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原文】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楞严经》

  【注释】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我对你们说的色、心这个法,什么叫色呢?我现在告诉你!这个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种黑暗表现;昧,昧也是不光明,就是很黑暗的。很黑暗的什么呢?这空。晦昧为空,就是很黑暗的,就变成一个顽空。空晦暗中,在这空又不光明里边,结暗为色,暗结集到一起了,这暗的情形,就变成有一个暗的形色了,这黑的色存在了;这算一个黑色。结,就是结集到一起了。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结集到一起,有了形色,然后就搀杂上了这种妄想。由妄想和这个色相,又结成一个身。

  前文说晦昧为空,晦昧也就是这个无明。这无明虽然说无明,但是你看不见的,所以它就等于顽空了!在这个空和无明的里边,结暗为色,就有一个形色产生,这也就是无明缘行这种的道理。色杂妄想,既然有了形色,这色又生出一种妄想。这妄想是什么呢?就是那个识。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想相为身,就是因为妄想造成这个身体,也就是名色。这是十二因缘里头的道理。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聚缘,这种种的因缘,聚集到一起。内摇,这个时候,也就可以说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聚缘内摇,这也可以就说是名色缘六入。有了六入,这就有了触,所以趣外奔逸,这也就是一种触。怎么叫趣外呢?趣是走;走到外边去了。到外边去,就各处跑,这叫奔逸。奔就是奔跑,从这儿跑到那儿去,从那儿又跑到另一个那儿去,也就是这妄想心可以奔跑。那么这个触,也可以说奔跑,好像那小孩子有触觉了,这也叫奔跑。但是各处奔跑,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昏扰扰相,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昏扰扰,这个扰扰就是乱跑的样子,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东南西北,分别不清。以为心性,那么就以这种不明白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好像丢了似的。丢了什么呢?把自己那个真正的圆妙明心宝明妙性,都失去了。这个失去不是真失去,就是好像失去而没有失去。因为以昏扰扰的这种相,做我们心性,没有用圆陀陀、光灼灼那种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昏扰扰,就是以不明白、不光明的这个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那么一旦有这种执迷不悟、迷而不悟,就认为自己这个真心,在色身之内。

  一般的人都认为心在这个身里边,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我们这个心并不在身里边。那么在身外边吗?也不是!因为不是心在我们身里边,而是我们人在这个真心里边。

  所以才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从你这个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虚空、大地、房廊屋舍;这种种的东西,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个真心里头的东西,不是你这个心外边的东西。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你若明白这种道理了,那你这个真性就没有丢,你这个真心也没有丢!

  【备注】

  《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忏悔是什么意思?佛教忏悔的解释

忏悔是什么意思?佛教忏悔的解释

  忏除以前的罪行,我知道以前的行为错了、要改变: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   断除不如理作意、不如理行为的相续心所:悔者,悔其后过...

哪些供品不能吃

哪些供品不能吃

问:斋跟素? 梦参老和尚答:吃素就是不吃荤,不吃葱、韭、薤、蒜,不吃肉;吃斋不是,斋是过午不食。持八关斋戒,那个斋就是晚上不再吃东西;晚上不但不吃东西,水果、茶水、有颜色的水都不可以喝。如果你长期的有...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怎样辨别真伪善知识

问:初发心学佛,需要善知识引导,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怎样辨别真伪? 大安法师答: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末法众生是需要善知识引导的,那么善知识的标准是什么?是这个人很有福报吗?是这个人...

宣化上人答问录节选

宣化上人答问录节选

问:如何辨别善知识,恶知识?谁是真正的明师? 宣化上人:末法时候邪正不分,你就看他有没有贪心,有没有争心,有没有痴心,有没有求心,有没有自私心,有没有自利心,是不是尽在那里打妄语骗人?看他是不是常说方...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信佛后遇到大病苦,应该如何应对

问:请问法师,对于一些信佛的人,信后遇到一些大的病苦,应该如何应对比较好,比如念什么经,或者做法事超度可以吗? 宏海法师答:首先要生忏悔心,因为病业它还是有因果的,再一个我得先说一下哈,我们一定不要把...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病人临终神志错乱恶境现前,应如何开导

问:病人于临终时,若神志错乱、恶境现前,比如:看到什么人、胡言乱语、大喊大叫等,助念人员应如何处理此类状况,如何开导?还是以念佛为主,依靠佛号的力量转化病人出现的各种境界呢? 大安法师答:病人于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