送人!龙王婉转答道:“五峰山遍地石头,你要这块顽石有什么稀罕?“ 文殊菩萨说:“龙王有所不知,五峰山气候恶劣,民不聊生,我想借这块宝石,改变一下五峰山的气候,造福人间。”龙王想:歇龙石硕大无比,重达数万斤,文殊如何能拿走。何不慷慨答应,既送了人情,又不失此宝。于是笑答:“菩萨既然要用,理当奉送。”说完便来到歇龙石前,文殊菩萨双手合十,口诵真言。偌大一块石头,突然间就变成指头大小。菩萨随手放入袖中,便骑上狮子悠然而去。龙王大惊失色,无可奈何。

文殊菩萨把那块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时,刹那间,那里一下就变成了清凉宜人的一方圣土。文殊曾在歇龙上多次讲经,因此此石又被称为“曼殊床”。此后,那条山谷也被命名为清凉谷。清凉谷内又建起一座寺院,被称为清凉寺。因此,五峰山又叫清凉山。

再说东海五个龙子播雨归来,正要到歇龙石上休息。却找不见那块石头,便问龙王,才知道是文殊菩萨拿去五峰山了。听完怒气难消,腾云驾雾直奔五峰山,摆动龙体四下寻找,把五峰山撞得地动山摇,眨眼间五座山峰不见,变成了五座平台,于是五峰山变成了五顶山。五顶上留下了无数怪石,人们称做“龙翻石”。文殊菩萨见五条青龙如此作恶,当他们顺着悬崖冲去时,文殊口念咒语,用手一指,一声巨响,崖壁合拢,把五条青龙关在里面,并让他们虔诚修行。后来五条青龙痛改前非,一心向佛并在文殊菩萨面前发下大愿,誓愿生生世世追随文殊菩萨,守护五台山,他们便成为了五台山最重要的护法。皈依文殊菩萨后五条龙分别被分配到了五个台顶,龙王第五个儿子五爷现忿怒相,面相乌黑,人称黑脸五爷,被分到了五座峰的最高峰北台顶。直到现在,北台顶还有一座祭祀五爷的黑龙祠,祠旁波光粼粼的黑龙池就是他的家。从前,人们朝拜五爷都得上北台顶,但北台道路险峻,气温严寒,朝拜十分不便。为了方便祭祀,到了清代,人们便在万佛阁里修建了这座龙王殿,并把五爷请到了台怀镇,又经过民国的扩建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方能求财如意

五爷在民间也被誉为财神,五爷庙在五台山香火鼎盛,护佑众生敬财、求财、招财、护财。在龙王五爷财神殿的大殿之上,有八根财柱,分别代表了龙王五爷开示众生如何正当求财的八大法门。据说,依五爷开示,树立了正确的八大财富观,方能求财如意。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佛经经典名句356句   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4...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不受戒,这样对吗? 慧广法师答:《百喻经》有个渴见水喻的故事: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需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新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

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净土宗的四大特色

一、向死而生净土宗以信、愿、行为三大纲宗。其中愿指的是愿离现实的染污世界,从这点上来看,实际上净土法已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息。即此土八苦交煎不足恋,彼土快乐无极应当取,故此生不足恋,...

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往生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信愿持名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但是这个概念很笼统,那我们怎么样来调伏我们的心地?后面还有两句话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要把你的心调到这样的一个...

观音菩萨成佛后叫什么?是菩萨还是佛?

观音菩萨成佛后叫什么?是菩萨还是佛?

观音菩萨成佛后叫什么?是菩萨还是佛?   观音菩萨有两个名号,一个叫观世音,一个叫观自在。这两个名号其实是一个,是翻译不同才成了两个。   早期的翻译叫观世音,玄奘大师翻译的是观自在。在鸠摩...

大乘小乘之区别

大乘小乘之区别

大乘小乘之别,细言之颇深。概言之,大小乘均为出世法,了解生死轮回,程度均超过人天法。人天法者,在世界上要做最好的人使人间太平安乐,即人法;有许多宗教求升天,即天法。自佛教言:做人及升天,仍在轮回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