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的故事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在迦叶佛的时代,有两位婆罗门跟随国王去拜见佛陀。这时,有位优婆塞就劝发他们说:

  [今日你们有因缘跟随国王来拜见佛陀,更应该把握机会求受八关斋戒。]

  婆罗门好奇地问:[受此斋法,有何好处呢?]

  优婆塞回答:[可以随意所求,必如所愿。]

  婆罗门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就祈请佛陀为他们两人受戒。

  受戒毕,其中一位婆罗门至心默祷:[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生转世为王,威震寰宇!]结束后,两人便一起走回婆罗门的聚会场所。

  其他婆罗门看到他们回来,纷纷热情地招呼他们吃东西。但是两人因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其他人听了,惊讶地说:[什么?受八关斋戒?你们身为婆罗门,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经足够,何必再去受佛门外道的戒法?]在大众殷勤的劝请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随顺众意,吃喝起来。

  由于非时而食,婆罗门没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随其业缘往生为龙。而另一位婆罗门却因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一持戒功德故,如愿转世为王。又由于当初两人共同受戒的缘故,所以这条龙乃投生于皇宫的御池之中。

  一天,御花园的园丁在池水旁捡到一枚从没见过的奈果,异香扑鼻,芳美奇特。于是捧去巴结御花园的门监。门监收到这样的奇珍异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将奈果转送给了后宫权大势大的黄门。黄门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现给皇后,表达赤诚。最后,这枚光泽鲜丽、稀有可爱的奈果,有皇后亲手呈给了国王享用。

  国王吃了这枚奈果,顿觉身心清畅,百忧齐解,兴奋地问王后:[这颗奇妙的珍果是从哪来的?][是黄门供养我的。]国王命黄门入宫报告这枚奈果从何而来,黄门一五一十地回禀。

  于是国王召来门监、园丁,斥责他们以皇宫之物私做人情,并指示园丁,从此以后,每天呈送一颗。园丁扑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报告国王,这个奇异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捡到的,过去从没有见过,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呀!]

  [既然捡得到,只要尽心找就不会没有,如果找不来,那就拿你的人头来替代!]

  可怜的园丁一路来到御泉池畔,呆呆望着池水,愈想愈感到绝望,泪珠不住滚落。

  [您为何如此伤心呢?]不知何时,一位青年出现在园丁的身旁。园丁抽抽搭搭地将事情本末说了出来,青年聆听后,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见他忽然化身一尾蛟龙,潜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宝盘,满满盛着五颜六色的奈果,连盘带果送到老园丁的胸前。

  [其实,我是掌管御泉的龙。国王和我有前世之谊,我们同为婆罗门,同受八关斋戒。他因为持戒圆满,如愿转世为王,我却因为持守不全,随业转世为龙。]

  青年说:[这些奈果请为我送给国王,并转告国王这段前世姻缘,请他为我准备一部<八关斋法>,令我受持,脱离龙身。如果国王不肯,我将以龙族的神力,化国土成汪洋!]语毕,隐身而去。

  目瞪口呆的园丁一路捧着奈果冲向御书房,将此奇遇报告国王。国王听完,良久不发一语。

  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失,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肋!国王召来最倚重的大臣,对他说:[龙王求索<八关斋文>,倘若未能如愿,就要毁我国土子民!现今你是全国唯一的希望!请你立刻出发寻访,一旦找到了,国家就有救了。]

  [皇上,现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问进尽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否则只好拿你的头来覆命!]

  大臣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观察到儿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问之下,大臣只好将自己危险的处境告诉了父亲。年迈的父亲听了,竟然毫不发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家族从久远、久远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尽时遭逢迫害才中断。

  [儿啊,家里正厅的堂柱一直以来常常放光。你不妨挖开柱壁寻找,或许里面藏有什么稀世珍宝啊!]

  孝顺的大臣不愿拂逆父亲的心意,召集长工暫柱开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岂非传说中珍贵难得的佛经!大臣打开层层锦布包裹的经盒,一部《十二因缘经》、一部《八关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间。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宫。国王将《八关斋文》恭置于金盘之上,亲自送到御龙泉畔。龙王感激不已,将泉底龙宫的宝物倾囊赠与。

  龙王获此法宝后,回到龙宫,与其五百龙子精勤修持八关斋法。命终后,如愿脱却龙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这五百天人,就是当时的五百龙子。众比丘听完后,心有所悟,亦发菩提道心,欢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省思——

  经修行应当亲近善知识,确立正知正见,勿受外道迷惑。须知烦恼不断,生死死生,报尽还堕,所以功德福业,应回向菩提妙果,勿贪求世乐。佛经亦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坚持净戒,面对任何境界也不退失,最后定能趣向解脱的康庄大道。

点我:

相关文章

道询禅师

道询禅师

  道询  金朝时,济南府灵严寺有位高僧叫道询禅师。  道询禅师俗姓周,是义城(今辽宁义县附近)人氏。当他还十分少小的时候,父母双亲就双双辞谢人世。道询只好跟着年迈的祖母一起过活。好在他祖父和父亲...

魚腹子重姓

魚腹子重姓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于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于怀孕,十月足胎,生了一个健康、...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教故事:不闻雷声的赞叹

  佛陀在七十九岁那一年的夏天雨季,在王舍城避雨安居。三个月安居期结束后,又出发往北方游化,一路上经过那难陀村、罗阅祇城,进入离车族人居住的毘舍离城。当出毘舍离城,来到了竹林村时,已经是隔年夏天的...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7、如白莲花之殊胜大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二、发愿品7、如白莲花之殊胜大愿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与由衷的敬...

贫妇身贫心不贫 虔诚扫佛精舍终证得道果

贫妇身贫心不贫 虔诚扫佛精舍终证得道果

佛教故事:贫妇身贫心不贫 虔诚扫佛精舍终证得道果2018-03-20 中国佛教佛陀正法本意  祇园精舍里的僧众在佛陀的教导下,和合共住,用功精进。每天,僧众庄严的讽诵、摄受的威仪,让精舍呈现出一片肃...

海涛法师:野花中的心意

海涛法师:野花中的心意

  这天,有个长相美妙的男婴诞生在舍卫城中的上流仕绅家,他出生时,天空飘下许多美丽的花朵,房子里外充满一阵阵奇异的香味,好几天都不散去。因为这种祥瑞的征兆,父母将小孩取名叫华天。  华天渐渐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