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三福

\

净业三福(佛教解释)

  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简介

  佛学术语,净宗修学以净业三福为基础。净业三福分别为: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净业正因

  修学净宗,我们特地将净宗主要经典里的开示,节录出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作为我们一生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这些原则必须要遵守,才算是世尊的弟子、阿弥陀佛的学生。第一个科目是从《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节录出来的“净业三福”。因为时间不多不能够详细讲,但是我看到会场里有这一套录音带,过去曾经讲过。三福非常重要,世尊在这一段经文的末后特地告诉我们,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这句话份量非常之重,三世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当中修行成佛的人不晓得有多少啊!当然他们修行成佛不是用一种方法,所谓法门无量。大乘经上常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那一个法门都能成佛,可是在众生根性上来讲,那就不同了--有利根、有钝根。这一切法门有契机,有不契机的;契机的很适合我们修学,不契机就是对我们现前生活,有很多不方便之处;契机的我们修学很顺利、很容易,若是不契机我们就感觉到很困难,凡是感到困难的我们应当舍弃,一定要选择非常适合自己的法门。这个如同在学校念书,选择科系一样,那个科系我们很有兴趣,也有能力修学,那就很容易了;如果选择一个科系跟自己的兴趣不相符,那么你修学就非常困难。所以佛的无量法门,正如学校里面安排的科系一样,任凭你去选择。选择的条件:要适合自己的程度,适合自己的兴趣,适合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工作不相妨碍,不但没有妨碍还有帮助,修学就更顺利了。这是我们选择法门应当知道的一些条件。

  三福这三条,佛说是一切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那一个科系,这三条叫作“共同科目”;无量法门里面,这三条是大家必修的课程,非常重要。像盖房子一样,无论你盖的是那一种样式,这是打基础打地基,一定要很稳固、很坚牢,这个大厦你才能建成,所以这三条我们要特别重视。

深信因果

  从三归再提升到第三福,就是大乘菩萨修学的基础。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大乘菩萨不但要自度而且要帮助别人,所以'劝进行者'是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这里面'深信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特别著重在“念佛成佛”的因果。我们可以从许多大乘经典上得到证明,《华严经》是念佛成佛最明显的例子。《法华》、《楞严》、《楞伽》都不例外,各位仔细去观察。所有大乘经上都告诉我们念佛成佛,这是我们学佛的基础啊!我们要从这里下手,从这里学起。7、净宗五科-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 我们现在还没有成佛,没有成菩萨,没有往生,这个肉身还住在这个世间,天天还要跟大众接触,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社会的现实,佛教给我们六个原则,就是'六和敬'。这一次台湾印的六和敬,林居士带了几套回来,希望镶成金框,我们常常看到警惕自己。'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就是现在所讲的建立共识,我们大家有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理想、目标,这样能够生活在一起,和睦相处;'戒和同修'就是守法,家有家规,国有国法,道场有道场的规矩,人人都能够遵守。'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佛教给我们的六个原则,我们跟现前社会大众相处一定要遵守。

  '三福'是个人修学的基础,'六和'是我们处众的基本原则。如果我们都能做到,你在这个世界,无论在那个国家,那个地区,无论是那一种型态的社会,你是无往而不利,处处受人尊敬、欢迎。这个利益就不可思议!要确实去做,认真的去做,从这个基础不断向上,把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你一定要遵守三学、六度、十愿。'三学'是戒、定、慧,在《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经题三学具足;不但三学具足,三宝也具足,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由此可知,《无量寿经》不可思议,希望同修们认真努力,我们这一生绝不空过,这是无量劫来真正难逢的因缘,这一生遇到了一定要珍重、把握,一定要成就。我的话就说到此地。

点我:

相关文章

我的求子经历

我的求子经历

感恩菩萨,满我所愿,让我如愿的得到一个儿子。我现在真正相信菩萨有求必应,但要如理如法的求。我的婆婆是农村人,我爱人又是独子,所以我婆婆很深的重男亲女的思想。在我生...

执着是解脱的障碍

执着是解脱的障碍

师父继续跟大家讲“人相”。“人相”是什么意思呢?依存相续生存的原理,相续就是相互持续,就是说,我们之间相互依靠,这个人才能生存,然后又依靠有漏的身蕴,那么有漏的身...

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佛教所说的【自在】是指什么?佛教自在的意思

自在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自在是指进退无碍。真正的自在,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摆脱了烦恼的束缚。佛法说凡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既非真实,就不要执着了。唯有对一切现象不起执着,才不会生起爱憎等烦...

施食仪轨

施食仪轨

施食仪轨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顶礼上师三宝,本尊护法,坛城尊众,祈请上师三宝加持弟子此次施食圆满,一切鬼道众生,甘露饱满,离苦得乐。破地狱咒:(三遍)...

净空法师:家中有老年痴呆症患者或植物人,临终为

净空法师:家中有老年痴呆症患者或植物人,临终为

问:老年痴呆症的业因是什么?答:老年痴呆症主要的塬因是愚痴。愚痴就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这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烦恼。在诸法中,往往不能辨别真妄、邪正、善恶与利害等...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界诠法师:轮回之苦

轮回之苦 修行是艰辛的,但必须要修行。 众生由于无始以来,因懒惰纵欲而一直流转生死。今遇佛法,虽知修行能出生死,却依然不肯修。怕吃苦、怕辛苦,但细想轮回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