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原文】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楞严经》

  【注释】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我对你们说的色、心这个法,什么叫色呢?我现在告诉你!这个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种黑暗表现;昧,昧也是不光明,就是很黑暗的。很黑暗的什么呢?这空。晦昧为空,就是很黑暗的,就变成一个顽空。空晦暗中,在这空又不光明里边,结暗为色,暗结集到一起了,这暗的情形,就变成有一个暗的形色了,这黑的色存在了;这算一个黑色。结,就是结集到一起了。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结集到一起,有了形色,然后就搀杂上了这种妄想。由妄想和这个色相,又结成一个身。

  前文说晦昧为空,晦昧也就是这个无明。这无明虽然说无明,但是你看不见的,所以它就等于顽空了!在这个空和无明的里边,结暗为色,就有一个形色产生,这也就是无明缘行这种的道理。色杂妄想,既然有了形色,这色又生出一种妄想。这妄想是什么呢?就是那个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想相为身,就是因为妄想造成这个身体,也就是名色。这是十二因缘里头的道理。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聚缘,这种种的因缘,聚集到一起。内摇,这个时候,也就可以说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聚缘内摇,这也可以就说是名色缘六入。有了六入,这就有了触,所以趣外奔逸,这也就是一种触。怎么叫趣外呢?趣是走;走到外边去了。到外边去,就各处跑,这叫奔逸。奔就是奔跑,从这儿跑到那儿去,从那儿又跑到另一个那儿去,也就是这妄想心可以奔跑。那么这个触,也可以说奔跑,好像那小孩子有触觉了,这也叫奔跑。但是各处奔跑,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昏扰扰相,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昏扰扰,这个扰扰就是乱跑的样子,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东南西北,分别不清。以为心性,那么就以这种不明白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好像丢了似的。丢了什么呢?把自己那个真正的圆妙明心宝明妙性,都失去了。这个失去不是真失去,就是好像失去而没有失去。因为以昏扰扰的这种相,做我们心性,没有用圆陀陀、光灼灼那种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昏扰扰,就是以不明白、不光明的这个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那么一旦有这种执迷不悟、迷而不悟,就认为自己这个真心,在色身之内。

  一般的人都认为心在这个身里边,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们这个心并不在身里边。那么在身外边吗?也不是!因为不是心在我们身里边,而是我们人在这个真心里边。

  所以才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从你这个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虚空、大地、房廊屋舍;这种种的东西,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个真心里头的东西,不是你这个心外边的东西。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你若明白这种道理了,那你这个真性就没有丢,你这个真心也没有丢!

  【备注】

  《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想度众生,你得赶紧去了才能回来

问:请问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五愿,叫寿命修短随意愿。这是表示极乐世界众生寿命也有长有短吗?不是说极乐世界众生都是光寿无量吗? 宏海法师答: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无量这是没问题的,但阿弥陀佛...

同样一件事,佛和凡人分别是怎么看的?

同样一件事,佛和凡人分别是怎么看的?

【原文】   牧牛者陀尼耶曰:我既炊饭榨乳已,摩企河岸妻共住。葺家灯火能安居,故我若望天降雨。世尊曰:无忿我已离顽固,摩企河岸一夜宿。剥去我扰烦恼消,故我若望天降雨。   《经集》   【注释...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克制不了自己,请教大师应该怎么办。 星云大师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很多人听到别人的一...

净土法门从哪下手呢?仰信的力量很强大

净土法门从哪下手呢?仰信的力量很强大

【原文】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遗,岂容不去也?《观经四贴疏玄义分》 【注释】   净土法门从哪下手呢?...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视窗,打报告又收电子邮件,一边接手机,眼睛还要看着新传进来的讯息。一心数用常是混乱无效率,好象很忙却是一事无成。该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圣严法师答:开国元...

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

佛法传入中国,有明确史料记载(如《后汉书·西域.天竺国传》)的是汉明帝时期(他的父亲更有名,是刘秀)。公元64年,汉明帝“汉明感梦,初传其道”。遂派使者前往西域访求佛法。公元67年,会同两位印度高僧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