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是什么意思?佛陀对正见的解释

【正见】是什么意思?佛陀对正见的解释

正见(佛教解释)

  正见指正确的知见。即能解知世间出世间因果,如实审虑诸法性相之有漏无漏的智慧。相当于现证法性的般若。为八正道及十善之一,乃邪见的对称。

  在大念处经里面,佛对“正见”做了明确的解释:

  原文:“诸比丘!正见者何耶?诸比丘!如实知苦、知苦之集、知苦之灭、知至苦灭之道,诸比丘!此名为正见。”

  译:“比丘们啊,正见是什么呢?比丘们啊,如实的知道什么是苦,知道之所以会苦的原因,知道在什么地方消灭苦,知道消灭苦的方法和路径,比丘们啊,这个叫做正见”

  注:这里面要注意的是,正见并不是从理论上来认识的,而是从实践上来认识的,学者应该注意“如实”两个字。如实的含义,就不只是单纯的从概念、理论上所得出的认识。

  八正道之一。意为具有“四谛”理的见解,亦即关于人生真理的彻底领悟。 唐 澄观 《华严经纲要》:“正见牢固,离诸妄见。”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深哓正见,玅识来果。”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八种经典》:“用正见,观真理,莫出于《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佛学对正见的释义

  【正见】(梵samyag-dr!s!t!I,巴samma^-dit!t!hi,藏yan%-dag-pah!I lta-ba)

  《杂阿含经》卷二十八云(大正2.203a)︰'何等为正见?谓正见有二种。有正见是世俗有漏有取转向善趣。有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无取正尽苦转向苦边。何等为正见有漏有取向于善趣?若彼见有施有说乃至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是名世间正见世俗有漏有取向于善趣。何等为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谓圣弟子苦苦思惟,集灭道道思惟,无漏思惟,相应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是名正见是圣出世间,无漏不取正尽苦转向苦边。'

  又《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云(大正27.504b)︰'云何正见?答尽无生智所不摄意识相应善慧。此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者,即世俗正见,如前广说。无漏者,谓无漏忍及学八智无学正见。'盖正见有有漏、无漏二种,意识相应的有漏善慧称为有漏正见或世俗正见;现观之八种无漏忍及有学的八智与无学的正见,总称为无漏正见,或出世正见。

  如上,由于无漏的正见又有有学、无学之别,故与世俗合为三种。《俱舍论》卷二云(大正29.10c)︰'世间正见,谓意识相应善有漏慧。有学正见,谓有学身中诸无漏见;无学正见谓无学身中诸无漏见。(中略)如是世间诸见有染无染,学无学见,观察法相明昧不同。何故世间正见唯意识相应?以五识俱生慧不能决度故,审虑为先决度名见,五识俱慧无如是能,以无分别是故非见。'

  又,无漏正见中,唯八智摄于正见而除尽智、无生智,以此二智唯正智非见性。《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七以四句分别之,其文云(大正27.503a)︰

  '诸无漏见是无漏智耶?答应作四句,有无漏见非无漏智,谓无漏忍。此有见相无智相故。有无漏智非无漏见,谓尽无生智。此有智相无见相故。有无漏见亦无漏智。谓除无漏忍尽无生智,余无漏慧此复是何?谓学八智无学正见,此有见相及智相故。有非无漏见亦非无漏智,谓除前相。'

  然《成实论》卷十六〈见智品〉认为正见正智一体无差别(大正32 .365c)︰'正见正智有何差别?答曰︰即是一体无有差别。正见二种,世间出世间。世间者,谓有罪福等;出世间者,谓能通达苦等诸谛。正智亦尔。(中略)又正观故名正见,尽无生智以正观,故亦名正见。'

  另《大乘义章》卷八(本)谓《毗昙》以忍心以上为正见,《成实》以暖心已去为无漏正见(大正44.618a)︰'依如成实,暖心已上一向不受,于彼宗中,暖心已上名为住分,不复退堕三涂中故。故彼成实引经证言,世上正见者,往来百千世,终不堕恶道。暖心已去名上正见,若依毗昙,忍心以上方是住分,一向不受三涂之报。涅盘经中亦同此说。据此言之,忍心以上方得名为世上正见。此是第一不受处也。'

  此乃基于《成实论》卷十六所谓智能破假名为忍,忍在暖等四善根中之说而立。又,《俱舍论》卷二十五也说明正见在八圣道支中,是道亦是道支。

点我:

相关文章

清远法师: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清远法师: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佛教的环保理念及其实践 清远法师 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正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然而破坏环境及生态平衡的根本原因却是我们自己...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王雷泉教授: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佛教在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王雷泉 文革结束之后,中国佛教有二个转折阶段:第一个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宗教问题上的拨乱反正,结束了中国无法无天的局面...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28、自乳王贪著妙欲之过患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骂僧转投贱种,复仇未遂成圣

骂僧转投贱种,复仇未遂成圣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佛说人临终时会出现的投生六道现象

佛说人临终时会出现的投生六道现象

人去世8-16小时内,神识逐渐离开躯体,此时逝者的感觉宛如老牛剥皮,异常痛苦,一丝轻微的触碰都会令逝者如千刀万剐,生大愤怒,一般8小时后神识完全离开,此时方可搽试...

圣凯法师:对于财富的理解,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就是

圣凯法师:对于财富的理解,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就是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很平常,却意义深刻。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便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