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求出离,则解脱无期

  是不是说今生只要多多布施就可以解脱?或者说坚持持戒就可以解脱?即使在布施、持戒、多闻三方面做了很多,成就很大,但仍无法解脱。因为还需要实修,要能够认真观察生死过失的原因,观察生死过失的原因,观察涅槃的安乐。如果一个人不能一心去观察生死的过咎,或者他不能一心专精地去观察涅盘的安乐,那这样的人,虽然他一世又一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去行于惠施,并且精进的持戒,又能够多方听闻人家为他说法,这样的人,终究还是不能得到解脱。

【原文】

  若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过咎,涅槃安乐,如是之人虽复惠施、持戒、多闻,终不能得解脱分法。

  《优婆塞戒经》

  【注释】

  如果有人不能一心观察生死的过患、涅槃的安乐,纵然也行持布施持戒多闻,可是,终究得不到真正的解脱之法。修行应发求涅槃之心,若不求出离,则解脱无期。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处示宗旨

处示宗旨

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道:“实无功德。这些只是福德,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事前?叩请法师慈悲示教。 净界法师答:平常除了念佛以外,要加强心中的观照。妄念来时,先不要用...

法相宗创始人:玄奘大师

法相宗创始人:玄奘大师

至心归命礼 当来弥勒佛上生兜率天 奉见弥勒佛生平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问: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道德实践上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首先从观念上来说,信佛的人,他能够相信善恶因果报应,相信六道轮...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问: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念佛四十余年,平时信愿具佳,晚年感染尿毒症,就在临终前一段时期痛苦不堪,神识昏迷。 然而就在往生前大约二十分钟,突然得佛加持,随我们助念团大声念佛直...

佛经经典爱情名句

佛经经典爱情名句

  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一切皆为虚幻。   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