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之始

  佛陀最初离开王宫入山修道的时候,经过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与频婆娑罗王有约,成道以后当先来度化。

  这一天,佛陀果然依约带着三迦叶来到王舍城的灵鹫山顶,人民闻讯,早已备办香花夹道欢迎,大家对三迦叶兄弟皈依佛陀的经过,尤感好奇而谈论不休,整个王舍城也因为佛陀的到来而显得朝气蓬勃。

  频婆娑罗王知道佛陀已经来到他的国土,欢喜异常,立即派遣使者前往灵鹫山迎接,自己则带着大臣、眷属在王舍城的竹林旁恭迎佛陀。终于,频婆娑罗王得以一偿宿愿,亲自见到证悟后的佛陀,并且躬聆妙法。

  这一晚,佛陀对频婆娑罗王及大臣们宣说四圣谛,指出人生的苦空无常以及如何才能离苦得乐的道理。王及一切闻法者聆听后,法喜充满,感动泪流,当下皈依了佛陀。

  频婆娑罗王于聆听法音后,心中老是想着不知如何报答佛陀才好。忽然,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浮现在他的脑海中,那一片竹林,雅洁寂静,充满园林之美,如果在那竹林之中建筑一座精舍供养佛陀,佛陀一定很欢喜,如此一来,佛陀可以经常驻锡精舍,摩竭陀国的人民也可以经常亲近座前,听闻正法了。

  频婆娑罗王把他的想法告诉了佛陀,佛陀慈悲的回答道:「很好啊!你就开始兴工吧!」

  于是频婆娑罗王立即下令臣子们迅速地在迦兰陀竹林为佛陀建筑精舍。不久,精舍完成了,有十六大院,每院六十房,更有五百楼阁,七十二讲堂,定名为「竹林精舍」,频婆娑罗王亲自迎接佛陀及诸弟子住于精舍,从此佛陀经常在此弘法教化,这就是佛教寺院在印度的滥觞。

点我:

相关文章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七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七卷--鸠摩罗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第七卷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会宗品第二十四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佛使须菩提为诸菩萨摩诃萨说般若波罗蜜。今乃说摩诃衍为。   须菩提白佛言...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南怀瑾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

佛说苦阴经--未知

佛说苦阴经--未知

佛说苦阴经 失译人名在后汉录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诸比丘。中后聚论皆悉会。少有所因。彼时有诸异道异学。中后行彷徉。而行至彼诸比丘所。到已共诸比丘面相慰。面相慰已却坐一面。...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修行十想 解脱证果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如果你们能修行十想,便能尽除有漏烦恼,获神通、证道果,进而渐至涅槃。是哪十想呢?所谓白骨想、青瘀想、膨胀想、食不消想、血想...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面对死亡的时刻佛教五大高僧是这样做的!

  “生命里所出现的事情中,哪件最让您感到惊奇?”古今贤哲回答:“这件事就是,人虽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去世,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死去。”  虚云老和尚  虚云大师由于病重而越来越虚弱,有人敦促他看医生...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一至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一至十--般若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一卷~第十卷) 唐罽宾三藏般若奉诏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卷第一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