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如今仅剩下一片断壁残垣


在印度众多的城市当中,有一座城市不得不提,它就是“瓦拉纳西”,坐落在恒河西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佛教历史上第一批佛教信徒就是诞生在瓦拉纳西附近的“鹿野苑”,虽然当时的佛教受到了阿育王的扶持,但始终没有在众多的印度人们心中扎下根。

鹿野苑,位于瓦拉纳西火车站的南边,两者相距约10公里,可以乘坐公交车前往,大约40分钟,鹿野苑是印度最重要的佛教遗迹之一,据传是释迦牟尼成佛后第一次讲法和成立僧伽团体的地方,为“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从瓦拉纳西来到这里后,瞬间感觉格外的清净,甚至感觉有些冷清,相比印度那些热门的旅游景点,这里似乎被人所遗忘。虽然古印度创立了佛教,但如今印度教在这里最为流行,这处佛教遗迹在印度人的心里或许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不过,也不乏一些本地信徒及当地的学生来此学习,毕竟这是印度非常重要的一处佛教古遗迹。进入鹿野苑需要购买门票,外国游客约15元每人,当地人则只需要5卢比,合人民币约5角钱。

在《佛国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佛祖的前世迦叶佛曾居住在这里,因这里经常有野鹿出没而得名“鹿野苑”。后来,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成佛后来到了鹿野苑,并完成了初转法轮,因此又名“仙人鹿园”、“仙人住处”。

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中就有提到鹿野苑,早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唐朝高僧玄奘就曾来过这里,玄奘到这里时,鹿野苑还十分的兴盛,在《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可见当时的鹿野苑拥有非常多的大型佛教建筑。

不过到了后来,佛教在印度逐渐没落,鹿野苑还曾遭到遭土耳其穆斯林的入侵和掠夺,许多的佛教建筑被毁坏,到公元12世纪末时,这里的所有建筑基本都被破坏殆尽,留下了满地的断壁残垣。

在这些断壁残垣中可以看到一座耸立着的佛塔,叫做“答枚克佛塔”,整座佛塔高39米,直径达28米,远远的望去非常的雄伟壮观,答枚克佛塔是印度帝王阿育王时期的产物,非常的罕见,如今依然屹立在这里,见证了鹿野苑数千年的历史。

虽然这座佛塔部分建筑也遭到了破坏,但整体保存完好,尤其是佛塔基上面众多精美的雕刻图案,都没有被破坏掉,至今保存完好。

在这些断壁残垣上可以看到许多的金色的东西,远远的看过去好像金子一样,这些都是当地人在此祈福时贴在墙壁上的金箔。

在19世纪末期,在鹿野苑正式开始考古研究,当时就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佛教遗存,关于鹿野苑的考古发现一直在进行中,如今发现的主要遗迹有昙曼克塔、乔堪祇塔、阿育王石柱残等。

伴随着考古发现,在鹿野苑也兴建了许多的建筑,比如鹿野苑博物馆、鹿野寺、鹿野寺、缅甸法轮寺、中华佛寺、日本佛寺及泰国佛寺等。其中,在鹿野苑博物馆中珍藏有阿育王柱四面狮子石刻像,为镇馆之宝。

在鹿野苑中,还有一棵非常高大且葱郁的树格外引人注目,这棵树是“菩提树”,据说是斯里兰卡的高僧从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上折枝移植到鹿野苑的,如今这棵菩提树也是枝叶繁茂,格外的壮观。

鹿野苑的周边是草坪公园,逛过鹿野苑后到草坪上走了走,许多的当地人坐在草地或长条椅上,不知道是在休息,还是在品味刚才游览过鹿野苑后的感受。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是否每天应多念佛号来调伏烦恼

问:师父慈悲,在蕅益大师念佛开示那个里面,他好像最后讲到说,这个鼓励念佛的学人,就是一天念三万、五万、八万、十万声佛号,那是不是蕅益大师赞成我们每天用多念多少声佛号,来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答:当然你时...

没吃素的人诵经念佛会下地狱,这是真的吗

没吃素的人诵经念佛会下地狱,这是真的吗

问:曾听法师说没有吃素的人不能诵经、念佛,不但没有功德还会下地狱,这是真的吗?我还没有吃素,只有初一、十五、十斋日跟早上吃素,我平常喜欢念大悲咒跟阿弥陀佛圣号,这样会有罪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吗? 海...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度众生的心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问: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有云: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弟子深厌娑婆苦,一心只想往生西方净土,然度众生的大慈悲心一时还发不出来,这样能否往生? 答:昙鸾大师...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胆小的人如何通过念佛来改变

问:弟子生来就胆小,经常想些事情给自己害怕,请问这是业障吗,还是习气使然呢?可以通过念佛彻底放下并改变吗? 大安法师答: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嘛。这本来没有什么事,你还想些事情让自己害怕,这就是你的业障。那...

正宗佛珠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正宗佛珠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拜八十八佛是显教中最通行而实用的忏悔法门之一,  若欲再进一步作观,可观面前有相应的古大德带领我们拜,  身左右两侧分别有父亲(男众亲属不论尊卑皆在自己的左边,女众则皆在右)...

想想浩淼宇宙还有什么好嫉妒

想想浩淼宇宙还有什么好嫉妒

问:请教师父,嫉妒因何而生? 学诚法师答:嫉妒是嗔心的一种,自己没有的东西被他人得到了,便产生强烈的排斥和愤怒。嫉妒别人的时候,便是在为他而活,而忘记了自己的人生,忘记了自己的方向。 问:如何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