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仁波切: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会长久地拥有财

如何自由拥有和掌控财富,这是人们都想解决的问题。

财富与人的关系是很神奇的。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财富的内涵——懂得分享与回馈;懂得自己只是财富的暂时使用者,取之于国家、天地,再用之于国家、天地;懂得尊重财富,财富会越来越多。正常来讲,有人有能力去营造财富,是好事。因为他们这种创造财富的能力,可以让很多人有工作做、有饭吃、有书读,是好事。

有些人不明白财富的意义,不能理解自己和金钱的关系,不尊重财富,不尊重自己财富的来源,不尊重创造财富的人——那些辛苦工作使他拥有财富的工人、为他付出的员工。他藐视了创造财富的人,反过来,他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

当付出劳动的人得不到回馈,他也不会尊重富人,由此就会产生仇富的心态,或对富人不屑一顾,或想办法去伤害他们。这就会引发一个社会问题——拥有财富者不懂得把财富与他人分享,与此同时,普通人不懂得富人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以后,才拥有了这些。那么,两者彼此敌视的心态会越来越严重。

在大城市,为城市建设付出艰辛劳动的,大多是来自偏远乡村的农民工。他们离开父母妻儿,来到都市,做最辛苦、最危险的工作,得到的报酬却是最低的;他们付出的最多,得到的尊重却是最少的。这种尊重并不是说在金钱上给更多的报酬,这不是简单用钱来衡量的,而是全社会的人——享受他们这种在底层辛苦劳动付出成果的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尊重这些劳动成果。佛经里说:“一切唯心造。”一切要看我们的心,在心中尊重,这个美好而善的力量是很大的,整个世界就太平了。

懂得珍惜和付出的人,会长久地拥有财富,这个财富不仅仅是指简单意义上的金钱。比尔·盖茨捐出了所有的金钱给慈善机构,这种大爱的付出,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和对慈善、对弱势群体的普遍关注,这种福德智慧难道不是最大的财富吗?西方社会普遍有宗教信仰,个人成功后往往都会做慈善。比如在英国,慈善是深入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主妇都是慈善家,慈善机构在社区里组织主妇捐出家中不需要的二手物品,通过慈善商店以很低的价格卖给需要的人。这样每个家庭都做了慈善,每件物品都没有被浪费,而每个人都种下了福德资粮。慈善对社会对家庭对人心都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在中国,慈善事业还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生命中,但也有很多企业家、组织和个人做慈善。他们懂得把自己所拥有的回馈给社会。有时候我们看到他们好像是在作秀,让媒体去采访,然后新闻要报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好事,好事本来就应该传播。虽然古人教育我们“扬善非真善”,但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信息传播之快非古代所能比,人心亦不古。将好事善事传播出去,自然会形成一种社会向善的力量,会带动大家一起做善事做好事。

有些人会问:如果把钱财都捐出去了,自己会不会变得贫穷?不会。像亚洲首富李嘉诚是做慈善做得很多的人,他捐出得越多,财产也就更多。在佛教中,提倡多布施,自会有福报。多布施,也是支配财富最好的方法之一。

创富不是靠守财得到的。一个真正富有的人是依靠前世的福报、今世的努力、还有大度的胸怀等很多缘由结合而来。有钱不是富有,而真正可以称为富贵之人,肯定有过人的品行与人格,而且乐善好施,从古至今都是如此。钱财真正的价值在于其可以流通的职能,所以很多人对于钱财的认知是有偏差的,以为全部倾入囊中就是富有,而不懂得真正的财富在于分享和布施。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无穷的意志 生命的斗士──一个旅行人

宽运法师:无穷的意志 生命的斗士──一个旅行人

无穷的意志.生命的斗士── 一个旅行人的故事古语云:「百学须先立志。」一个人能否成功,就要看他如何立志;如同佛法的修学,树立成圣成贤的希求心,乃是至要的关键。...

100%提升婚姻福报,找到你的命中注定

100%提升婚姻福报,找到你的命中注定

1、福报相当,才能做夫妻。福报是否相当可以从面相上解读(面相只是解读命运不能决定命运,如果被你锁定的未来配偶你很满意,但面相不好,如果你有信心,命运还是能改变的)...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太上感应篇》:知善不为

【原文】知善不为。【释义】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地去做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日积月累地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去做,而...

“放下”原来是这个意思,有多少人误解了多少年?

“放下”原来是这个意思,有多少人误解了多少年?

第二个问题,他说我曾经说过“念佛人要万缘放下,老实念佛,一门深入”,这个话我常讲,没错。他说:有些人断章取义,理解不透,于是把工作辞掉,家庭也不要了,影响非常不好...

无事不登三宝殿,皈依三宝有怎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无事不登三宝殿,皈依三宝有怎样不可思议的功德?

在家人受了皈依戒以后,就都叫居士,除非你出家。佛教四众弟子,都如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的亲生儿女一样,所以,你们都可以姓“释”,这也体现在大家的法名之中。土登,就是“释...

净空法师:念佛念了一辈子,临命终时佛不来,问题

净空法师:念佛念了一辈子,临命终时佛不来,问题

得要真干,我们才能学到真东西,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要放下,不放下是大障碍。所以头一个,决定不能有傲慢,傲慢的习气是与生俱来的。第二个,欲望要控制。儒是世间法,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