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斋戒的故事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祇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在迦叶佛的时代,有两位婆罗门跟随国王去拜见佛陀。这时,有位优婆塞就劝发他们说:

  [今日你们有因缘跟随国王来拜见佛陀,更应该把握机会求受八关斋戒。]

  婆罗门好奇地问:[受此斋法,有何好处呢?]

  优婆塞回答:[可以随意所求,必如所愿。]

  婆罗门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就祈请佛陀为他们两人受戒。

  受戒毕,其中一位婆罗门至心默祷:[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生转世为王,威震寰宇!]结束后,两人便一起走回婆罗门的聚会场所。

  其他婆罗门看到他们回来,纷纷热情地招呼他们吃东西。但是两人因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其他人听了,惊讶地说:[什么?受八关斋戒?你们身为婆罗门,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经足够,何必再去受佛门外道的戒法?]在大众殷勤的劝请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随顺众意,吃喝起来。

  由于非时而食,婆罗门没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随其业缘往生为龙。而另一位婆罗门却因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一持戒功德故,如愿转世为王。又由于当初两人共同受戒的缘故,所以这条龙乃投生于皇宫的御池之中。

  一天,御花园的园丁在池水旁捡到一枚从没见过的奈果,异香扑鼻,芳美奇特。于是捧去巴结御花园的门监。门监收到这样的奇珍异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将奈果转送给了后宫权大势大的黄门。黄门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现给皇后,表达赤诚。最后,这枚光泽鲜丽、稀有可爱的奈果,有皇后亲手呈给了国王享用。

  国王吃了这枚奈果,顿觉身心清畅,百忧齐解,兴奋地问王后:[这颗奇妙的珍果是从哪来的?][是黄门供养我的。]国王命黄门入宫报告这枚奈果从何而来,黄门一五一十地回禀。

  于是国王召来门监、园丁,斥责他们以皇宫之物私做人情,并指示园丁,从此以后,每天呈送一颗。园丁扑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报告国王,这个奇异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捡到的,过去从没有见过,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呀!]

  [既然捡得到,只要尽心找就不会没有,如果找不来,那就拿你的人头来替代!]

  可怜的园丁一路来到御泉池畔,呆呆望着池水,愈想愈感到绝望,泪珠不住滚落。

  [您为何如此伤心呢?]不知何时,一位青年出现在园丁的身旁。园丁抽抽搭搭地将事情本末说了出来,青年聆听后,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见他忽然化身一尾蛟龙,潜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宝盘,满满盛着五颜六色的奈果,连盘带果送到老园丁的胸前。

  [其实,我是掌管御泉的龙。国王和我有前世之谊,我们同为婆罗门,同受八关斋戒。他因为持戒圆满,如愿转世为王,我却因为持守不全,随业转世为龙。]

  青年说:[这些奈果请为我送给国王,并转告国王这段前世姻缘,请他为我准备一部<八关斋法>,令我受持,脱离龙身。如果国王不肯,我将以龙族的神力,化国土成汪洋!]语毕,隐身而去。

  目瞪口呆的园丁一路捧着奈果冲向御书房,将此奇遇报告国王。国王听完,良久不发一语。

  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失,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肋!国王召来最倚重的大臣,对他说:[龙王求索<八关斋文>,倘若未能如愿,就要毁我国土子民!现今你是全国唯一的希望!请你立刻出发寻访,一旦找到了,国家就有救了。]

  [皇上,现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问进尽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否则只好拿你的头来覆命!]

  大臣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观察到儿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问之下,大臣只好将自己危险的处境告诉了父亲。年迈的父亲听了,竟然毫不发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家族从久远、久远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尽时遭逢迫害才中断。

  [儿啊,家里正厅的堂柱一直以来常常放光。你不妨挖开柱壁寻找,或许里面藏有什么稀世珍宝啊!]

  孝顺的大臣不愿拂逆父亲的心意,召集长工暫柱开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岂非传说中珍贵难得的佛经!大臣打开层层锦布包裹的经盒,一部《十二因缘经》、一部《八关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间。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宫。国王将《八关斋文》恭置于金盘之上,亲自送到御龙泉畔。龙王感激不已,将泉底龙宫的宝物倾囊赠与。

  龙王获此法宝后,回到龙宫,与其五百龙子精勤修持八关斋法。命终后,如愿脱却龙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这五百天人,就是当时的五百龙子。众比丘听完后,心有所悟,亦发菩提道心,欢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省思——

  经修行应当亲近善知识,确立正知正见,勿受外道迷惑。须知烦恼不断,生死死生,报尽还堕,所以功德福业,应回向菩提妙果,勿贪求世乐。佛经亦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坚持净戒,面对任何境界也不退失,最后定能趣向解脱的康庄大道。

点我:

相关文章

妙臂菩萨所问经第三卷--法天

妙臂菩萨所问经第三卷--法天

  第三卷妙臂菩萨所问经   召请钵天说事分第八   复次若欲召请钵天来下说事者。彼钵天下处而有数种。所谓手指铜镜清水火聚。平正地琉璃地。灯焰童子虚空中。及诸供养器等处。皆是钵天下处。若有行人请得...

华严经   卷二六--实叉难陀

华严经 卷二六--实叉难陀

《华严经》(80卷)第26品 十地品(之1) 尔时,世尊在他化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与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悉从他方世界来集;住一切菩萨智所住境,入一切如来智所入处;勤行...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至四十--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至四十--昙无谶

大般涅槃经(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奉诏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五   师子吼言:“世尊,无相定者名大涅槃,是故涅槃名为无相,以何因缘名为无相?”   “善男子...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6、经中所说无量布施之举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释慧如的故事 地狱罪苦

释慧如的故事 地狱罪苦

  释慧如的故事  京城长安真寂寺有位出家人,名叫慧如,年少时候精进勤奋的修苦行。师承信行法师,信行法师圆寂后,慧如仍奉行老师的教诲。  隋朝大业中期,慧如坐禅修定,端坐七天,巍然不动,大家都十分...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葛洪

《抱朴子》内外篇 葛洪 著 内篇 卷一 畅玄 【原文】 抱朴子曰:“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眇眛乎其深也,故称微焉。绵邈乎其远也,故称妙焉。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