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

拜访释迦牟尼出生地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

蓝毗尼园(Lumbini Garden)坐落在加德满都以西280公里的小村落蒂莱(Terai)旁,相传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为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于1997年被联合国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九十年代初期,我随考察组从加德满都去尼泊尔的西部重镇尼泊尔甘吉(Nepalgunj)出差,回程时选择蓝毗尼住宿休息,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到蓝比尼园去探访释迦牟尼的出生地,那里原本是一个古朴宁静的小村落,蓝毗尼园沐浴在薄雾和晨光之中。

(蓝毗尼的长明灯)

一棵参天的菩提古树矗立在宽阔的草坪中央,不远处是一个水池,据说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先在那里沐浴,释迦牟尼出生后母亲又为他在池中第一次沐浴,如今这座水池已成为佛教徒心中的圣池(Puskarini)。

沐浴之后,在四月的春风中,摩耶夫人感到阵阵倦意,便来到菩提树下休息,不久感到临产之前的阵痛,当她举手攀起一根树枝的时候,释迦牟尼即从她的右肋而出,据说小释迦牟尼出生时洁净如玉,落地之后双脚站立,目光如炬。

如今,这颗古老的菩提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复一年,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蓝毗尼的菩提树)

在释迦牟尼时代,蓝毗尼原本是迦毗罗卫国(Kapilavastu)的一座花园,据考证,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一位刹帝力武士,被推选为执政,迦毗罗卫国是一个城邦小国,与众多城邦国家为邻,疆土不足二千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王宫周围只有十公里。由于国内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以乔萨罗(Kosala)为君主国,但终被乔萨罗国流离王所灭。

(摩耶夫人庙遗址)

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Emperor Ashoka)曾经到访蓝毗尼,并建造四座佛塔和一根石柱,弘扬佛教精神。几个世纪过去,公元635年,唐代高僧玄奘到访此地,在《大唐西域记》中将其称为“腊伐尼林”,并在游记中记述了在兰毗尼园中曾经亲眼见到过的阿育王石柱。

1896年,印度考古学家穆吉克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终于在蓝毗尼园中挖掘出阿育王石柱。石柱高约6米,直径45厘米,上面铭刻着阿育王的亲笔敕文:“天佑慈祥王登基廿年,亲自来地朝拜,因为这里是释迦牟尼佛诞生之地。一块石上刻着一个形像,并建立一根石柱,表示佛陀在此地降生。蓝毗尼村成为宗教的免税地,只须付收成的八分之一作为税赋。”


(阿育王石柱)

1968年,尼泊尔政府开始对兰毗尼进行复原工程,1997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逐渐为外界所关注,每年吸引了大量来自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的佛教徒前来朝圣,蓝毗尼成为佛教徒的麦加。中国政府在蓝毗尼园内建造两座佛寺,以彰显与尼泊尔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近,我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些游客近年拍摄的照片,觉得蓝毗尼在旅游经济的压迫之下,已逐渐失去往昔古朴、典雅的气氛。园内这些不伦不类的建筑,与遗址和佛教圣地的主题全然无关,不论是建筑规制还是颜色都极不协调。

(今日蓝毗尼园入口)

不过,蓝毗尼仍然是一个神圣的地方,释迦牟尼呼吁人类停止杀戮、尊重生命,强调宽容与和平的理念,影响了不知多少人。一位陪同我们访问的尼泊尔工程师对我说:尽管他不是佛教徒,但他非常敬仰释迦牟尼的一些主张,宽容是人类和平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佛教徒从来不仇视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不像有些宗教排斥异教徒,释迦牟尼给信徒们的教诲更多的是“爱”而不是“恨”。

回顾历史,佛教的教义的确改变了一些民族的价值取向,将原本一个嗜血杀戮的民族改造成完全平和的民族,比较好的例子就是藏族和蒙古族。

西藏吐番秋嘉王朝第三十七代国王赤松德赞(742-797年)曾经是一位强悍的征服者,他趁著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逐步扩展势力,成为重要的地区霸权,757年,唐朝与西藏进行第四次和盟,以求取边境的安宁。唐朝广德元年(763年),年轻的赤松德赞联合南诏、党项、吐谷浑、回纥等部族,由吐蕃将领达扎路恭率20万联军攻入长安,拥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傀儡皇帝,从安西四镇到河西走廊都被吐蕃占领,吐蕃的国势达到鼎盛。

公元762年,赤松德赞派人进入尼泊尔延请密宗大师莲花生入藏弘法,779年建成桑耶寺,他下令要求藏地人民全部信仰佛教,使佛教成为吐蕃国教,晚年他将政权交付给其子之后,出家修行,吐蕃王国至此放弃了征讨和杀戮,成为一个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好邻居。

大约是明神宗年代,藏传佛教开始进入蒙古地区,到十七世纪中几乎所有蒙古人已信仰藏传佛教,原本一个横跨欧亚大陆所向无敌的彪悍民族,逐步放下武器成为平和的人。

愿蓝毗尼园中这盏长明灯能够照遍我们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驱走人类的黑暗,照亮每一个心灵!

点我:
标签: 佛学常识

相关文章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如何处理学佛与做生意之间的冲突

问:请教师父,在谈生意的过程当中,会谈及成本和利润等问题。我们不可能把这个成本和盘托出,因为谈生意是很现实的。工艺成本两块钱,你要是说两块钱,客户可能会考虑一块八或一块五。你只能说成本两块二。这样一来...

解脱成佛,应修什么善

解脱成佛,应修什么善

问:想要解脱成佛,应修什么样的善? 达真堪布答:善有有漏的和无漏的,我们要修的是无漏的善,这才是解脱的因,成佛的因。我们偶尔也会做一些好事、善事,但这都是有漏的。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行持慈善事业的人,虽然...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怎么能往生到出离三界的西方净土呢? 佛慧法师答:我们生死中的凡夫想要解脱,有二条道路可选:一条是自力,另一条是他力。 所谓自力,就是靠你心中的正念...

如何布施才会有不可思量的福德?

如何布施才会有不可思量的福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这样说: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还有比这更难的,就是做了一辈子好事,都没有留名,这不留名,就很有些不住相布施的意思了。菩萨在布施的时候,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鹿野苑旅游指南

鹿野苑旅游指南

  鹿野苑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以北约10公里处,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圣地之一。在这里释迦牟尼第一次教授佛法,佛教的僧伽也在此成立。  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伽耶觉悟成佛后,来到鹿野苑,找到了原来的五位...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不要高估了自己,你不是六祖大师

问:师父慈悲!弟子有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一个锅漏匠,由谛闲法师安排他在一个破庙里修行,因为他小时贫苦,没有读过书,所以谛闲法师只教他一心念佛号就可以,他老实念佛三年后就立地往生。那弟子的问题是,这个锅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