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语】是什么意思?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妄语是什么意思?

  妄语,十恶之一,即虚妄不实的言语。凡是存心骗人,不论利用何种方法,使得被骗的人领解之时,不管能否达到妄语的目的(如求名闻利养),即成妄语罪。

  妄语之中,尚包括两舌、恶口、绮语,虽犯不失戒体,但犯可悔罪。两舌是挑拨离间,东家说西,西家说东;恶口是毁谤、攻讦、骂詈、讽刺、尖酸、刻薄语等;绮语是花言巧语、诲淫诲盗、情歌艳词、说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义等言语。受了五戒的人,皆应随时检点,否则动辄犯过,犹不自知。

  佛教所说的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及方便妄语之分。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语罪。大妄语具备五个条件,即成重罪不可悔:一、所向是人--对人说大妄语。二、是人想--认定对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三、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四、说大妄语--自己未证圣果圣法,而说已证圣果圣法,乃至实未得四禅定,而说已得,实未见天来、龙来、神来、鬼来,而说见到天来、龙来、神来、鬼来。五、前人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及向非人、畜生等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具足以上所举五个条件,成重罪不可悔;虽作大妄语而言词不清或对方不解者,中罪可悔;向天人作大妄语,天人解者,中罪可悔,不解,下罪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语,下罪可悔;欲说已得阿罗汉果,错说已得阿那含果,凡是类此心口不,相应者,虽作大妄语,使人领解,皆得中罪可悔。说世间妄语诳他者,皆为可悔罪。

妄语的罪过与果报

  说妄语有十种的罪报,即:①口气臭、②善神远之非人得便、③虽有实语人不信受、④智人谋议常不参预、⑤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⑥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⑦常多忧愁、⑧种诽谤业因缘、⑨身坏命终常堕地狱、⑩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点我:

相关文章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五阴乃幻化虚伪,没有真实体性  古印度时,释迦牟尼佛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居住在罗阅城的迦兰陀竹林精舍。当时,阿难尊者与多耆奢,着衣持钵,进入城内乞食。在街道的巷弄中,多耆奢看见一位极为端庄美丽的...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丘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位婆罗门受魔王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

宣化上人:持戒修定生智慧

宣化上人:持戒修定生智慧

你一念楞严咒,无论怎么样重的罪都消灭了。本来破戒是不可补救的,但是你若能念楞严咒,则能恢复你戒根清净。但是能念,不是就念一念,一定要得到诵咒三昧。这个咒就是从你心...

学习弥勒佛的大度能容天下事​

学习弥勒佛的大度能容天下事​

每到一座佛寺,进门总是见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霎时,什么烦恼都随着这一笑都没有了。笑口常开,心怀善良慈悲,少生烦恼,多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去计较,保持这样的心态,相...

净空法师:这些行为,都是好心反而办坏事!

净空法师:这些行为,都是好心反而办坏事!

还有人听说为人助念的功德很大,就将病重的人抬到亮光的地方日夜助念,不给病人安静休息的时间。没有睡眠的时间,就没有很好的精神念佛;缺乏睡眠的时间长了,甚至于精神方面...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佛陀本生传之三十:多生累劫修安忍

  多生累劫修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为行境仙人,魔王波旬就幻化出五百位精通种种害人技巧之恶人,于五百年中日夜不停地紧随仙人身后妄图加害他,从早至晚、不舍昼夜。这五百人于仙人行、住、坐、卧之时,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