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回向的意义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1]得人天之福而已。

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2]之实相[3]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耳。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

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三)复愚僧居士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

[1]直:只;仅仅。

[2]不生不灭:对生灭之语,常住之异名也。(后略)(《佛学大辞典》)

[3]实相: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后略)(《佛学大辞典》

 

点我:

相关文章

献血、捐血属于内财布施,相关经验、好处与感应

献血、捐血属于内财布施,相关经验、好处与感应

很多人都把捐血看成一件很可怕的事,我也不列外。除了是因为怕痛的心理外,当然爱惜自己的身体(古老的想法认为一滴血是吃几十碗饭得来的)也是原因之一。捐血的好处很多,把...

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一句恶言,就能招来苦报,因果是不会饶过人的

  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个富翁,名叫师质,信奉佛教。有一天,他准备了美好的饮食,虔诚地供养佛陀和僧众。佛陀受过供养,又开示一番,就领着众僧回到精舍。归来的半途,佛和僧众在河边的大树底下休息的时候,从...

《百业经》:(89)萨Ra那  前世鞭打今生受报

《百业经》:(89)萨Ra那 前世鞭打今生受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谦卑】在佛教中为何是修行?谦卑的意思是什么?

【谦卑】在佛教中为何是修行?谦卑的意思是什么?

谦卑  谦卑,即“谦虚﹐不自高自大”之意。中国人有一股祖先传下来的骨子里的谦卑。学会谦卑,你会轻松,可以更好的经营自己的人生。谦卑的基本概念  谦卑,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次要的位置...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8、代人受刑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 38、代人受刑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

黄夏年教授: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黄夏年教授: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太虚“人生佛教”思想初探 编辑:黄夏年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是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渊源。本文对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