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卷下》: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译文:

  从前有位国王,设立了一条教法:凡是婆罗门等教徒居住在我国内必须将身体洗净,若不洗净,则驱使他做种种苦役。有位婆罗门空提着澡罐,谎说洗净了。别人替他注了水,他随即就泻弃掉,说:「我不洗净,国王自己洗身去吧!」迫于国王的命令,为了避开苦役,就妄说洗净了,其实并没有洗。

  出家的凡夫也是如此,剃了头,穿了缁衣,内心其实毁了禁戒:装出持戒的样子来,企望得到利养,又避去国王的劳役。外形虽似沙门,内心其实充满了虚假和欺骗,就如提着空瓶一样,只有外相而已。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74、出家凡夫贪利养喻

  昔有国王,设于教法①:诸有婆罗门等,在我国内,制抑洗净。不洗净者,驱令策使种种苦役。有婆罗门,空捉澡罐,诈言洗净。人为著水,即便泻弃,便作是言:“我不洗净,王自洗之。”为王意故②,用避王役,妄言洗净,实不洗之。

  出家凡夫,亦复如是。剃头染衣,内实毁禁③,诈现持戒,望求利养④,复避王役。外似沙门,内实虚欺,如捉空瓶,但有外相。

  注释

  ①设于教法:设置教化民众之说法。

  ②王:元、明本作“正”。

  ③内实毁禁:禁,禁止之律仪。内实毁禁,在内心实际 上诋毁规定之律仪。

  ④求:他本作“人”。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点我:

相关文章

恭迎文殊菩萨成道日!愿见闻者皆福慧增长、辩才无

恭迎文殊菩萨成道日!愿见闻者皆福慧增长、辩才无

MANJUSHRI农历腊月二十二文殊菩萨成道纪念日Enlightenment ofManjushri法师开示:文殊菩萨如何度众生法师开示:怎样才能见到文殊菩萨文殊...

忍不住生气发火怎么办?

忍不住生气发火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常起瞋心就如同慢性自杀一样,所以都希望能好好控制自己的脾气。然而,勉强控制瞋恨心的结果,反而会愈控制,就愈瞋恨...

救命要救急,行善贵在随缘布施

救命要救急,行善贵在随缘布施

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米粮,你稍等一段时间,等我向老百姓收一点税之后,再借你...

快速灭邪淫罪业,增长福报的方法

快速灭邪淫罪业,增长福报的方法

以下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

赠送精舍制

赠送精舍制

  佛子罗睺罗开悟以后,在教团里的地位更加提高,尤其在家信徒们对他更是另眼相待。因此,在比丘中要以罗睺罗所受的供养最多。  对于根器薄弱的弟子,供养多了,物质生活过得丰富,有时反而障碍修道。不过,罗睺...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学诚法师:感悟人生 第九讲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五、把握缘起 离苦得乐 1.佛教的根本 缘起法,是佛教的根本。缘起法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和合” ——人与人和合、事与事和合、物与物和合,就是所有的人事物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