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事前?叩请法师慈悲示教。
净界法师答:平常除了念佛以外,要加强心中的观照。妄念来时,先不要用佛号去压它,了知妄念,如梦如幻无真实性,来知其来,走知其走,安住现前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动,时时串习觉照力,久而久之便能与烦恼拉开距离。
做到心常觉照,不随妄转,用禅观与佛号之结合,以期达到临终之正念。
问: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事前?叩请法师慈悲示教。
净界法师答:平常除了念佛以外,要加强心中的观照。妄念来时,先不要用佛号去压它,了知妄念,如梦如幻无真实性,来知其来,走知其走,安住现前一念心性,不迷不取不动,时时串习觉照力,久而久之便能与烦恼拉开距离。
做到心常觉照,不随妄转,用禅观与佛号之结合,以期达到临终之正念。
什么叫不观过 网友:是只看对方优点忽略缺点还是把对方的一切都看成优点,人人都是佛?或者虽然看到了对方缺点,自己不起烦恼,而是努力去包容理解? 学诚法师:不观过,并不是指看不到过失,更不是硬要把过失看...
编者按:苏轼精通佛理。他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缘结合而成,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都是不行的。 【原文】:譬如琴...
问:如果破了根本戒,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在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曾经考察他方世界的众生的种种的样子、根性、烦恼,他也发现有一些众生,有一些众生,虽然跟他讲不能犯根本戒,但是他还破...
一、放生简仪 ①称圣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唱或念三遍) ②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
你懂得莫造口业,广积口德这个道理吗?对于此问题,想必大部分佛弟子都会给出肯定的回答:谩骂、侮辱他人?说大话、吹牛皮?满嘴谎言毫不心虚?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前面这些很很明显的不良言语举止,...
原始佛教是否就等于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关系是? 可以这样说,我们以前的中国佛教或大乘佛教,认为原始佛教或者是现在比方说是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的佛教是小乘佛教。那么现在我们不用小乘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