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死不了的人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

  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道,请求父母让他早日出家。

  宰相听了非常生气的说:「我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应该继承广大的家业,怎么能够想要出家?只要我还在世上的一天,绝对不允许你出家!」

  母亲也在一旁哭得像泪人儿,不管恒迦达怎么说,就是不肯答应他的要求。

  恒迦达无法获得父母的支持,非常失望,他想:「都是因为我生在富有的家庭才无法如愿,如果我出生在贫贱的家庭里,要脱离世俗就很容易了。」

  想着想着,恒迦达决定舍弃身体,好让自己重新投生在贫贱之家,于是趁夜晚爬上城边,从墙上往下一跳,摔到地上竟然毫发无伤。

  「怎么会这样呢?」恒迦达决定试试其它的方法。

  他来到河边,纵身跳入水中,想让自己淹死,没想到身体一直沉不下去,反而一直漂流在水面上,而且完全没有感觉到痛苦。

  后来他又吞下毒药,毒还没运行到体内,就从大小便中排出了。

  恒迦达苦恼了好一阵子,突然心中灵光一现:「对了!如果我犯了国法,就会被国王杀了,这也是一种方法。」

  打定主意后,恒加达来到王宫里宫女洗澡的地方,偷偷将她们挂在树上的衣服拿来,然后大摇大摆的走出王宫门口。

  门口的侍卫一看,大喊:「什么人?把他抓起来。」捕获到他便带去见国王。

  国王非常生气,马上将他处以死刑,随手就拿起弓箭射去,但是射出去的箭却飞了回来,落在国王面前。国王不死心的一直射,弓箭却都一支支的飞回来。

  看到这种情况,国王马上丢掉弓箭,害怕的问:

  「你是天帝或龙王吗?还是鬼怪或神明?你是要来训示我什么事情吗?」

  恒迦达说:「请赐给我一个愿望,我才敢说明。」

  国王立刻说:「我一定会顺从你的心愿。」

  恒迦达说:「我不是天神,也不是龙王或鬼怪,而是王舍城中宰相的儿子。我请求出家,但是父母不允许,所以我才想自杀,投胎到别的地方。只是我试过各种方法,像是跳崖、跳河、服毒等,没有一次成功的,所以才大胆违犯国王的律法,希望遭到杀害,万万想不到连国王都无法加害于我。但愿国王怜悯我,允许我出家求道。」

  国王听了马上说:「我准许你出家求道,我现在就送你去见佛陀。」

  于是国王便送恒迦达去见佛陀,等到见过佛陀,佛陀为他解说佛法,恒迦达马上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的境界。

  这时国王恭敬的问佛陀:「请问恒迦达在前世种下什么样的因缘,今生碰到各种危难都死不了,还能够遇见神圣的世尊,得知度化生死的观念?」

  佛陀告诉国王:「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里有一位国王叫梵摩达。

  有一次国王带着宫女在树林中嬉戏,宫女们一起唱着美妙的歌曲。这时树林外头有人高声唱和,国王听到这个声音,既嫉妒又怨恨,于是派人把唱歌的人捉来,立刻命令卫士带下去处斩。

  有个大臣正好要来向国王报告重要的事情,知道整件事的状况后,马上吩咐卫士:

  『先暂缓行刑,等我去见国王。』

  大臣赶紧来到国王面前,对国王说:『这个人唱和歌曲实在是没有礼貌!但是他从来没有犯过奸诈邪恶之类的事情,罪不致死。但愿大王息怒,宽恕他无知的行为,从轻发落,免除他的死罪。』

  国王觉得大臣说得有理,便和颜悦色的回答:『我就依照你的话,赦免他无罪好了。』立刻传唤卫士释放这个人。

  这人捡回一条命,非常感谢大臣的恩德,请求作为大臣的仆人。他恭敬侍奉大臣许多年,有一天突然闲来没事,思索到自己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心中有了出家修道的想法。

  他对大臣说:『恩人啊!希望您能成全我的愿望,让我出家修道。』

  大臣回答:『这个主意很好,我不会阻挠你的。日后学习有所成就,希望还回来相见。』

  后来这人在深山中精勤修道,没多久就成功证得辟支佛的境界。苦修成功后便回到大臣家,在一旁规劝鞭策大臣。

  大臣看到他回来,知道这人已经修得佛道,非常高兴的说:『善良的佛啊!你顾念旧有的情分,仍然来照顾我。希望仰仗您佛法的力量,使我世世代代富贵长寿,世间少有,并且让我德行智慧都具足,和佛一样。』」

  佛陀告诉国王:「那位大臣因为一念之间的仁慈,救了一个人的性命,成就他人美好的功业,这个功德超群卓越的人就是今天的恒迦达。他今生有机缘遇到我,应当可以真正度化解脱了。」

 

点我:

相关文章

《百业经》:刚布  神变生信得佛授记94

《百业经》:刚布 神变生信得佛授记94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八:不当国王装哑跛91

  释迦牟尼佛广传(下)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索达吉堪布 译  释迦牟尼佛广传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八、禅定品  91.不当国王装哑跛  久远之前,于印度鹿野苑有一梵施国王,势力强...

范仲淹的示范:为何他可以感得观音菩萨亲自来超度他的母亲?

范仲淹的示范:为何他可以感得观音菩萨亲自来超度他的母亲?

  北宋名相范仲淹,江苏吴县人,二岁丧父,母因无力谋生,只得带他改嫁。及长,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范公从小就闻佛正法,守持净戒,并刻苦自励、发愤精进。为官后,笃信佛法,乐...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5、权巧方便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15、权巧方便度众生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因贪心临死之际方反省自己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树给孤独园。尊者阿难在一次的禅思中,体悟到:世间人的欲望是很少能满足的,也很少有人带着对欲望厌患之心而去世。能知足,能对欲望厌患而去世的人,那...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太阳五日未升起,只因两位修道人在吵架?

  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着野花编成的垫子;饿了就吃山林中采来的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